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ǎng diàn]
地名。在 北京市 和平門 外。遼 時名 海王村。因其地有琉璃窯,也稱 琉璃廠。為出售書籍、字畫、古玩、文具等商店聚集處。清 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廠甸兒》:“廠甸 在 正陽門 外二裏許,古曰 海王村,即今工部之 琉璃廠 也。街長二裏許,廛肆林立,南北皆同。所售之物以古玩、字畫、紙張、書帖為正宗,乃文人鍳賞之所也。”參閱 清 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琉璃廠店》。
木廠
[mù chǎng]
1.指 清 代官府所設制造木器的工場。《清會典事例·工部·木廠》:“順治 初年,定 通州、張灣 二處,各設木廠。”《清會典事例·工部·木廠》:“﹝ 康熙 ﹞四十年題準,裁 通惠河 分司,通州 木廠,歸 通永道 管理。”
花廠
[huā chǎng]
1.種花賣花的鋪子。
廠史
[chǎng shǐ]
工廠的發展史。
外廠
[wài chǎng]
明 朝 永樂 時建立的特務機關。
子廠
[zǐ chǎng]
1.指新礦。清 林則徐《查勘礦廠情形試行開采折》:“滇 人生計維艱,除耕種外,開采是其所習。近年因銅斤產薄,唯恐京運不敷,但有能覓子廠之人,廠員無不亟令試采。”
神廠
[shén chǎng]
指 明 代皇帝設立的宦官特務機關東廠、西廠。
偏廠
[piān chǎng]
漢字偏旁名。形為“廣”,如“店、府、度”等字的上頭連左邊的部分。
粥廠
[zhōu chǎng]
舊時官府、慈善團體或人士施粥以賑饑民之所。
山廠
[shān chǎng]
明 代官府設置的采伐和貯存柴炭的機構。《明史·食貨誌六》:“﹝ 永樂 ﹞四年置 易州 山廠,命工部侍郎督之,僉 北直、山東、山西 民夫轉運。”
廠獄
[chǎng yù]
指明朝東廠(由太監掌管的特務機構)的監獄。
廠衣
[chǎng yī]
1.鬥篷;披風。
邏廠
[luó chǎng]
指 明 代的特務機構。
牧廠
[mù chǎng]
清 代設在長城和柳邊以外的牧馬場所。
做廠
[zuò chǎng]
進工廠做工;當工人。
寬廠
[kuān chǎng]
寬闊空敞。
廠家
[chǎng jiā]
指工廠:這次展銷會有幾百個~參加。
茅廠
[máo chǎng]
茅舍,草屋。韓偓《南安寓止》詩:“此地三年偶寄家,枳籬茅廠***桑麻。”
廠紀
[chǎng jì]
壹個工廠所定的本廠成員必須遵守的紀律。
廠區
[chǎng qū]
工廠中進行生產的區域:~禁止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