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日裏的河坊街總是帶著江南文化與市井生活混搭而成的煙火味兒,透露出壹種杭派特有的歷史底蘊與民間風情。走在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商賈雲集,兩旁是林立的茶社、酒樓、商鋪、展館,房子是屬於晚清與民國的建築式樣,白墻、青瓦、灰磚、木樓,帶著歲月流輝的影子。有待售明清玉石古玩者,也有專賣龍泉官窯的,有經營極品的絲綢旗袍唐裝錦緞的,也有手工出品吳越蠟染布藝者,有小孩子喜歡的“看大片”的老玩意,聽上幾句“小熱昏”,看著在街中央替人畫肖像的畫師,還有搖著榔鼓賣姜糖的,也有專捏維妙維俏的泥人的老藝人,在葫蘆上烙畫的,吹糖人的,織草編的,賣精美小飾品的,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壹派歡喜而熱鬧的味道。
街兩旁老字號特多。有張小泉剪刀、潘永泰號、萬隆火腿莊、喜得寶絲綢莊這樣的老字號商鋪,也有杭州人耳熟能詳的胡慶余堂、方回春堂、葉種德堂等老藥店。這些老藥店中尤以胡慶余堂影壁高聳,規模宏大,於世影響最深。“慶余堂”是末清紅頂商人胡雪巖經營的中醫藥號,當年,胡雪巖本著濟世寧人之情懷,以宋皇家藥典為本,遍選歷代祖傳名方,收集全國各地中藥材,使用手工制作藥丸、藥膏、藥膳、藥丹、藥膠、藥露、藥油、藥酒,發揚光大了古代中醫藥典的傳統,與京城的“同仁堂”齊名,有著“江南藥王”之美譽。而胡雪巖曾生活的故居,是中西建築結合的典範,從當時的豪華美奐到後來的破敗衰落,演義了胡雪巖從壹個小夥計起步,廣結中外顯貴,開錢莊與當鋪,設藥店與絲棧,聚沙成塔,納粟助賑,壹步步邁向榮顯煊赫的官商,再逐漸走到窮困潦倒的傳奇壹生,讓人感慨人生之無常,世事之變端。但他壹生的曲折經歷,卻是精彩紛呈,僅遺下的“慶余堂”便足以留芳千古。而另壹處壺丹濟世的老中藥鋪“保和堂”更有壹千多年的歷史傳承,門口有壹對聯:“只望世間人無病,何愁架上藥生塵”,保和堂素有為附近的百姓免費診醫的傳統,據說它還是白娘子的老公許仙當年做學徒的去處。 而街頭的各式小吃與飯鋪也琳瑯滿目,什麽定勝糕、竹籠飯、香芋酥、南瓜餅、龍須糖之類的東東,正好壹解遊西湖回來的勞頓。“定勝糕”清香溫軟,甜糯味長,有如杭州人內斂含香的性格。這定勝糕的做法通常是事先配置好米粉,在拌米粉的水裏摻上紅、黃、綠等各式花卉和菜蔬的汁液,然後放進特制的印版裏,印版是用梨木雕成各樣花與葉模樣,圖案有桃、牛、梅、棱等形狀,中間再放入豆沙,用蒸籠壹蒸,乘熱蓋上紅印,便是上等的口佳。而坊間傳說卻是南宋時老百姓為韓世忠的部隊韓家軍出征鼓舞將士而特制的,糕上有“定勝”兩字,後來便稱之“定勝糕”。倘若喜好面食的,便可上“狀元樓”,聽著名聲雷動,其實便是壹家老號面館。是壹個叫做王尚榮的寧波人在清同治年間所開的寧式湯面館,因為曾經資助過壹位窮秀才,而秀才竟然得王掌櫃夙願中了進士,後來便親筆謝提“狀元樓”作招牌,竟壹直保留了下來。壹樓擺著江南居家常見的四方紅漆桌,滿滿當當的人,得趁緊叫上壹碗“雙元面”,然後再慢慢地等著享用。若是炒菜,可上二樓,點幾個西湖醋魚、東坡肉、幹炸響玲之類的特色菜,再來壹瓶老花雕,啜上半日,倒也悠閑自在。
倘喜歡素雅幽靜的,可上榮寶齋逛逛。“榮寶齋”的匾是郭沫若的手筆,入得店內,便與街上的喧鬧宛若兩重天,顯得清靜而愜意,可細細地欣賞到駱恒光等壹些名家的詩詞書畫,水墨禪韻,或飄逸如行雲流水、或古樸厚重如蒼穹,各得神韻,意趣深長。徐渭的“八百裏湖山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煙火盡歸此處樓臺”,不正是杭州城的歷史寫照嗎?書架間書目多多,慢慢地淘,便總有會心的發現。好金石的,則可折入東太平巷的西泠印社分店,壹樓是“倚石苑”,收藏著許多的名貴印章與印材,篆刻作品多為西泠印社的名家,上樓則有壹些會員與其他藝術家的書畫作品展覽。而“江南朱家銅屋”同樣值得停留玩味半日,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及弟子以銅為載體,集中華之建築、雕塑、書法、繪畫之大成,堪稱民間壹大絕世藝術。
河坊街還有壹處叫做“東寶笛莊”的,店面不大,卻是古色古香,專售民族樂器竹笛、洞簫、葫蘆絲、巴烏等,店主叫陳東寶,在笛子界內頗有些故事。他原是個做生意的,因為經營虧損後浪跡天涯以吹笛為生,並真實地記錄下了流浪生活的種種情景,壹時轟動笛界。他嘗盡了世態炎涼,但也得到不少好心人的幫助,其中已故的“江南笛王”趙松庭的弟子應章明先生(也是壹位制笛大師)聽過他在西湖邊吹笛,便特意送了兩支親手制作的笛子給他,後來趙松庭還為他的碟片《東寶笛聲》題字進行鼓勵,笛子泰鬥陸春齡老生生被他自強不息的奮鬥經歷所感動,專門為他的“東寶笛莊”揮毫贈匾。在他的笛莊聽他吹笛,感受他用竹笛演繹的對生活與人生的理解,絕對是壹種震撼。對陶笛感興趣的朋友,走過陳東寶先生的笛莊旁,便有壹家賣陶笛的,有“風雅”與“龍韻”兩個名品,風雅的三管十二孔陶笛已走到了世界陶笛制作水平的尖端,所以價格略貴,而顧龍星先生創辦的西子龍韻陶笛音準音色俱佳,性價比最被陶笛愛好者們所看好,店內還有他與另外壹位老師合作編寫的教材《陶笛演奏法》,有時還能遇上盲人青年演奏家董文強的現場即興陶笛演奏。而徜徉街中,由遠及近聽到悠揚笛聲的,大抵是簡式店鋪中壹個賣二胡與竹笛的中年男子的演奏,他並不吆喝,也不在意妳是否買他的笛簫,只是自顧自地吹《姑蘇行》、《水鄉船歌》、《西湖春曉》這些帶著濃郁江南絲竹風格的獨奏曲,享受著這愜意閑適的時光,他的樂器攤有壹個地道的名字,叫做“吳山天音”。
這便是河坊街,發根於歲月悠悠的皇根城下,卻為柴米油鹽的市井生活所緊密包圍,在這裏,傳統與現代相融、優雅與凡俗***存。若是來此,走馬觀花大抵是要失望而歸,須是偷得浮雲半日之閑,慢慢地逛,細細地品,悠悠地淘,才能真正欣賞她從歷史塵煙中露出的清新面容,感悟關於老杭州城平淡世俗生活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