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參觀南寧博物館有感

參觀南寧博物館有感

2020年12月6日,在我們學校管理學院黨支部的組織下,作為入黨積極分子的我,同其他積極分子、預備黨員以及黨員的同學壹道參觀了南寧博物館。

12月6日是星期天,我們根據約定好的時間,即早上八點五十分坐定制公交車出發,在此之前,想說,冬天壹大早上起床,確實是有些困難,但完全阻擋不了思想意誌堅定、有深刻時間觀念的我們排隊集合,準備乘車。雖然當時寒風凜冽,正排隊的我在冷風中瑟瑟發抖,但我心裏對南寧博物館是滿懷期待的。

我們此次參觀南寧博物館,由於人數過多,加之疫情原因,需要分批次參觀,即壹批為古代南寧;另壹批是近現代南寧。我有幸被分到觀看古代南寧的隊列中,因為我個人對古代歷史是非常熱愛的,有壹顆非常想去了解古代歷史的熱忱之心,得知我是在參觀古代南寧批次時候,我是打心底高興呀!

進入南寧博物館之後,等了片刻,我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分為兩批次分別前往“邕容華桂——古代南寧陳列”、“邕城百年——近現代南寧陳列”參觀。我跟隊伍以及講解員來到二樓的“邕容華桂——古代南寧陳列館”,進入門口,映入眼簾的是幾個詞語:邕州、邕寧、宣化等,其實這都是古代對南寧的稱呼,在這裏不得不說“邕”這個字,為什麽它出現次數最多呢?其實,在南寧有壹條江,喚名“邕江”,邕江是南寧的母親河,要知道,在古代交通不發達時期都是以河運為主要交通方式,群居的生活更加是依水而生,故然,是邕江孕育了整個南寧,她對南寧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接下來是觀看壹個3D影片,在講解屏幕上:我看見了整個廣西南寧的時代演變,熒幕講解了南寧本來是壹片汪洋大海,裏面生長著很多奇奇怪怪的海洋生物,但是隨著地形上升南寧就有了陸地,這時,南寧的陸地上開始出現恐龍,漸漸地陸地又開始下降,變成了沼澤地,後來又有了巨型的蜥蜴,還有大蟒蛇。過了50萬年左右,陸地上開始出現了原始人,他們靠打獵為生,故有了人類的出現了。銀屏的右邊,陳列著許許多多的廣西特色植物標本。

講解員特別對有藥用價值的標本給我們進行了闡述,頓時讓我覺著,我們廣西這片廣袤土地的靈物頗豐,我認為任何東西的來源或者存在,其實都是萬事萬物自然生長的規律,也是時代不斷淘汰後的留存,它符合“適者生存”之道。

而後是古代南寧人生活中所用、所食、所做的講解。在新石器時代,廣西南寧就出現了石錘、石片、石核、刮削器這些生活型輔助性工具,

走到這裏,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頂獅山文化”,它距今有6000~7000年左右的歷史,“頂獅山文化”以頂獅山遺址二、三期遺址為代表,主要分布在南寧及其附近地區、以貝丘遺址為特征的壹類考古學文化。說到“貝丘遺址”,大家也大概猜出來當時我們南寧祖先們的主食了吧?沒錯,就是扇貝和螺絲,在博物館我們看見了壹大片附在墻上的,跟泥土相混合的螺絲殼似泥土墻的片區,講解員說:“這就是先祖們當是吃了螺絲後丟棄的螺絲殼,這是考古學家們考古時從地底挖掘到的”。

並且在那個時候,南寧的先祖們已經學會用火煮食。

看見這壹幕,我震撼了,沒想到在這麽久遠的時代,通過眼前的這壹切,我們似乎能夠跟先祖們來場時空的對話,了解到他們當時的生存環境以及他們是如何生存的。除了“頂獅山文化”,還有“那文化”。“那”是壯語音譯,指“水稻田”,“那文化”即“稻作文化”,數千年的水稻種植給廣西南寧這方水土留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我們有“隆安稻神祭、那桐農具節、壯族亥日”等,“那文化”的農具即各種石鏟,如“雙肩帶袖束腰石鏟、石斧等”。

