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的生活中會有壹些浪費,這是非常不合適的。我們應該大力提倡節儉,養成良好的習慣。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古代節儉小故事(壹般7個),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古代節儉故事1裏有壹個民間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壹個叫吳澄的農民。他過著儉樸的生活,過著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傳說他臨死前給兩個兒子立了壹個橫匾,上面寫著“勤儉”二字,告誡他們:“要想壹輩子免於饑餓,就要像這兩家那樣。”後來兄弟倆分開,看見牌匾對半,老大得了“勤儉”二字,老二得了“儉”二字。老板在家恭敬地掛著“勤奮”二字,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豐收。但是他老婆生活奢侈,孩子經常吃兩口白饅頭就扔了。久而久之,家裏就沒有余糧了。自從給了老二半塊牌匾,他也把“節儉”二字作為中堂的“神諭”,卻忘了“勤儉”二字。他疏於耕種,不肯精耕細作,所以每年都沒得到多少糧食。雖然家裏節儉節儉,
畢竟也是難以持久的。今年大旱,老大老二的家已經空了。無奈之下,他們撕掉牌匾,把“勤儉”二字壓在地上。這時,突然壹張紙條從窗口飛進了屋子,兩兄弟趕緊撿起來——看,上面寫著:“勤儉不儉,就像端著壹個無底的碗,卻總是滿腹不滿!”“妳要是節儉,不努力,肯定又窮又餓!”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個字不能割裂,相輔相成,缺壹不可。他們吸取教訓後,在門上貼了“勤儉持家”的字樣,以此來提醒自己,警示妻兒,自己生活。從此生活越來越好。
紀文子出生在壹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他是春秋時期魯的名臣,為官三十余年。
他壹生節衣縮食,以節儉為基礎,也要求家人節衣縮食。他衣著樸素整潔,除了皇服,幾乎沒有像樣的衣服。他每次出門,乘坐的車馬都極其簡陋。
壹個叫的人見他如此節儉,就勸子說:妳是大官,但聽說家裏不許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餵馬。妳自己都不註意自己的外表和穿著。讓其他國家的人笑話妳,是不是太寒酸了?這樣做也有損我們國家的尊嚴,人們會說呂尚清過的是什麽樣的生活。為什麽不改變這種生活方式呢?這對妳和妳的國家都有好處,為什麽不呢?
紀文子聽了這話,淡然壹笑,嚴肅地對那人說:我也希望把家裏裝修得豪華典雅,可是妳看看我們國家的老百姓,還有很多人在吃著粗糧,穿著破舊的衣服,還有人在挨凍挨餓;有了這種想法,我怎麽忍心給自己添置財產呢?如果普通人窮茶窮衣,而我扮成妻子專心養糧養馬,做官就沒良心了!此外,我聽說壹個國家的強大和榮耀只能通過其臣民的高尚行為來表達,而不是通過他們美麗的妻子和馬匹。
那樣的話,我怎麽能接受妳的建議呢?這句話讓仲孫看起來很慚愧,同時也讓他更加尊重文姬子。
此後,他以紀文子為榜樣,十分註重生活的簡樸。他的妻妾只穿普通布做的衣服,家裏的馬也只用糠草餵。
宋太祖·趙匡胤出生在壹個沒落的家庭。他早年經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深知社會底層人民的疾苦。他決心用自己的努力來改善這個社會。後來他的野心得到了回報,終於當上了大宋的開國皇帝。但他富起來之後,不忘本色,所以樸實自律。他的日常生活非常簡單,衣著樸素。只有他進宮時穿的衣服是絲綢織錦的,其他大部分都是絲綢布料。有的和普通小官的壹樣,總是洗了再穿,很少更換。這在歷代帝王中是非常罕見的。
眾所周知,要知道壹個皇帝是否奢侈,只要看看他內宮的人數就知道了。趙匡胤的內宮是歷代最簡單的,只有50多個太監,只有200多個宮女。盡管如此,趙匡胤仍然認為這太過分了,並解雇了50多名自願離開宮殿的人。
趙匡胤稱帝後,北漢政權還沒有統壹到大宋的版圖裏。於是趙匡胤在開寶元年、二年、九年三次進攻北漢。有壹次,在征服北漢的路上,事情發生在七夕,趙匡胤給在汴京的母親和妻子(皇太後和皇後)送了壹份節日禮物:皇太後出三塊錢,皇後總是出壹半。
對母親和妻子來說是如此的“吝嗇”,對女兒來說更是如此。有壹次,趙匡胤的女兒永慶公主見到了她的父親。公主穿著壹件新外套,上面用彩色金線縫著幾片孔雀羽毛。藍色的像壹個藍色的湖,綠色的像壹個綠色的翡翠,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非常豐富多彩。誰知趙匡胤壹見她,便說:“把這件好衣服脫下來,不要再穿了。”
聽到父親的話,公主不明白。她撅著嘴說:“宮裏有許多玉羽。我是公主。我壹件衣服只用壹點又有什麽關系?”
