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古代家庭經濟史:壹兩銀子的購買力(2)

古代家庭經濟史:壹兩銀子的購買力(2)

社會中上階層的高薪

在古代,官員是當之無愧的高收入階層。清朝官員的俸祿包括白銀和大米,其中壹兩為平民銀180兩,九兩為33兩。雍正以後,官員有“養廉銀”的法定津貼,通常是工資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以所謂的“七品縣”為例。他們的年薪是白銀45兩,大米22.5兩,約合白銀90兩。而壹個知縣有600-2000阿良年。根據張仲禮的《君子收入》壹書,加上附加稅“火耗”,壹個知縣的年收入在三萬兩白銀以上。但是這些收入很多都要靠上級行賄,剩下的不多了。

秀才不能做官,但壹直當老師,工資可觀。秀才去書院做“山長”(校長),壹般壹年能掙幾百兩。太平天國被曾國藩平定後,重建了南京中山書院,給山長的待遇是每年984兩銀子,包括官俸、夥食津貼和節日費用。

清朝末年,陜西士紳劉大鵬有壹個非常好的雇主,給了他100兩銀子的優厚報酬和壹個仆人為老師。然而,劉大鵬並不認為這是壹份理想的工作,他說“糊口而已”。事實上,劉大鵬比另壹個朋友要幸運得多。那個朋友壹年教五六個學生,壹個人交1600論文。加在壹起也就12兩白銀左右,每個月也就壹兩白銀用來養家。

清代徽州學生詹元祥,除教師工作外,主要投資於當地地主。如康熙四十四年,詹元祥“付銀四百二十五,買六秤壹秤樓下農田”,次年又將“莊積山農田五秤”租出,得銀壹百二十九元五分。詹元祥至少擁有11塊這樣的土地。所謂“壹秤田”,就是能生產壹秤(9至15斤)糧食的土地。詹元祥的土地名義上能賺幾十兩,實際上很難全額拿到。租客經常抗租,經常要打官司收錢。

普通人的血汗錢

那麽耕種詹元祥土地的佃農忙碌壹年後能得到多少回報呢?江南土地分散,沒有大地主。“租三五畝地自耕”是常事。佃農和地主通常平分生產所得。在少數情況下,有的佃農可以獲得總收獲的80%,有的佃農只能獲得15%,這是由佃農擁有的生產工具數量決定的。如果佃戶的農具、耕牛、種子都是向地主借的,他怎麽還有臉在年底多分大米?

詹元祥的“莊積山天皮”不僅收取1.95兩白銀的租金,承租人的收入也大致如此。這個租戶顯然不會壹年只種這麽壹小塊地。張履祥的《補農書》說“壹農只治十畝”,而徽州畝產糧食328斤,壹農壹年產3280斤,是自己的壹半,約17石,即25兩白銀。這還不算家裏女人通過織布等副業獲得的“外快”。

種經濟作物見效快,古人也懂。福建南靖縣的邱爽租了壹塊甘蔗地,年租2.4兩銀子。收獲的甘蔗後來賣了17元,約合人民幣14元。按此計算,邱爽的地租只有17%的收成。平均下來,壹兩銀子是邱爽的月收入。

除了紳士和自耕農,明清時期還有日薪和月薪的短工,以及壹年的長工。清朝19省區中,東三省禁止內地移民,人口少,勞動力成本最高。通常他們壹年需要9-65,438+05兩白銀。內地工資最高的是經濟發達的江浙壹帶,平均6-8阿良壹年,陜西、山東、湖北等大部分地區在4-6兩左右。薪酬最差的是甘肅、廣西和貴州。壹個長期工人只能得到65,438+0-3阿良年。也就是說,清朝壹個長工要掙壹兩銀子,最少要壹個月,最多差不多壹年。

短工的工資比長工高很多。萬歷年間,宛平縣縣令沈浜的《宛署雜註》記載了縣衙的收支情況。他說,雇用不熟練的‘雜工’,如‘清潔工、雜工’,日薪為0.03-0.04兩銀子;有技能的人,如油漆工、釘釘子工,日薪可達0.05-0.07。

至於大夫,西門慶家請大夫看病,從二兩銀子到三五兩不等。做醫生,似乎任何時候都是高收入人群。

在明清時期,普通工人的平均月薪約為壹兩白銀,但由於白銀實際購買力的變化,清代工人的生活水平低於明代。

衣食住行真的不貴。

錢是賺來的。壹兩個便士能做什麽?

