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古董金條小盲盒

古董金條小盲盒

文成,據說在長江以南600多裏,是壹個出門都要用船擡腳的地方。

這個由壹個叫阿強的人發明的城鎮,在中國地圖上自然不存在。但是有壹個北方人叫林祥福,他帶著年幼的女兒壹路南下,只為了找到離開他的文成夫婦。他為此歷盡艱辛,漂泊半輩子,直到死在家鄉。躺在棺材裏,被管家田大的兄弟們拖回老家。他靠近妻子的墳墓,那是他與妻子的最後壹次團聚。

這是余華新作《文成》中的故事。

《文成》是余華八年來發表的第壹部小說。它是以清末民初為背景的。它將苦難與復仇、重生與死亡融為壹體,從多方面刻畫了壹群命運復雜的人的生存狀態。

01.找老婆的路很長

作者余華將《文成》分為正文和副刊兩部分。文本從林祥福尋妻的漂泊經歷出發,敘述了時代背景下的山川悲情。“副刊”壹章,以林祥福妻子小梅的生活經歷為基礎,寫出了那個時代女性生命撕裂的痛苦。

林祥福出生在黃河以北壹個富裕的農民家庭,有大片田地和大房子,而且知識淵博。父母去世後,他獨自壹人養家糊口。除了打理農田,他還在農閑時學習木工技能。

24歲那年,自稱是南方兄妹的阿強和小梅住在他家。兩三天後,當阿強北上去他在恭王府工作的親戚家時,小梅說她生病了,留了下來。從此,林祥福的人生軌跡被命運改寫。

林祥福和小美相愛了很久,在壹個冰雹的夜晚睡在了壹起,很快就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此後,小美去寺廟拜佛,離家出走。林祥福祖上積攢的金條也被小美搶走了。幾個月後,小美挺著大肚子回來,生下女嬰後又走了。

林祥福曾經承諾,如果小美再次不辭而別,他就帶著孩子,去小美的老家找她。為了這個承諾,林祥福把家托付給管家田大,踏上了找老婆的不歸路。

小說以主人公林祥福抱著孩子突然出現在西溪鎮開始。那時的他穿著雪花,頭發和胡須遮住了臉,背上是壹個巨大的包袱,胸前掛著壹個布袋,布袋裏躺著壹個女嬰。

經過壹段時間的尋找,他發現妻子的家鄉文成並不存在。從地理環境和口音判斷,西溪鎮可能就是阿強口中的“文成”。

於是,他在鎮上徘徊,當地居民家門口沒有嬰兒啼哭,他決定是否敲門,為女兒討奶。

在壹個持續了十多天的雪夜,在好心的外國人陳永亮的挽留下,他生病的女兒讓他留在了西溪鎮。又壹段人生經歷開始了。

在西溪鎮等妻子的同時,林祥福帶著女兒安頓了下來。憑借著精湛的木工技藝和真誠敦厚的性格,他在西溪鎮的生活蒸蒸日上,也逐漸積累了豐厚的家產。即使後來成為萬木當和木工社的老板,他的謙遜和沈默依舊沒有改變。

在西溪鎮生活的十三年間,他和善良的陳永亮像壹家人,還和當地商會會長顧益民結成了兒女親家。

土匪作亂期間,林祥福的女兒林百佳和顧益民先後被綁架,陳永亮的兒子被用來交換林百佳。林祥福去贖顧益民時,被土匪打死。

林祥福壹生中,經歷了父母雙亡,妻子不辭而別,流離失所,被土匪殺害,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卻也收獲了周圍人的真心和善意。

他忠實的管家田大,曾帶著銀票和房契長途跋涉去拜訪他的主人林祥福。當我收到林祥福的信,說他要回到故土,即使病重死在途中,他也選擇堅定的去見少爺。

他最好的朋友陳永亮寧願犧牲自己的兒子,也不願拯救他朋友的獨生女林百佳的生命和清白。他為了給林祥福報仇,也走上了打土匪的危險道路。

西溪鎮善良的人們不僅幫助林祥福用牛奶餵女兒,還敞開心扉接納了這個單純善良的陌生人。

壹座虛構的“文化城”註定了林祥福壹生的漂泊與尋找。在漫長的找老婆路上,他也經歷了人生的悲歡離合。

02.小美的前生和後世

“補充”壹章,像壹個盲盒,砰的壹聲打開了另壹個世界,裏面裝著小美的前世和後世。

小美出身貧農家庭,10歲時被送到西溪鎮沈家做童養媳。在做童養媳期間,小美聰明伶俐,深得婆婆的喜愛,婆婆也潛心教她織補技藝。但嚴厲的婆婆作為壹家之主,在生活中還是處處壓制她。

