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泡是誰發明的?
燈泡,通過電能而發光發熱的照明源,由亨利·戈培爾發明。1854年,移民美國的德國鐘表匠亨利·戈貝爾用壹根放在真空玻璃瓶裏的碳化竹絲,制成了首個有實際效用的電燈,持續亮了400個小時,不過他並沒及時申請專利。
1879年10月21日美國科學家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把1根直徑為0.025厘米碳化了的棉線用作燈絲,其發出的光度明亮、穩定,它以4燭光的照明度,1小時、2小時?足足亮了45個小時,經過1年多的努力,數千次的試驗,人們盼望已久的電燈終於誕生了。
古代有什麽照明方式?
有的會抓螢火蟲來發光照亮房屋,遠古時期人們生火照明。
蠟燭,主要用石蠟制成,在古代,通常由動物油脂制造,可燃燒發出光亮,現代壹般認為蠟燭起源於原始時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蠟壹類的東西塗在樹皮或木片上,捆紮在壹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也有傳說在先秦上古時期,有人把艾蒿和蘆葦紮成壹束,然後蘸上壹些油脂點燃作照明用,後來又有人把壹根空心的蘆葦用布纏上,裏面灌上蜜蠟點燃。
春秋戰國以前,人們對照明器具的普遍的稱呼是“燭”。但這不是蠟燭,蠟燭產生於西漢興盛於晉代,春秋戰國時期的“燭”(繁體字作“燭”)是指火炬。
戰國時期,出現了油燈,有壹種燃燒動物油脂的燈,把燈芯放在油脂中燃燒用以照明,這種油脂叫做“膏”,“蘭膏”就是在油脂中加入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