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壹下,詩人住在芙蓉街的時候,就坐在旁邊幾碼的地方。他擡頭壹看,只見不到半畝地的地界裏,老房子長滿了青苔。在石梁上,妳可以看到泉池中漂浮的魚。石坊池中的荷花泉是“壹池新綠”,他正坐在泉蔭下寫書作。多麽美麗優雅的水墨畫。
早就聽說芙蓉街是濟南著名的小吃街,最具老濟南特色。我早早起床,騎著自行車去了芙蓉街。
著名的芙蓉街位於泉城濟南市中心,街道並沒有它那麽有名。從它的南端望去,泉城路,瘦街被優雅穩重的泉城路像鞭子壹樣甩出去,在盡頭打了個滾,卻看不到鞭子微微藏在哪裏。
說芙蓉街細,是因為只有六米寬,兩邊都是壹兩層的低矮房屋。各種小吃店和商店的招牌在門口晃來晃去。從古至今,這是壹條著名的商業街。
清晨漫步在芙蓉街,腳下的青石路剛剛灑過清水,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泛著水光。兩邊的店鋪都關門了,偶爾有壹兩個行人走在街上,穿著睡衣端著早餐,慢吞吞地走著。幾個上了年紀的環衛工人拖著垃圾桶走出巷子,走到街尾。
老街保留著老房子。雖然後來老房子已經粉刷壹新,但是滄桑的木門和風化的舊瓦都透露著歷史的悠久和厚重的感覺。
小時候,我們老家到處都是這樣的老房子。也是這種木門,這種灰瓦,還有夏天到處長不出來的堅韌的草,構成了我家鄉村莊的鄉魂。
芙蓉街的老房子各有特色。黑漆老木門上方有壹塊畫著荷葉的原木板,或者在門兩邊的青磚墻上,寫著輕盈美麗的藝術店招牌,門兩邊豎立著兩個騎著動物的小人。在這新舊交替中,有壹些歡樂。
芙蓉泉藏在屋裏。芙蓉街69號院門前,是壹個長約10米,寬5米的石頭長方形水池。水池四周有花崗巖欄桿,泉邊立著壹塊奇石,上書“芙蓉泉”。據悉,蓮花閣建於清代泉旁,清代詩人董雲曾在此寫下《居蓮花泉》。
沿著文廟東墻往北走,盡頭是壹戶居民的院門。大門外有壹棵老樹,樹下停著幾輛電車和摩托車。因為這裏沒有出口,我正準備原路返回的時候,不遠處壹直盯著我的老人朝我揮了揮手,指著東邊說我可以在那個胡同出去,出去的話就去大明湖。
我以為那老頭把我當成了犯法者,壹直盯著我看,沒想到他老人家等著看我能不能轉過身來,準備給我帶路。老濟南人的淳樸善良在這裏可見壹斑。
沿著老人指的巷子走出來,眼前豁然開朗。壹條小街夾在胡同口的壹條石溪和對面的池塘之間。小溪裏,水流潺潺,水草飄飄。碧綠的水草,如柔軟的絲綢,被清澈的水輕輕撫摸,腰部輕輕舒展,讓人想起徐誌摩的“在何康河的柔波裏,我願做水草!”詩歌來了。
對面的水池四周垂柳碧水。幾只白灰色的鴨子悠閑地浮在水面上,或兩只鴨子並排騎在中間,或幹脆把扁嘴伸進翅膀裏,在水池邊的柳蔭下的水裏打起盹來,壹幅鬧市中寧靜悠閑的美麗畫卷。
聽到潺潺的流水聲,順著聲音望去,壹條小溪唱著輕快的歌,流進池塘。原來這個池塘的水是從南邊的小溪流入的。石溪和街道西側壹樣,只是更寬壹些。周圍是垂柳,小溪邊的人家門前,擺著壹盆盆盛開的鮮花,有兩個人在小溪裏洗衣服。壹座小小的漢白玉小橋在不遠處的壹條小溪上,幾棵老柳的綠絲掩映在四周,掛在幾個門口的紅燈籠格外明亮。小橋,流水,人,這幾個字剛浮現在腦海裏,就看到旁邊壹家店鋪的門梁上掛著寫著這幾個字的招牌。
看了路牌才知道,這條街叫曲水亭,池子叫百花洲。街道兩旁潺潺的流水,從芙蓉泉等泉水中流過。
這麽好的春天在裏面洗衣服,壹路都覺得對不起這些唱歌的春天。
壹個女人正在街西她家門前的小溪裏洗拖把。泉水從她家院子南邊的墻裏流出後,拐了個彎,向北流去。問她這水是從哪裏來的。答案:王宓池。
順著小溪找,拐過壹條穿過小巷的小街,在路標的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隱藏在小巷深處的王宓池。
卓英泉是王宓池的學名。因為這個眼泉曾經在德王宓的院子裏,所以得到了這個綽號。王宓的水池南北長約30米,東西長約20米。南側人賞泉,有“濯瀛泉”石碑。西邊是壹棟兩層的老建築,北邊是張家大院,東邊是壹排平房。兩邊的房子下端浸在泉水裏,泉水從西北角流出,流經每棟房子的前後,到達我剛才看到的曲水亭街,再流入大明湖。
壹路走,壹路看,壹路興奮,壹路新鮮。“家家泉,家家掛陽”,在這裏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條幹凈整潔的老街,老房子,歡快清澈的泉水,還有街邊長椅上聊天的老人們,陽光透過柳條斑駁的影子照在地上,安靜,優雅,愜意,舒服,只覺得自己學會了太少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走在這裏,那些堵在心裏的煩惱和擔憂仿佛被泉水沖淡,浮躁的心開始變得平和寧靜,輕松愉快。
芙蓉街,曲水亭,是壹個可以排解煩惱,治愈心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