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三年(1914),張謇和哥哥用南通潘氏捐給同崇海總商會的5000元在上海買了壹座巨鐘,並在寶塔前建了壹座鐘樓。鐘樓由南通建築師孫誌沙設計,在風格上明顯受到西方藝術的影響。張謇的對聯“昔為州,今為郡,江淮委海之端”也被刻在木塊上,掛在樓前,成為千古佳作。鐘樓的建成為南通人把握時間提供了方便。兩年後,樓上增加了火災警鈴,通過警鈴的敲擊次數來指示火災方向。此外,還配有代表方向的彩旗和彩燈。如遇火災,將同時懸掛。隨著歷史的發展,警鐘早已消失,但鐘樓上的鐘還在走著。可喜的是,鐘樓的形象被設計成了市徽,成為南通城市的標誌。近日,市政府公布寶塔、鐘樓為文物保護單位,無疑為保存和利用這壹“中西合璧”的特殊建築,了解南通的歷史沿革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