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古代朝代有多少黃金儲備?

古代朝代有多少黃金儲備?

在中國古代,雖然因搶奪黃金而引發的戰爭沒有西方那麽頻繁,但歷代統治者也非常重視黃金儲備。早在公元前11世紀,周朝建立後,就有專門管理各類財政的司庫,如大福、禦府、內府、外府等,是我國最早的國庫雛形。

史書中壹直有西漢“含金量更高”的記載。現在有壹種激進的觀點,認為西漢的黃金儲備等於中國2003年的41.4%。當時“黃金按重量獎勵,黃金用於交易甚至繳納罰款”。雖然古籍中的“金”不壹定指黃金,但從當代出土的大量黃金制品(如陜西博物館大量金餅)來看,似乎也可以印證“西漢盛產黃金”的說法。

由於古代金庫中的黃金主要來源於金礦的開發,至少可以推斷“盛產黃金”的西漢時期是中國采金的壹個高峰期。此外,近年來在古玩界廣為流傳的唐代“金蛙”、“金龜”等,據說都來自唐朝的國庫,但史料中並無明文記載。畢竟漢唐歷史悠久,無法考證當時國庫黃金儲備如何。

雖然很難考證唐代的黃金產量和儲量,但當時廣西和湖南的金礦開發是南方金礦開始被利用的標誌。到北宋時期,西部大片土地喪失,山東半島的金礦成為金礦開發的主要來源。蒙元時期黃金年產量峰值超過1噸(30000余兩),史書中開始出現關於東北金礦的記載。明代麗江、雲南、川北成為黃金產量最高的地區,最高年產量為1.25噸(4萬余兩)。

清初,由於戰爭等因素的影響,黃金生產壹度進入低谷。晚清時期,東北和蒙古的金礦產量比率顯著增加。“1888-1890年,晚清平均年產量達到13.5噸左右”,但到“1901年,下降到4.51噸,這只是前期的高峰。1911年恢復到15噸以上(48.2萬)。”

  • 上一篇:哪裏可以買到原裝的玻璃包?
  • 下一篇:古董琴弦的分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