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盧鈞窯的歷史淵源

盧鈞窯的歷史淵源

清末

鈞瓷是中國陶瓷藝術的傑出代表作之壹,是宋代五大名窯之首,始於唐代而盛於北宋,因戰亂頻仍到明初鈞瓷工藝終於失傳斷燒,這個空白期延續至清末盧鈞窯興起為止,歷時五百余年。

1879年(清光緒五年),神垕陶瓷藝人、現代鈞瓷工藝奠基者盧振太於神垕創建盧鈞窯,窮盡畢生之力,終於成功恢復傳統鈞瓷工藝,更由其子盧天福、盧天增、盧天恩獨創“盧鈞”秘法,自元末至清代斷燒500余年的中國鈞瓷自此重生。

鈞瓷世家盧氏燒造鈞瓷,除在粗瓷窯內搭燒仿雨過天晴器外,主要是用風箱爐小窯還原高溫燒成,故稱“爐鈞”,又因出自盧家藝人之手,也稱“盧鈞”。其精上制品五彩燦爛,玉潤晶瑩,有的可與宋鈞媲美。其作品如折邊盤,乳釘罐,天青釉加紫紅彩,異精美,曾流入英國大不殉顛博物館誤作“宋鈞”珍藏。故有文獻記載:“禹縣神垕鎮藝人盧廣同、盧廣文等兄弟,善仿宋鈞,珍珠刻花,能作到以假亂真。”上海、開封古玩店常把盧鈞誤作宋鈞收購。--- 《鈞瓷史略》

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盧鈞窯受河南巡撫命燒造慈禧太後六十大壽壽禮。1894年,包括鈞瓷爐、瓶、盆、樽、洗、壽桃、佛手等三十六件鈞瓷壽禮及仿制的國器“禹貢九鼎”進京。自此,鈞瓷再進宮廷。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神垕瓷窯商號集資重修伯靈翁廟(窯神廟)及戲樓,盧振太長子天福燒造兩件鈞瓷獅子馱寶瓶,置於窯神大殿和戲樓正脊之上,並銘記於《重修大殿暨戲樓道房碑序》中。銘文曰:“盧天福敬獻大殿戲樓鈞瓷寶瓶”。

民國

1915年,中國北洋政府農商部選定神垕盧氏為公私合營的鈞興公司燒制之鈞瓷***1200余件,作為中國代表之壹參展巴拿馬萬國博覽會(The 1915 Panama Pacific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據《禹州縣誌》記載,參展的鈞瓷品有:大鼎、大爐、中爐、小鼎、大花瓶、八卦方瓶,花鼓式大瓶、花瓶、花尊、初號大盆、大花盆、中花盆、二號中花盆、八卦洗、蝙頭香爐等。這些產品系鈞興公司盧天福、盧天恩、盧天增兄弟率領工匠燒制,計上千件。

1914年6月初,和全省送展的產品壹樣,鈞瓷先送到當時的省城開封,進行試展,從6月15日至25日展出10天。其間,農商部派企事邢端、技士郭敬前來審查商品,先後選定包括鈞瓷在內的出國參賽的商品350余種。1914年12月6日,參賽物品裝上美國輪船“蒙古利亞”號,駛往舊金山。

在博覽會上,全世界冀望已久的鈞瓷燒造工藝終於再現世間,引發巨大轟動,並獲河南省8塊金獎之壹(獎牌因戰亂流失),國際鈞瓷熱再次興起 。

1941年,國民黨十三軍官兵搶劫神垕盧家,將其珍藏鈞瓷搶劫壹空,盧鈞窯破產。鈞瓷藝人飽受自然災害和反動勢力壓迫之苦,生活淒慘,中國鈞瓷產業和再度停產。

1944年5月,日軍攻陷神垕,盧鈞窯4代傳人盧水珍(瑞臻)刺殺偽鎮長,身披血衣投奔國軍抗日前線抗擊日寇,解放戰爭期間為解放軍收編,1952年以解放軍人身份退伍回歸神垕,重持鈞瓷舊業直至1955年去世。

新中國集體化時期

新中國建立後,在周總理親自關懷下,經老藝人和專家、學者艱苦努力,生產再次恢復。特別是1950-1970年代***和國鈞窯恢復研制和生產早期,神垕盧家舉族投入其間,和同仁***同來研究完成周恩來總理下達的任務,當代中國鈞瓷工藝終於在神垕盧家開創的“盧鈞”基礎上開花結果,漸成完備的當代中國鈞瓷工藝科技、文化體系。

建國以來的當代中國鈞瓷藝人基本都能從神垕盧家創始藝人那裏尋找到師學淵源,神垕盧家藝人和同任直接間接地培育出了龐大的當代中國鈞瓷藝人群落:以盧氏第三代藝人盧廣文、盧廣東、盧廣華、盧廣同、盧廣學等諸鈞瓷宗師門下英才濟濟、大師輩出,包括參與***和國鈞瓷恢復研制和生產的藝人任堅、劉振蒼、苗才娃、曹保財、張廣木、周有、王光振、劉國安、孔鐵山、傅清臣、劉國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劉富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楊誌,壹直到中國的鈞瓷泰鬥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晉佩章以及以後的當代中國鈞瓷百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陶瓷藝術大師,都是神垕盧家藝人及同任的直接或間接後傳。

當代市場化時期

1977年之後,神垕盧家後人也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走上了市場化道路。然而既然脫離了國營體系,如何將世代積累的配方秘法和燒制經驗變為迎向世界的好作品,資金成為了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盧鈞窯品牌逐漸走上了“以瓷養瓷”的道路。

  • 上一篇:北侯波這麽壞,為什麽能封神?
  • 下一篇:古代市場的名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