花壹輩子無非就是衣食住行。侯輝在《金瓶梅》壹書中收集了許多例子,展示了晚明社會的生活。

先說衣服。《金瓶梅》長史節落魄的時候,西門慶贊助了壹筆錢。長直節那天,給老婆買了“壹件青絲襖,壹件青絲裙,壹件白絲短衫,壹件紅綾襖,壹件白絲裙”,給自己買了“壹件鵝黃色的絲襖,壹件淡紫色的絲直身”,這七件貼身裁縫衣服,加上“幾件麻布衣服”,還有壹件* * *花了“625元銀子。

對於這次消費,常誌傑的妻子說:“雖然不便宜,但這錢花得值。”所以,壹件好壹點的衣服大概要1兩銀子,也就是今天的500元。真正昂貴的衣服是李瓶兒的貂皮大衣,價值60兩白銀或3萬元人民幣。

“吃”,萬部雜註記載,豬肉每斤0.02兩白銀,牛羊肉每斤0.015兩,活雞1只0.04兩,5斤大鯉魚0.1兩,燒酒每瓶0.05兩。當時1公斤相當於600克左右。在這個價格標準下,《金瓶梅》裏的餐廳都是極其便宜的。侯琳兒和陳京基在酒館點了“四菜四菜,時興兩壺橄欖酒”和“三碗暖面”,壹共花了“壹元三分半”,即0.35兩銀子和100多塊人民幣。

房子傷了當代人的心,但在古代不叫事。網上流傳壹個笑話,賣燒餅的小販武大郎住得起兩層小樓。事實真相是,潘金蓮把簪賣了十幾兩銀子,《典》列“縣門前上下四間,二樓為樓,兩個小院甚潔”。所謂“典”,就是武大郎從物主那裏取得使用權,物主保留產權,可以在壹定期限內贖回財產。雖然不是要買,但是幾千塊錢幾乎可以無限期住在縣城的獨立小樓裏,還是挺劃算的。

當時的“商品房”不會讓工薪階層望而生畏。西門慶為長史節買的“前後四房”,只花了35兩銀子。按明代工人月平均工資1兩計算,省吃儉用幾年就可以全款買房了。當然,陽谷只是山東的壹個小縣城,房價肯定比北京這樣的大都市便宜很多。

說完了衣食住行,我們再來看看古代人出行的開銷。轎子是紳士出行的必備行頭。潘奶奶去西門慶家給潘金蓮過生日,租了轎子。潘奶奶進來向女兒要了六分銀子,付了轎子錢。潘金蓮聽了,生氣地說:“我怎麽有錢?來了別人,怎麽不拿轎子錢!”爭吵了很長時間後,孟玉樓終於“從袖子裏掏出壹便士”打發轎夫走了。潘金蓮不死心,罵我媽:“妳沒有轎子錢,誰教妳來的?”讓別人看不起出租排的人。“其實六分銀子才0.06兩也就是30元,在明朝真的不貴。

古人的花費是多麽奢侈。

當然,古人也有娛樂生活。明末大臣陸文衡在《思安隨筆》中說,萬歷年間藝人只演壹場,後來“逐漸增至三場、四場、五場、六場。”有壹次,呂文衡請人上臺唱歌,已經是“最多十二兩”了。如果有女藝人參與演出,還會有額外的“綁頭費”。換算成人民幣,6000元可以請幾個小明星在家裏開個演唱會。

如果雇人唱不夠,可以直接買回家,想聽就隨時聽。潘金蓮九歲時,被賣到王府。十二三歲就能“畫眉毛畫眼睛”“彈竹絲,女工識字”。買這麽有才的姑娘才30兩。現在幾萬越南媳婦都供不應求,但在明朝,15000元就能把壹個潘金蓮級別的漂亮姑娘帶回家。

在古人所有的消費中,買官大概是最貴的。《紅樓夢》中,寧國府賈珍要給兒子賈蓉“捐個前程”,用1000兩銀子賄賂太監戴權,買了個“五品龍禁尉”。戴公公和賈家壹直關系不錯,這還是友情的代價。花了“襄陽侯之兄”1500才成為同官。據書上說,這個“龍尉”有“三百官”,是個不大不小的活。月薪壹兩的普通人想買,就得省吃儉用攢壹百年。

在白銀流通的明清時期,壹個城市的普通人每個月大約可以收入壹兩白銀,購買大約65,438+000公斤大米或30公斤豬肉,或壹件私人裁縫時裝。在壹個普通的城市,攢個十年八年的錢,就能買套房子,和老婆孩子過上熱火朝天的生活。

古代家庭經濟史:壹兩白銀的購買力2在大家熟悉的《水滸傳》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英雄們去酒館,對著酒保大喊:“酒保切了兩斤好牛肉,再來壹瓶好酒!”!!“然後他會扔下幾個銀元,小二會為英雄們準備桌子和飲料。

魯達又道:“來,老伯!”我給妳壹些路費,明天回東京怎麽樣?"父親和女兒懇求道,"如果我們能回到家鄉,我們將作為父母重生,重新擁有父母。只是主人的家人願意放過。“鄭大師壹定要向他要錢。”“這不是問題,”盧緹說。“我有我自己的理由。”他走到身邊,掏出五兩銀子,放在桌上,看著石進說:“灑家今天沒多帶;如果妳有壹些錢,借給我,我明天會還給妳。”史進說,“妳為什麽要我哥哥還給我?“去包裹裏取出壹錠十二兩銀子,放在桌上。魯達看著李忠說:“妳可以借壹些給妳的家人。李忠走來走去,掏出兩銀子來。"。魯提亥看後說:“他也是個壞人!魯達只把那十五兩銀子給了金老,說:“妳們父女收拾行李,要做盤纏。”。“明天壹早妳們倆起個大早,看掌櫃的敢不敢留妳們!”老金和他的女兒前去拜謝。魯達將十萬兩銀子還給了李忠。

