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代1面“薩迦塔”
明代六景:大船、王嵩、玩海、陳宮、天下奇觀、天柱軸。
清代38面:其中《遙望永遠》、《慈遠觀》、《春日萬象》、《天華雲錦》等20面,建於康熙六十壹年(1722)。
民國1:《靈山不散》
另有兩件年代不詳:金城和雁塔。
第二,從內容上看:
1,4方面筆記:薩迦塔,金城,大雁塔,古跡再造。
2.弘揚佛教,擴大佛教在19方面的影響:九靈無異,靈山不散,慈光圓照,祥峰華宇,慧蓮,永成,祥雲普照,大法力,和莊嚴法。
3.統治者借助佛力和奇功,對木塔大加贊賞,宣傳帝的三個方面:“巧奪天工”、“天下奇觀”、“木德參天”。
4.17方面謳歌木塔的雄姿和精湛的建築藝術:天宮參天,觀千古,蔚為壯觀,比雲表還高,上抵雲霄,近日低雲,半天,留白雲,首浮圖,倚臨,和
5.通過塔在正直、中立、文筆巍峨、魁耀增輝四個方面表達個人感受。
6、直接寫場景1:“萬象遇春”。
這裏要補充三點:
(1)明弘治三年(1490),當時在瀛州周知的薛景之,看塔觸景,興高采烈地寫下玩海、望歌、掛月、陳宮等詞,並做了四塊匾額,分別掛在木塔第五層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現存三塊。
(2)原壹樓南側有元年(1909)全州篆刻成題寫的匾額,二樓內槽東南側有鹹豐元年(1851)供奉佛祖齊鶴祥的匾額,文革中遺失。
(3)1946全國和談期間,大同還成立了壹個三人和談小組,國民黨代表叫文天和。為了給身為土匪、地頭蛇的應縣國民黨守備司令喬日成打氣,他特地贈送了壹本寫有“頂天立地”二字的書,並做了匾額掛在木塔二樓。應縣老百姓對喬日成這種禍國殃民的惡行早就深惡痛絕。應縣壹解放,就把這個掛了不到兩年的牌子摘下來,砸了,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