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古人傳遞信息的方式(制作表格)

古人傳遞信息的方式(制作表格)

古代社會的人們往往以身體為媒介或載體,利用特定的肢體動作、有聲語言、紋身、裝飾、舞蹈等廣告傳播形式來達到目的。身體或肢體是最原始的廣告媒介,其媒介功能在中國古代社會的漫長歲月中得以保存和延續。古代社會常用的肢體語言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模仿和手語。在使用語言之前,擬態和手語是向受眾傳遞特定信息的最實際有效的方式。比如在打獵的過程中,壹個人遇到壹群野牛,馬上跑到同部落的人能看到他的高地,用雙手舉起身體覆蓋,夠到頭,然後慢慢放下,反復。這是動員所有墮落成員狩獵的信號。原始獵人喜歡在狩獵中互相合作。當獵人發現動物蹤跡,需要隱藏時,他們用手語互相交換信息。那些姿勢往往能顯示出動物最顯著的特征。雙手舉在空中,食指伸直,說他看到的野獸是壹只扭曲的大角馬,有壹對大犄角;中指彎曲,其他四指伸展。大家都知道這是長頸鹿的發現。當鴕鳥被發現時,它會斜著舉起手臂來象征它的長脖子。民族學研究證明,這種擬態和手語在古代社會隨處存在,是原始人傳遞信息的重要載體。

2.人體彩繪和紋身。在身體上塗上顏色或圖形的裝飾稱為塗身,起源很早。鐵鋁尖晶石可用作顏料,經常在數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發現。直到現代,很多有古老習俗的民族還是喜歡在自己身上畫畫。在中國的端午節,很多地區的少數民族都習慣在頭上和手腕上畫雄黃或畫符號,把牙齒染成黑色可以說是壹種繪畫裝飾。古籍中記載中國東南有壹個“黑池國”:“日本之東,有四千裸國。裸國東南有黑池,乘船壹年可達。”中國雲南的傣族、基諾族、布朗族等民族,平時喜歡嚼檳榔、酸橙,長期嚼也能使牙齒變黑。

紋在人體皮膚上的裝飾叫紋身,這個習俗起源很早。據古籍記載,我國古代江南的吳人、越人、楚人崇拜龍圖騰:“文身刻畫其身,為龍之形。當它們進入水中時,龍不能傷害它們。”中國大多數民族,包括漢族,在古代或現代都有紋身的習俗。黎族婦女從12歲到16歲開始紋身。有了愛人,就要在手上紋壹個特別的記號,往往是愛人自己給的。在中國,雲南的基諾族、布朗族、獨龍族,臺灣省的高山族同胞也有紋身的習俗。.....(有刪節)由於文身在原始社會氏族、部落的交往中,在原始人的群體活動中,具有很強的識別功能,因此在不同群體之間的交往、鬥爭、通婚過程中,也傳遞著特定的信息。隨著原始群體的遷徙和活動,它們也在更廣泛的土地上發揮作用,因此也可以看作是壹種可以傳達生活和社會信息的原始廣告媒介。

3.人體飾品。在人體上添加裝飾品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在中國北京周口店的穴居人遺址中發現了豐富的裝飾品。其中有中空的動物牙齒、中空的海蚌殼、鉆過的石珠、鉆過的鵝卵石、鉆過的魚骨、有凹槽的骨管等。他們用帶子串在壹起,穿在身上。人體飾品種類繁多,可分為發飾、頭飾、耳飾、鼻飾、唇飾、頸飾、足飾等。人體飾品的搭配與人的發型、不同時代的發型密切相關。中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通常將頭發紮成椎形,或紮在額前或背後,逢年過節也常常開滿鮮花。廣西瑤族婦女的發型因地而異。他們的頭上插著兩截竹箭,長約兩尺。頭發分成兩股,綁在箭頭周圍,用圍巾遮住,形狀像蝴蝶翅膀。還有人戴上竹箍,兩端向上翹起,形似牛角,再用珠子和絲綿紮緊。在浙東的壹些地方,畬族婦女的頭飾是用竹筒制成的,長約三尺,外包紅花呢,鑲銀邊。竹筒正反面釘壹枚銀牌,掛白色珠子。根據不同的飾品,可以判斷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和特點,通過不同飾品的搭配組合,可以傳達特定的思想或文化信息。在這裏,人飾不僅反映了原始人的喜怒哀樂,還將這種生活和文化信息傳播給族群的每壹個成員,甚至傳播給相鄰或敵對的氏族群體。原有的廣告傳播功能也比較強大,有明顯的廣告“告知”功能。

根據以上材料,我們不難看出,在漫長的原始社會和早期文明的歲月裏,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地區的不同民族,在很長壹段時間裏都是用肢體語言來傳遞信息的,特別是在壹對人和壹群人之間傳遞具有“告知”和“識別”功能的特定信息。肢體語言在這裏成了最原始最重要的廣告媒介。

二、轉喻——廣告信息傳播的特定符號

原始人不僅用肢體語言傳遞信息,還依靠現實世界中的自然物來實現廣告信息的傳遞。這些自然物,壹種是自然界自然生成或存在的,如樹木、巖石等,另壹種是人類創造的,只是沒有被有意識地用作廣告媒介,而是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被借用了,如圖片、繩索等。這種轉喻分為兩種情況,壹種是具體轉喻,壹種是生活轉喻。