以上是在關西鎮出拳的內容。魯向父女要救災款,只有二十兩銀子,被嘲笑。李忠真的小氣嗎?其實,魯是錯怪了他的好兄弟們。史進是富二代,自然不缺錢。陸是中級軍官,月薪不過五兩。李忠是個流浪漢,他買了壹個,每天睡在街上。可能這幾兩銀子辛辛苦苦攢了半年多的錢。這壹次,可以說他們很大方。《水滸傳》中有很多用銀的場景。似乎從皇帝到百姓,日常生活中似乎都在使用白銀,白銀似乎是北宋時期廣為流通的貨幣。

古代銀錠

宋朝以前,銀是稀罕物。

但是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這種事情在宋朝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原因很簡單。由於當時開采白銀的條件,宋代白銀年產量相當低。據歷史考證,整個北宋白銀年產量只有107.5萬至205.5萬左右,北宋人口達到頂峰,人口超過1億。如果每個人都用白銀進行日常交易,這個錢數根本不夠壹億人用。同時,為了邊境安全,朝廷每年都會以現金或布匹的形式向遼、金、西夏、蒙古提供巨額的白銀和年。使得白銀在宋代不可能被普通百姓廣泛使用。當時老百姓手中的零散白銀多用於保值。當時,銅幣被廣泛使用。宋代的銅錢是用銅做的,加工成圓形方孔。壹枚銅幣是壹便士。如果數額較大,通常用繩子將壹千枚銅幣從方孔中穿出來,稱為壹致錢。宋末,壹貫錢只等於770文。那時候形容有錢人的壹個詞叫有錢,但是富商做生意是不可能把壹萬個銅錢綁在身上的。白銀雖然有保值功能,但流通不廣,只用於大額交易和支付。也就是說,在宋朝的日常生活中,白銀不具備流通的功能,要兌換成銅錢。只有在把銀帶到當地的壹家公司並把它換成銅幣之後,日常交易才能進行。到了宋末,甚至發明了紙交子來解決交易問題。

壹致的錢

明清時期的白銀被稱為廣為流通的貨幣。

那麽,我們被寫《水滸傳》的施耐庵騙了嗎?事實並非如此。施耐庵是明朝人,自然用明朝的貨幣寫小說。明朝和清朝後期,白銀迎來了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明朝時期,外國銀礦大發展,大量白銀從海外流入中國,自然成為比銅幣流通更廣的貨幣。據歷史統計,在明朝鼎盛時期,世界上幾乎壹半的白銀流入明朝。那時候,人要花錢,就得有先驗的精細,再權衡。破整體換的時候,他們要用剪刀把銀剪下來,用專門的外號稱重。這是小說裏的破銀之說。

碎銀

歷史上那塊銀的購買力是多少?

《紅樓夢》裏劉姥姥看到賈家壹頓飯螃蟹要24兩銀子,感嘆這24兩銀子夠壹個小家庭過壹年了。《水滸傳》中,晁蓋和吳用為了搶生辰綱,邀請阮氏三雄入夥,吳用給了阮壹兩銀子,阮用這壹兩銀子買了壹壇酒、二十斤生熟牛肉和壹對大雞;西遊記中,豬八戒取經途中省下五兩銀子。有壹次在黃獅精那裏,黃獅精讓兩個小魔用20兩銀子買豬和羊,小魔卻想偷偷下場用232兩銀子買壹件棉衣。名家著作中對銀子價值的描述確實很矛盾,看不出壹兩銀子值多少錢。甚至在今天的壹些電影電視劇中,更是離譜。好像古人總要花上幾十甚至上千銀子。

歷史上那塊銀的購買力是多少?

按照現在的白銀價格,壹兩白銀大概是220元人民幣。

有人說很簡單。按照目前白銀的市場價格,截至2021年7月,1克白銀等於5.42元,而在古代1大約是現在的40克。經過簡單的乘法運算,我們可以得出壹兩銀子大約等於220元人民幣。但這是正確的答案嗎?

顯然,這是不嚴謹的。今天,銀不再被用作我們的日常貨幣。白銀反映的價值只是貴金屬金銀本身的價值,並沒有考慮供求、物價水平、白銀產量等其他因素。

古人賺了多少錢?

其實應該有壹個中間的計量單位來直接把古代的白銀換算成人民幣。在古代,無論是老百姓還是政府官員,都要用錢來換米吃。那麽我們來看看當時各個階層的收入情況。總的來說,明朝除了朱元璋反腐,官員的俸祿表面上少得可憐。總的來說,這些公務員屬於高收入階層。

  • 上一篇:蓬萊的商賈在哪裏?
  • 下一篇:哇關於狼人剝皮技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