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蒙城縣,五座戰國城,是蒙城之佳話。
蒙城地處中原腹地,歷代兵家必爭。據專家考證,僅在渦河以北,半個蒙城縣的區域內,就有大大小小五座戰國乃至戰國前的古城遺址。分別是:漆園古城、殷墟北蒙、禮城、瑕城和趙集古城遺址。
北蒙和禮城,千年古城墻至今依然屹立,綿延不斷,氣勢恢宏,漆園古城也因莊子而名滿天下,瑕城與趙集古城址則名不見經傳。
縣城東北行二十公裏左右,北淝河北岸,有壹座古城,古稱瑕城,今名烏集(烏衣集)。古城垣大部被毀、小部分突出地面,規模已無法確切計算,大約在四平方公裏左右。古城內外,時常出土戰國時的陶器殘片。
《水經註》記:“北淝水又東,積而為坡,謂之瑕坡,城水又東南經瑕城南。”“楚師還及瑕,即此城也。”據《蒙城縣誌》載:“楚將莊
攻宋,回師瑕坡築瑕城。”翻開《史記·楚世家》,即是楚莊王“二十年,圍宋五月,城中食盡,易子而食,拆骨而炊,宋華元出告以情,莊王曰‘君子哉’遂罷兵去。”“回師瑕坡,築瑕城。”這便是蒙城這塊地方,從屬宋轉而屬楚的開始。瑕城,是楚國在蒙地建立的第壹個城堡。據《康熙字典》轉《通誌氏族略》記:“莊姓,楚莊王之後,以謚為氏,楚有大儒曰莊周”。可見,莊
及莊子是楚莊王的後代,是蒙城莊姓之始祖。
與瑕城南北相向,相距不到十公裏,現趙集西北孫村有壹座戰國時期的古城堡,《楚文化的東漸》壹書稱為“孫村古城遺址”,城址明顯高出地面,已不見城墻蹤跡。城不大,平面呈方形,壹平方公裏左右。至今天城區內仍可撿到戰國時期的磚瓦、陶器殘片,曾出土楚貝等文物,耕土層下,有夯土城墻的殘留墻基。這是壹座小城堡,與南面的瑕城幾乎在壹條直線上南北相向,難道是莊
建瑕城之後,復建的壹座衛星城堡抑或是宋國建的壹座與楚對峙的邊關?
這兩座小城,看來著實有點蒼涼,昔日的輝煌,只在書裏,在地下,在斷磚殘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