1.特定轉喻

(1)結繩子。打結是傳遞原始信息的常用方法。中國古代社會的打結習俗在史書中有所描述。易經說:“在古代,打結統治,後來的聖人用它們來寫行為。百官治,眾民守。”《莊子》載:“前民被允許成為家庭...祝榮氏壹家,傅壹家,神農壹家,到時候,民以用之。”《北史》也提到:“獵為業,簡為俗,簡為變,不為言,只為木雕結。”打結法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廣泛使用,歷史悠久。記錄約會日期時,臺灣省高山族按天數打幾個結,每晚解開壹個結。西藏的巴羅人每隔壹天用刀剪壹個結,直到剪完最後壹個結,就表示到期,結解開就表示約會日期。雲南獨龍族獨自出行時,經常會在腰上系壹根麻繩,每天打壹個結,記錄自己離開的天數。瑤族人發生糾紛時,往往會當著首領的面得到裁決。方法是,爭議雙方各持壹根繩子,誰講壹個道理就打壹個結直到最後,結多的壹方勝訴。在階級社會,繩結的傳統也被商人繼承,並在形狀和用途上有所改變。在商店、旅館、茶館、商家的攤位上,各種各樣的封面或招牌上,往往裝飾著各種各樣的裝飾件,用繩子串起來,還繡著藍寶石、彩色條紋織物、各種珠子或成排的耳朵。還有很多獨特的封面,是用粗麻繩打結編織而成的。在這裏,繩結成了傳遞廣告信息的新媒介。

(2)木雕。木雕是另壹種象征語言。史書也有記載中國各地木雕的史實。比如《後漢書》“大人壹叫,木雕就信了。”雖然沒有正文,但是不敢違背。《嶺外答》也說:“瑤人無字,獻以木兩板雕。人家捧壹個留壹個。”《雲南騰越州誌》也提到:“彜人有風俗,壹切借貸用賒,壹切約財期。我不認識字,只以木刻為符,各持對方壹半,如約賞罰。”

在商品生產和交換過程中,為紀念而刻木的習俗演變為官員題字或名人商品的標記,即在出售的商品上加蓋官員或名人的名字。如果再往前追溯,木雕甚至可以被視為商品商標和標記廣告的來源。

(3)顯示煙霧。中國春秋時期就有記載,軍事警告是通過火和煙來傳遞的。秦始皇以後,萬裏長城上每隔十裏建壹座烽火臺,用幹狼糞做燃料。點燃後,火焰和煙霧飆升,這可能會將緊急警報傳播到很遠的地方。古詩詞“平沙夕陽紅大漠西,隴上繁星高高低低;“孤山幾處看篝火,壯士待擊鼓”這句話,正是這種原始信息傳遞方式應用的真實寫照。這種媒介在古代社會商人的商業活動中也被使用。比如不同時期都有夜行隊和商隊“為號升火”的記載。

(4)鼓。原始的信息傳遞方式兼具視覺和聽覺效果。作用於聽覺的信息傳遞主要是借助音頻通訊工具進行的,其中信號鼓最為常見。在中國,基諾族的牛皮木鼓也是在壹根粗大的樹的兩端挖空,再綁上壹張毛茸茸的牛皮,掛在樹上,用木槌敲擊。每到元旦,男女老少都會聚在壹起唱歌跳舞。

(5)竹數。我國的怒族在葬禮時用竹號傳播信息,並吹奏不同號數的竹號向全村通報葬禮。竹號的數量根據死者的身份有增有減:未婚死者吹壹個竹號,已婚者吹兩個,老人和首領吹五六個。部落成員立即趕到死者家中,送雞蛋致哀。進入階級社會,隨著商人的分化,商人走街串巷,創造了吹、拉、打等多種信息傳播工具。例如,漢代的商人記錄他們吹笛子和賣糖果。

(6)音響設備。我國新石器時代廟底溝遺址出土的陶制編鐘、骨灰盒,以及姜寨遺址的三孔骨灰盒,都具有音樂發聲的功能。進入階級社會後,隨著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有聲廣告的形式越來越豐富多彩。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器物都有可能成為音頻廣告的媒介,如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碗、燈、壺,與娛樂相關的笛子、鋼琴、豎琴、鼓、鑼等也成為廣告信息傳遞的工具。很多商人為了廣告的需要,還專門制作了顯示行業特色的發聲器具,比如小販的撥浪鼓,理發師用的鑷子叉,磨刀器用的銅鈴。

特定轉喻的廣泛使用表明廣告傳播的方式和途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傳播活動的頻繁和傳播技術的進步,人們借用壹切可用的工具或物體來更有效、更有針對性地傳遞廣告信息。媒體形式的豐富使得人類廣告在更廣的區域傳播,傳達更豐富的思想、文化和商業信息。

  • 上一篇:廈門市白鷺洲古玩城有限公司怎麽樣?
  • 下一篇:古典吉他壹般價格是多少?適合初學者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