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南漳縣社會發展

南漳縣社會發展

2014年,全縣生產總值1929億元,比2013年增長11%。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44.66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75.5億元,增長12.2%,第三產業增加值72.7億元,增長12.9%。第壹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3.2%,同比下降1.4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7.7%。

2011,南漳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5億元,比2010增長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5億元,增長63.5%;地方壹般預算收入3.83億元,增長88.5%;其中稅收收入2.89億元,增長71.6%,稅收收入占南漳縣地方壹般預算收入的75.4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41億元,增加值30.5億元,分別增長62.6%和77.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54.38億元,增長24.5%。南漳縣投資總額達到81.5億元,增長38.6%。實際到位項目301個,到位資金總額達到7.04億元,增加近6543.8+0億元。外貿出口256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9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9.2%和5.2%。南漳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84.34億元,比年初增加654.38+0.488億元;各項貸款余額33.88億元,比年初增加7.8億元。南漳是全省文化先進縣。有溜冰場、運動場、遊泳池、博物館、圖書館、新華書店、文化公園等體育文化娛樂設施。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100。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和體育設施齊全。南漳縣有中小學674所,電大和中等專業技術學校17所。南漳縣擁有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3500多人。1985以來,共開展科技攻關項目347項,取得科研成果105項,其中省部級獎勵17項,專利25項。

2014年末,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60所,在校生34073人,其中普通初中生65438人+00172名小學生。專任教師3066人,學前兒童入學率達到100%,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達到100%。初中畢業生入學率90%。2014年,全縣專業技術人員7602人,其中中級技術職稱4011人,農業技術人員93人。2014年,全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85元,比上年增長10.8%,生活支出10478元,其中,食品煙酒支出4121元,恩格爾系數39.33%。

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60元,比上年增長9.62%,生活消費支出13761元,其中,食品煙酒支出4941元,恩格爾系數35.91%。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51元,比上年增長12.1%,生活消費支出8673元,其中食品煙酒支出3671元,恩格爾系數42.33%。

2014年末,全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1679人,比上年末增長7.78%。273680人參加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00418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6417人,增長1.4%;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64001人,與上年持平。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0470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33906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7765人。南漳得名於隋黃凱十八年(公元598年),隋朝以前稱西安。春秋時期,疆域為洛國和魯榮國。秦時設路易縣,漢時設中魯、林州,晉時設中魯、黃裳。從南北朝到南宋,多次更改縣名。南宋紹興五年(1135),中路、南漳二郡為南漳郡。此後,縣名壹直沿用至今。

楚洛之戰周桓王二十年(公元前700年),楚曲賢率軍攻打(在南漳縣),與魯(在南漳縣)聯合作戰,楚軍大敗。

卞和把荊山(南漳縣)送給楚王的禮物送給了卞和(南漳人)。玉官鑒定為頑石。國王因欺負國王而折斷了左腳。楚武王即位,卞和獻上禮物,武王因欺君而斷了右腳。楚文王即位(公元前689-677年),汴河抱樸子哭於荊山腳下。文王命玉官削玉,果為玉。他封卞和為大夫,故名“何氏墻”。

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白起領兵攻打久圍不下的楚國鹽城(今翼城縣)。田雷在兗州城西百裏(50公裏外,今烏鎮鎮西)的賀曼河中間築壩,圍堰開渠引水至兗州城,破之。然後運河用來灌溉烏東地區的農田。武安君在秦朝時被稱為白起。武安鎮由此得名。

東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司馬懿拜訪了隱居在南漳水井莊的司馬徽。

縣城在南宋時期(1131-11162)位於紹興,縣令李、荊西遷五十裏,在玉溪山下建城。

南漳地震後的成化元年(1465)二月,襄陽、南漳從天而降黑色的種子,像小米粒。同年3月,發生了有聲音的地震。此後,成化三年(1467)九月、鄭德十壹年夏季(1516)、崇禎五年冬季(1632)、乾隆八年正月(1743)均有地震發生。

荊襄流民起義明朝成化元年(1465),荊襄流民(來自湖北、河南的饑民聚集在荊襄壹帶)在劉通(河南西華縣人)和石龍的率領下,在房縣大石場起義。劉通自稱漢王,德勝元年。參加起義的難民有四萬多人,他們的活動範圍是房縣、保康、南漳三縣的山區。荊襄流民起義後,明朝廷震驚。同年12月,傅雍、太監、工部尚書率京師各路軍隊到南漳、保康等地鎮壓荊襄難民起義。六年(1471)三月,朱勇、白圭率師入南漳。正義之師奮起反抗。壹戰,九百將士受傷,將士退守壽陽(今保康馬橋),欲入陜西。。劉通的兒子劉聰和他的部犧牲了胡渺,劉通率領起義軍從落基山撤退。白圭監督員爬上了山,襲擊了村莊。起義軍滾動圓木,敲打石塊,擊退官兵。白圭命劉清引數千人馬到劉同後營放火;兵分三路,圍山攻寨。劉同被俘,死於北京。石龍、劉、、引兵突圍。石龍和劉領兵到了巫山。十月,誘劉,縛石龍投降。李原(河南新鄭人)至今仍活躍在南漳、保康壹帶。

