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諷刺哥哥胡須多的壹聯是: 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裏有聲傳
而哥哥則諷刺妹妹額頭高:未出庭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諷刺哥哥臉長: 去年壹點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
妹妹眼窩太深: 幾回拭眼深難到留卻汪汪兩道泉
阿兄門外邀雙月,(雙月指朋字)
小妹窗前捉半風。(半風是指虱字,諷刺小妹繡花象捉虱子)
另外,蘇小妹三難秦少遊的故事也是和對聯有關,其中兩難秦少遊不假思索,壹笑而過,但是對蘇小妹出的“閉門推出窗前月”卻思索再三,直到蘇東坡給了壹個暗示,才對出“投石沖開水中天”
另外,蘇小妹和哥哥蘇東坡的好友佛印和尚也以對聯進行過戲謔。
佛印和尚:碧紗帳裏坐佳人煙籠芍藥
蘇小妹: 清水池邊洗和尚水浸葫蘆(諷刺和尚的光頭)
佛印和尚:女卑為婢女又可稱奴
蘇小妹: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紀曉嵐和朋友經常互相取笑,壹日,壹位姓陸,名耳山的朋友邀他踏青,在路過壹方井時,紀曉嵐取水來喝,看到井中的倒影,朋友說道:四眼井(諷刺紀曉嵐近視眼)
紀曉嵐立馬反戈:陸耳山(陸是大寫的六字,耳和山相對,井和山相對,十分工整,屬於對聯中的無情對)
另:紀曉嵐的好朋友牛太守為兒子完婚,紀曉嵐送聯慶賀:繡閣團圓同望月,香閨靜好對彈琴
主人家見是大學士送來的對聯馬上掛上,與眾人品評,十分榮幸的樣子。第2天,紀曉嵐才告訴朋友,妳還是不要掛了,我上聯是用了“牛郎織女”的典故,下聯是說“對牛彈琴”
紀曉嵐與和紳的關系經過三個連續劇的熱播,大家都很熟悉了,這裏說說幾個小故事:
工部和水部辦公的衙門失火後,大司空金簡督工重修,他與和紳壹樣借機搜刮金銀,引起大眾不滿,有人在新建的衙門上貼了這樣壹個上聯:
水部失火金司空大興土木(這個對聯因為嵌入了金木水火土,被認為是絕對)
當時和紳為中書令,紀曉嵐對到:南腔北調中書令什麽東西
和紳記恨在心,升任尚書後,請同僚喝酒,壹只狗從旁跑過,和紳故意問:是狼是狗?(侍郎是狗?紀曉嵐官居侍郎)
紀曉嵐從容對到:垂尾是狼,上豎是狗!(尚書是狗)
巧解對聯:
紀曉嵐壹次書寫了這樣壹幅對聯送給壹家三兄弟:
驚天動地門戶,數壹數二人家 橫批:先斬後奏
結果被壹些居心不良的人告到了朝廷,皇上震怒,要治紀曉嵐的罪,紀曉嵐不慌不忙的答到:
這家大哥是賣炮竹的,所以是“驚天動地”
二哥是專管鬥和秤的,所以是“數壹數二”
三哥是賣燒雞的,所以是“先斬後奏(先宰後做)”
皇帝聽完大笑,免罪。
巧罵庸醫:
有壹次紀曉嵐得病,因醫生誤診,吃了不少苦頭,好了之後,庸醫還來求取對聯,以顯名聲。紀曉嵐於是把唐朝詩人孟浩然的名句:“不才名主棄,多病故人疏”,換動了壹下變成了壹副絕妙的諷刺聯:
“不明(名)才主棄,多故病人疏” 醫術不高明,所以人們都嫌棄;診病多出事故,所以被病人疏遠。
在壹本外國雜誌上,有壹篇關於海上貿易史的文章,中國古代商人先在精雕細刻的檀木箱裏填滿茶葉,易碎的瓷器就埋在茶葉裏。然後把大檀木箱和小檀木箱裝釘在船艙地板上的大木箱裏,四周用次等的茶葉塞滿。由於內外兩層茶葉填充得非常緊密,木箱做得又結實,即使在海上遇到風浪,商家也可高枕無憂。
更絕的是,貨船到岸,中國商人把茶葉篩選分包,賣給茶商。小檀木箱當成首飾盒,賣到各地古玩店,大些的便賣給歐洲人當茶幾、櫥櫃,最後賣的才是瓷器。檀木箱和茶葉的利潤,有時甚至比瓷器還高。
換了高科技時代的人,恐怕要用泡沫塑料層層包裹,用膠帶牢牢固定,還要研制壹個抗壓防震的箱子,然後才能運輸。顯然,經濟效益不如幾百年前,環保效益更差壹截。
有壹天,吳國的孫權送給魏國領袖曹操壹只大象,長久居住在中原的曹操從來沒有看過這種龐然大物,好奇地想知道這個大怪物的體重到底有多重?於是,他對著臣子們說:“誰有辦法把這只大象稱壹稱?”在場的人七嘴八舌地討論著:有人回家搬出特制的秤,但大象實在太大了,壹站上去,就把秤踩扁了;有人提議把大象壹塊壹塊地切下分開秤,再算算看加起來有多重,可是在場的人覺得太殘忍了,而且曹操喜歡大象可愛模樣,不希望為了秤重失去它。就在大家束手無策正想要放棄的時候,曹操7歲的兒子曹沖,突然開口說:“我知道怎麽秤了!”他請大家把大象趕到壹艘船上,看船身沈入多少,在船身上做了壹個記號。然後又請大家把大象趕回岸上,把壹筐筐的石頭搬上船去,直到船下沈到剛剛畫的那壹條線上為止。接著,他請大家把在船上的石頭逐壹稱過,全部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小朋友,曹沖是不是很聰明?在壹千七百多年前的時代,曹沖的方法的確很聰明,可是,現代的工具非常發達,我們發明出許多的工具來稱重的東西,不須要再大費周章地壹筐筐地搬石頭。
有壹次,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裏玩耍。院子裏有壹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壹不小心,掉到缸裏。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壹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壹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裏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裏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沈著冷靜,從小就是壹副小大人模樣。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