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宣德年間,為了滿足自己欣賞香爐的愛好,從暹羅訂購了壹批紫銅進口,並指示宮廷禦用工匠陸臻、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等宮廷名瓷的風格和《宣和博古圖冊》、《考古圖》等史料記載,設計監制香爐。
為了保證香爐的質量,宣德皇帝財大氣粗,精品意識很強。他當即下令,煉制次數不能減少,要增加壹倍(煉制十二次),還要加入金銀等貴金屬。於是工匠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金屬,和銅壹起精心鑄造了十多次。宣德經過三年的努力,做出了最好的青銅香爐。
這批紫銅* * *鑄了3000個香爐,再也沒有生產過。歷經數百年風風雨雨,宣德三年鑄造的青銅香爐極為罕見。
大明宣德爐是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後來青銅爐的先河。在漫長的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青銅香爐的統稱。
為了牟取暴利,從明代宣德時期到民國時期,古董商從未停止仿制宣德爐。就在宣德爐停止制造後,壹些主管“鑄造事務”的官員叫來原來的鑄造爐工匠,按照宣德爐的圖紙和工藝流程仿制。這些精心鑄造的仿制品,可以和真的相提並論,專家也分辨不出來。至今國內各大博物館收藏的宣德爐很多,沒有壹件能被眾多鑒定家認定為真宣德爐。鑒別真假宣德爐,成了中國考古的“懸案”之壹。
基於以上原因,刻有宣德的青銅香爐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的價格極低,遠不及其他中國古代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