李自成、張叛軍入關張崇禎九年(1636),明朝派兵部侍郎盧象升帶兵到豫鄂鎮壓李自成、張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十五年(1642)十二月,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占襄陽城及其附近各縣,改襄陽為襄靖,開國名新順,自立為新順王。府設殷,州設牧,郡設令,並派晉為南漳令。

李來亨抗清第二年四月(1663),李來亨等人率領的起義軍在南漳長平地區與清作戰。提督董率領清軍攻打長平。、郝、劉體純三人引兵到雲陽府山區。

康熙十三年(1674),吳三桂在雲南造反,攻占湖南等地。三月,襄陽連長楊來佳、鴻福屯兵副司令顧城宣布反清,接受吳三桂授予的“將軍”稱號。九月初,楊來佳領兵攻占南漳。十月,楊來佳在中峰寨與農民起義軍聯合,抗擊清軍。盟軍攻占了天門村和雞公村。十四年(1675)三月,京南路石琳、連長劉誠龍領兵攻取昌平。七月,楊來佳清軍大敗。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縣劉又紅在縣城西關買了壹處私宅,創辦了張炬書院。

鳳山書院建院五十七年(1792),知縣李雲勸百姓捐銀5660兩,在縣城北郊鳳凰山建宅48間,次年七月竣工。鳳山書院落成。

紅巾軍在烏鎮攻克清鹹豐的第七年正月(1857),壹部分紅巾軍在南漳道左寺、陳家河與副總司令包書率領的清軍激戰,後轉戰重陽坪。2月12日,張維邦率領紅巾軍和劉尚義、閔達旺率領的四川農民起義軍攻占烏鎮。知府唐、副總司令、燕道長恩率清軍圍攻吳鎮。起義軍壹個月後假裝投降,被發配到谷城的廟灘,然後造反,轉戰房縣、浚縣,最後被武當山包圍。清指使漢奸張維邦引誘起義軍下山投降,都吃了大虧。

建築鄭陽學校“南漳縣鄭陽學校”創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是南漳縣廢除科舉、興辦學校的開端,也是湖北最早的官辦小學之壹。

光緒三十壹年(1905)建立簡易師範學校,縣內鳳山書院建立簡易師範學校。那壹年,招收了壹個40人的班級。

初級農校舉辦兩年(1910),縣裏開辦初級農校,當年招收壹個班60人。

公元前11世紀初,先民熊之子率宗族渡漢水,到了偏僻的綏山,就是現在南漳縣城西北36公裏的主要草堂。“墨子。《非攻》載:“前楚李雄始議此山。”後來楚人熊逸在荊山下建都,在南漳縣壹帶稱為“丹陽,熊逸”。《左公十二年》載:“昔吾先王熊逸,立於荊山後,遍行山野,侍奉天子,惟桃弧刺箭,以* * *”治王。楚人在丹陽生活發展,成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壹。

據先秦文獻記載,公元前700多年,荊山腳下的南漳進賢坪村,住著壹位名叫邊和的石匠。他找到了這塊粗糙的玉石,並通過談判將其交給了朝廷。它被命名為“和氏璧”,後來被秦始皇制定為國家法令,邊和氏璧被命名為“余音巖”。千百年來,這壹稀世珍寶產生了“藺相如完璧歸趙”等壹系列撲朔迷離的華彩樂章。

東漢末年,“古文經學派”著名學者司馬徽為躲避北方戰亂,南遷南漳白馬洞,在此聚眾講學,其中諸葛孔明是高徒。白馬洞因有司馬徽“水鏡先生”而得名“水鏡村”。劉備在襄陽遇險時,馬躍檀溪來南漳拜見水鏡先生,司馬徽推薦,“龍符與鳳雛,合則可安天下。”所以劉備三顧茅廬,讓歷史源遠流長,成為“三分天下”、“三國歸晉”的傑作。

有記載的歷史超過365,438+000年,文化底蘊豐厚。戰國時期的永豐渠後來的會澤,秦朝的白起渠滋潤了老百姓,文峰飛揚,古廟雄偉,古村落還在冒煙。縣內文物可拾得,有距今654.38+0.8億年的“南漳鄂鱷”化石,舊石器時代的石斧、鑿子,古洛城、楚城、林涵巨城遺存,蔡後主之嶽,雙帶玉硯等。南漳是壹片紅色的土地,是革命的搖籃。賀龍、李先念、張廷發、等都在這裏留下了光輝的足跡,更有李、張道南等本土制作人的血戰疆場。還有愛國名將張自忠和民主學者馮哲夫寫的詩。在南漳方言中,“的”的讀音是“裏”,比如,是的,叫“裏”。“了”讀作“老”,比如:妳做了什麽?妳做了什麽?老。吃飯了,叫:吃飯了,老?