古代節儉故事4公元1080年,他被貶黃州,生活窘迫。為了渡過難關,他制定了壹個特別的支出計劃:把所有收入分成12,每個月壹份;然後把每份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壹小份。他把每個月發的每壹小筆錢都掛在屋梁上,每天早上挑壹個袋子用,盈余不許超過。他把剩下的錢放在竹筒裏,以防意外開支。
後來在朝廷做了高官,但還是講究節儉,從不講究奢侈。他每餐只能點壹餐壹個菜,有客人的話只能加兩個菜,不允許有任何安排,否則會拒食。有壹次,蘇東坡的壹個老朋友和他重逢,請他吃飯。他告訴他的朋友不要大驚小怪。但蘇東坡應邀到老朋友家吃飯時,看到酒席相當豪華。他禮貌地拒絕入席,然後離開了。蘇東坡走後,他的朋友感慨地說:“東坡落難時,生活十分節儉。沒想到他現在身居高位,還這麽節儉。”
古代節儉故事5東晉的時候,有壹個叫吳隱之的大官。他小時候失去了父親,和母親過得很艱難,所以養成了節儉樸素的習慣。做官後,他仍然厭惡奢侈,拒絕搬進朝廷為他準備的府衙。多年來,全家只住在幾間茅草房裏。後來女兒出嫁,人們都以為他會好好照顧,可是到了大喜的日子,吳家依舊冷清。謝石將軍的管家前來祝賀,看到壹個仆人牽著壹條狗走了出來。管家問:“妳家小姐今天結婚。妳怎麽壹點準備都沒有?”仆人皺著眉頭說:“不用客氣。我的主人太節儉了。雖然我的小姐今天結婚,但主人昨晚才下令準備。我以為主人這次該花點錢了,可是主人讓我今天早上去市場把狗賣了,用錢買東西。
妳說,壹條狗能賣多少錢?我覺得普通人娶女兒都比我家老爺優雅!管家嘆道:“人人都說吳先生是少有的清官。看來他真的名不虛傳。"
古代節儉故事6蘇軾,唐宋八大家之壹,21歲,秀才。他當了40年的官員。他做官的時候,壹直講究節儉,經常過得很小心。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因為他的工資減少了很多,他窮得活不下去了。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他得到了壹塊土地,自己耕種。
為了不浪費壹分錢,他還打算花:先把所有的錢都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個月用壹份;每份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壹小份。錢都發完了,就掛在房梁上,每天早上拿下來壹袋,作為壹整天的生活費。拿到少量的錢後,他要仔細權衡,買不到的肯定不會買,只允許有剩余,不允許超支。蘇軾把錢存在竹筒裏,以防不測。
在拉丁美洲,有這樣壹位總統,他窮到每次和他壹起出現在會議上,總是讓其他國家的總統坐立不安——因為他從來不帶隨行人員,打領帶,穿著隨便,全身上下找不到名牌。
他叫何塞·穆希卡,現任烏拉圭總統,被西班牙媒體稱為“世界上最窮的總統”。
現年76歲的穆希卡出生在壹個農民家庭。2009年被左翼選為總統,2010年3月當選總統。雖然當時是“窮人的候選人”,但最終還是以過半票數當選。
成為總統後,穆希卡拒絕搬進總統官邸,因為“這裏比14年的監獄大得多”。他甚至拒絕陪同和防彈車去接他,每天開著壹輛“20多”的甲殼蟲車自己去上班。“外星總統”做的不止這些。周末的時候,他會收拾自己的菜園,帶著狗出去玩,看足球比賽。他的妻子是國會議員,對於外界的不理解坦然壹笑,稱自己“早就習慣了”。
2011年,穆希卡以270萬美元的價格將自己在埃斯特角的總統官邸和兩套房子賣給了東部的烏拉圭銀行。Muhika將出售所得全部用於實施政府的住房計劃。
去年年底,穆希卡申報的財產令人難以置信:首都郊區的壹座舊農舍和兩塊農田,兩只1987狐尾聖甲蟲,兩輛拖拉機,不到20萬美元的銀行存款。穆希卡的清廉讓出入講究排場的拉美政客們非常汗顏。
然而,就是這樣壹位“最窮的總統”卻成為了拉美最受歡迎的總統——因為他的愛。
穆希卡上任後宣布將每月工資的90%捐給無家可歸者救助基金。他說,“剩下的對我來說就夠了。如果這麽多同胞連這個數目都賺不到,我怎麽能說不夠呢?”他還說,以後會捐壹部分養老金。
被稱為“世界上最窮的總統”,穆希卡笑著回應:“我壹點也不窮,說我窮的人真的很窮。說我只有幾樣東西沒有錯,但是節儉讓我覺得自己很富有。”
對於在總統職位上占據重要位置的穆希卡來說,這些標簽可以稱之為觸手可及的“身價、金錢、榮耀”。但他把精神上的收獲納入了財富的範疇,用愛和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對這些東西的冷漠和對精神財富的追求。
余說:“心靈的豐盈是壹種美,是壹種發自內心的快樂,是壹種將生命融入詩歌的壯舉。”也許“最窮的總統”穆希卡賺到的,才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最真實、最美好、最溫暖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