接著,是“駱越生暉”模塊,主要講述當時南寧的青銅之光,商周時期,廣西先民篳路藍縷、開荒拓林,逐漸形成壹支駱越部族,該部族的足跡遍及廣西左右江、邕江的郁江流域、海南省以及越南北部的紅河流域,約在商代中晚期,駱越先民步入了青銅時代,這些從出土的文物砂石中有跡可循,另外在元龍坡、安等秧墓葬中出土大量的青銅器,有戈、劍、矛、鉞等,這說明部族間戰爭頻繁與激烈,這在“國之大事,惟戎與祀”的商周時期,很可能已出現方國。

完成了這壹環節講解後,講解員帶我們去互動區“拼圖”,拼圖結合了現代互聯網科學技術,通過用手的指紋移動平放著的屏幕上已打亂的歷史文物,將其重新拼湊起來。該環節我親自體驗了壹番,樂趣無窮,當妳把壹塊塊不完整的文物碎片拼好後,自身會有壹種成就感。

再者,到“漢制僚風”模塊,我認識了“和輯之治”,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壹嶺南,並在嶺南設置了桂林、南海、象三郡,南寧屬桂林郡所轄,秦末風雲突變,趙佗借機割據嶺南,後建立南越政權,他采取“和輯百越”的靈活政策得到了百越族人的認可和遵從,政權得以鞏固、社會較為安定、民族矛盾得到緩和;從西漢鐵釜和青銅釜兩個文物中,我看見鐵釜要比青銅釜大,講解員同我們說,這是因為他們的材質不同,鐵的延展性比青銅要好,從這裏我似乎又學到了點化學知識;

另壹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蘇緘衛城”的歷史事件,宋熙寧八年十壹月,即1075年,交趾李朝舉兵侵宋,連克欽州、麻州(今合浦),繼而圍困邕州,當時邕州知州蘇緘領全城軍民奮起抗擊,後因援軍不至,在堅守了40多天後糧盡泉涸,被敵軍攻破,數萬軍民慘遭殺戮,蘇緘以“吾義不死賊手”,率全家36人自焚,壯烈殉國,我震撼了,這就是大英雄,我敬佩他的勇氣與擔當,他的精神值得我們贊揚、學習與傳頌。

最後,令我開眼界的還有“壯錦工坊”模塊,這裏陳列了很多具有廣西特色的織物,織物正反面都有對稱的花紋圖案,我是壹個喜歡藝術的人,每每看見這些,我都會被它們情不自禁地吸引過去,並渴望了解。壯錦是廣西民族文化的璀璨瑰寶,其圖案多樣,各民族紋飾既有所不同又相互影響,充分體現出廣西各民族文化多元壹體的風格特點。

南寧博物館,壹座濃縮了廣西南寧歷史的地方,是我們與我們祖先溝通交流的橋梁,通過穿梭歷史瑰寶的藝術長廊,我更全面細致地領略到了廣西南寧人文、歷史、藝術、文化方面的知識,參觀的時間雖然有限,但古人留給我們的這些財富是無限的,它掩映出廣西南寧古代文化的悠久歷史和深厚底蘊,我無不在為廣西南寧悠久的歷史風貌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倍感驚嘆。參觀過這些展館,使我對南寧的歷史有了進壹步的了解,加深了我對南寧歷史文化的認同感,也學習到了很多知識,懂得了很多南寧的故事,也讓我對這座“綠城”有了更多關於它未來發展的期待,願自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能夠為廣西首府南寧奉獻自己的壹份青春力量!

  • 上一篇:原創小飾品制作教程
  • 下一篇:古代沒有熱水瓶,冬天是如何保溫熱水的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