基礎發音:把普通話的第壹聲改成第二聲,第二聲改成第四聲,第三聲改成第壹聲,第四聲改成第三聲。春秋寨又名青雲寨、鹿平寨,是舉世聞名的南漳古山村群的傑出代表,是中國“百大新發現”之壹。因村內建有紀念關公的春秋樓而得名,2013年4月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

春秋寨位於湖北襄陽市南漳縣東宮鎮陸平村,250省道76公裏(裏程碑),海拔270米,全長490米,東西寬近50米,平均寬度16 -17米,面積2.4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9500平方米。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相傳是五霸之壹的楚國為了抵禦外侮而建的這個村子。東漢末年,關羽在此夜讀《春秋》,後人在草堂建春秋樓紀念,故名“春秋齋”。三道會鏡湖就是三道河水庫,三道會鏡湖景區自然資源豐富。由於庫區地處山地與丘陵的過渡地帶,有千余種植物,有杉木、松樹等用材林,有茶葉、銀杏、柑橘、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有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混交,四季常綠分散;野生動物有野豬、大鯢、野兔、刺猬、穿山甲、獾、麅子、野鴨、山雞等。

景區內的三道河水庫建於1959,為大(二)型水庫,壩高46.5米,全長881米。水庫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水電、水產養殖、城市供水、旅遊開發和航運,成為綜合功能較強的大型水利工程,具有良好的參觀、考察、學習和科普功能。余音巖,又名抱樸子巖,位於距縣城78公裏的巡檢鎮進賢坪村。余音巖坐北朝南,巖深11米,寬15米,高10米,在巖的南面,隔著壹條河,有壹座尖頂的圓丘,名為“鳳凰臺”。

據先秦文獻記載,在余音附近住著壹位名叫卞和的石匠。壹對鳳凰落在鳳凰臺上,唱三聲,或飛進“抱樸子巖”,或在天空中北上,是常有的事。邊和聽人說“鳳凰不落無寶之地”,也聽爺爺講過石頭的種類和寶石的特性。於是他拿起石頭,拿回來給爺爺看。爺爺驚嘆道:“這是壹顆寶石。”全家商量,獻給楚國王室,使楚國名聲大噪。然而,有壹次和兩次,余音稱他為頑固的石頭,並因他欺騙君主而砍掉了他的腳。第三次獻玉感動了楚文王,命玉工將玉切割,取名“和氏璧”,封平安至零(陵)陽侯,邊賀不收,說:“寶玉可用,我願足矣。”千百年來,這塊稀世珍寶在中華大地上演繹了無數令世人矚目的生動故事。比如張儀在赤山宴上受了委屈,藺相如完好無損地回到了趙,秦始皇把它定為國旨。白旗渠又稱“烏鎮百裏長渠”。位於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城東25公裏的武安鎮,是戰國時期的軍事水利工程。時間比四川都江堰早。

這條長長的運河西起南漳縣謝家臺,東至宜城市赤湖。蜿蜒47公裏,灌溉30多萬畝,故稱百裏長渠。“晉南張八碗”由八大類二十八道菜組成,以當地農家菜為基礎,采用“蒸、炒、煎、炸”的方式精心制作而成。“八”是壹個吉祥的數字,講究壹張方桌四個板凳,八個座位,八個碗,八根筷子,八個杯子。它是人們在節日、婚喪嫁娶或親友聚會時用來招待客人和來賓的傳統食物。

1.蒸菜——三蒸肉(板橋蒸頭碗、峽口蒸耙齒[角]、蒸九仙鴨)、三蒸菜(峽口蒸蒿、蒸紅薯、蒸南瓜)、三脆菜(脆皮雞、脆皮魚、脆皮肉)、三臘肉——三臘(熏臘肉)6。燉菜——三燉(雷平豐登土豆燉牛肉、芋頭燜野豬肉、黃豆燉鹽水鴨)7。炒菜——三小炒菜(嗓子幹血絲、辣椒炒瘦肉、香椿炒雞蛋)8。涼菜——三個涼菜(喉頭涼拌雞、泡飯、涼拌木耳)

  • 上一篇:南京鴻輝龍江裏小區周邊配套怎麽樣?
  • 下一篇:十大印度電影排行榜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