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傳統民居
位於海珠區瀝滘村的肇昌堂建於清末光緒年間,至今完好保存著珠三角傳統民居“三間兩廊”的格局。
據介紹,這棟建築屬於廣府傳統民居風格,采用磚木結構,***有兩層高,壹直都是用於居住,基本保持了原狀。
和所有同時期同類型的建築壹樣,肇昌堂的“身體”總體可劃分為地面、墻體、門窗、屋頂等部位。其中的“古玩意”,墻體包括青磚墻、落水管。門窗包括腰門、趟櫳、板門等門口三件及檻窗,屋頂包括封檐板、瓦當、滴水等檐口三件及轆筒瓦。此外,灰塑、木雕、琉璃構件、內部的神樓和陳設等也是體現建築歷史風貌、值得重點保護的要素。
二、小洋樓(樓盤資料)
在越秀區農林街道集中分布了許多洋樓式的歷史建築。以模範住宅區舊址農林上路12號大院為例,這棟建造於民國年間的兩層清水紅磚墻住宅采用磚混結構,呈現中西結合式的建築風格,目前也保存得較為完好。
對小洋樓來說,業主們應特別留意保護它的清水紅磚墻、西式山頭以及琉璃構件等。修繕時不應在外墻上再貼壹層紅磚片。
三、騎樓/街屋
騎樓/街屋類的歷史建築在廣州老城區隨處可見,由於這壹類型的歷史建築使用功能較為混雜,保護起來也特別不容易。
以越秀區大新路278號騎樓為例,這棟建於民國1920年代的騎樓有5層高,過去只是用來居住,但現狀功能是商住混合,在諸多騎樓歷史建築中,還算保護得好的。
對於騎樓/街屋類的歷史建築,墻體的價值要素包括墻體本身(如清水紅磚墻)、墻體飾面(如上海批蕩、意大利批蕩)、主立面或沿街可見立面的舊門窗、特色陽臺、特色欄桿、藝術裝飾、線條等,屋頂的價值要素包括西式山頭(攔河)、中式琉璃瓦、中式涼亭等,其他像灰塑這樣的傳統裝飾也很常見。
四、摩登住宅
民國後期廣州湧現了壹批摩登風格的住宅,這些住宅即使放在今天也不顯落伍,但又多了許多歷史韻味。
位於越秀北路394號的嶺南建築大師林克明舊居即是摩登住宅的典型代表,這棟歷史建築由林克明本人親自設計,建造於1935年,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壹***有3層。
林克明舊居的墻體及批蕩都是房子的重要價值要素,另外,房子保留下來的特色陽臺、藝術裝飾以及鐵藝等都值得後人多加保護。
五、32項增補
隨著歷史建築研究的深入,以後歷史建築價值要素的種類和數量必將不斷增加,這也意味著,歷史建築的修繕指引將不斷地進行更新、增補。
目前按照第壹批歷史建築的普查結果,價值要素主要有32項,它們分布在建築不同的“身體部位”,以下是詳細列舉。
總體劃分類包括主立面及沿街可見立面、主體結構、平面布局、歷史環境要素。
地面、樓板包括花階磚、特色樓梯。
墻體包括青磚墻、清水紅磚墻、上海批蕩(水刷石批蕩或洗石米)、意大利批蕩(水磨石批蕩或拉毛)、拱券、特色陽臺、特色欄桿、藝術裝飾、落水管、石勒腳、紅砂巖勒腳。
門窗包括趟櫳、腰門、板門等門口三件、滿洲窗、檻窗。
屋頂包括西式山頭、封檐板、瓦當、滴水等檐口三件、轆筒瓦、中式琉璃瓦、中式涼亭、西式構築物。
其他還有鐵藝、鬥拱、灰塑、木雕、磚雕、石雕、彩畫、琉璃構件、紅砂巖構件等。
保護“底線”
墻面貼磚、隨意掛空調、私拉電線、……這些行為都對歷史建築造成較大損害,但現實中卻屢見不鮮。
據悉,歷史建築修繕指引出臺後,將對歷史建築設定保護“底線”,明確規定若幹種禁止對歷史建築實施的行為,而這些行為恰恰都是在多年的走訪調研中發現的現實問題。
被禁止實施的行為包括:
改變主立面或沿街可見立面(形狀、材質、顏色)
在主立面或沿街可見立面安裝空調設備
在主立面或沿街可見立面設置排水管道(原設計管道除外)
在主立面或沿街可見立面設置電線
在主立面或沿街可見立面設置與街區、建築風貌不協調的廣告牌或燈牌
添加與立面風貌不協調的雨篷或同壹建築設置多種風格的雨篷
以金屬門窗封閉陽臺或連廊
於原窗戶或門外加裝防盜門或防盜窗
改變門框或窗框(顏色、材質、形狀)
在原有建築的屋頂加建
隨意增加荷載、從事損壞建築主體承重結構或者其他危害建築安全的活動
在歷史建築內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蝕性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