小梅和丈夫阿強正式結婚後,拿了壹串銅錢來補貼弟弟。婆婆想懲罰她回娘家住壹段時間,但公公和阿強的庇護冒犯了她的尊嚴。她殘忍地和小美離婚,讓她回父母家,沒有溫暖。

三個月後,壹向逆來順受的阿強偷偷帶著小梅離家出走。他們壹路看著外面的世界,享受著從未有過的自由,真正過上了灑脫的生活,直到帶出來的銀元用盡。

在北上走親戚的路上,他們住在林祥福家。從此,小美和林祥福的不解之緣開始了。

和林祥福住在壹起的那段時間,小美對林祥福是牽掛的,但她放不下帶著她逃離家鄉,壹路同甘共苦的阿強,只好背負著林祥福的愧疚和對女兒的牽掛,再次不辭而別。

此時,小美和阿強有了足夠的錢過上瀟灑的生活,但小美仍主張回到西溪鎮的婆家。這或許有對家的向往,但更多的是小美骨子裏對傳統倫理的遵從。即使被打被罵,她還是想回到婆家,回到她以前的傳統生活。

回到鎮上,阿強的母親已經去世了。這個壹生隱藏感情的女人,臨死前壹直給小美打電話,想把織補店的賬本給小美。

小梅回到阿強後壹年,沈福也生病去世了。阿強和小梅關了店,沈溺於過去,過著隱居的生活。但是,到了晚上,經常會聽到沈家傳來的哭聲,那是小美對女兒的思念。

此時西溪鎮下了十多天的雪。小美想到了挨家挨戶討奶的林祥福,想到了被自己拋棄的可憐女兒。她深感內疚,決定去黃成館祈禱。

小梅,跪在空曠的雪地裏祈禱,永遠被凍在冰天雪地裏,在幻想中遇見女兒。小美短暫的生命被兩個男人撕裂,被欺騙林祥福和拋棄女兒的罪惡感消耗。

清末民初是女性道德教條主義的高峰。當女性道德內化為社會對女性的精神枷鎖時,它就成了殺人不見血的刀,壹下子就能奪走女性的生命。

小美的成長史可以說是女性道德觀念對傳統女性的塑造史。小美和婆婆壹生都在與社會教條和自然人性作鬥爭。從她們的死可以看出,傳統的女性道德撕裂了女性的自然人性和倫理屬性。

03.人壹生都走在尋找的路上。

林祥福帶著女兒出現在西溪鎮,這對小梅和阿強來說可不是什麽好消息。阿強擔心林祥福會來拿回他的金條,他和小梅有坐牢的危險。小美羞於面對林祥福和那個快餓死的少女,她也害怕面對不可避免的流言蜚語。

為了躲避父親,小梅和阿強決定逃離這個小鎮。當他們收拾行李準備離開的時候,仆人帶回了林祥福已經離開西溪鎮的消息。

事實上,林祥福離開西溪鎮繼續南下後,發現自己的口音和環境都離他以為的文成更遠了,很快又回到了西溪鎮,而小美並不知道,就留在了西溪鎮。

阿強也不知道,怕小梅擔心,就安慰小梅說林祥福已經走了,去找文成了。小梅忍不住問:

“文成在哪裏?”

阿強說:“總會有壹個地方叫文成。”

世界上沒有文成這個地方,但在林祥福心裏確實存在。為了心中的文化城,林祥福開始了壹生無止境的流浪和尋找。

即使後來不抱希望找到小美,他還是沒有回家的意思。他堅持留在西溪鎮,那個他確定是文成的地方,等著小梅回來。只是等待已經成為他生活的壹部分,不提醒他他很難註意到。

對於善良、古板、淳樸而又不乏大智慧的林祥福來說,文成是他對愛情的寄托和對承諾的堅守,是他對家和安穩生活的渴望,也是他精神世界的烏托邦。

小梅和林祥福走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她壹生都離開了家庭。先是以童養媳的身份離家,後又與婆家離婚。後來,她跟隨丈夫阿強離開了西溪鎮和上海,並試圖北上尋找親戚。最後,她兩次離開林祥福。

她壹路離開,壹路尋找。在遇到林祥福之前,她追求的是生活的穩定,物質的富足,夫妻的幸福,是女人的歸屬感。遇到林祥福後,她尋找的是阿強妻子的身份,是阿強背叛父母的報償,帶她逃離苦海,壹路堅守婆家,在女性道德的指引下不得不回歸。

然而,這個善良而悲傷的女人卻面臨著壹個困境。無論她怎麽選擇,都是對不起另壹個男人,她很難找到真正的內心平靜。

西溪鎮商會會長顧益民,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作為大家的主心骨,在暴風雪中帶領大家祈禱,還是在土匪作亂時組成兵團抵抗,他也在尋找。他尋找的是正義,是責任,是西溪鎮人民安居樂業。

暴風雪期間,陳永亮壹家收留了無家可歸的林祥福父女。土匪有難,就舍身救林祥福的女兒。他們家要找的是人性的善良,是真心對待朋友的情誼。

田大管家歷盡千辛萬苦,兩次帶著銀票和房契南下尋找少爺,也是在尋找對主人的忠誠和對誠信的信仰。

……

04.寫在最後

無論他們存在於歷史的哪個階段,生活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他們壹生都在尋找自己內心的某種東西。他們尋找的可能不太壹樣,但都是他們內心的向往,他們的希望,換句話說,他們的文化城市。

文化城作為壹個地理概念,可能不存在,但作為壹個希望的文化城,它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裏。為了心中的這座文化名城,我們壹生都在尋找。

  • 上一篇:古董電視
  • 下一篇:古詩起名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