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青窯燒制青花瓷
青花釉下裝飾是繼中國陶瓷中的刻、雕、印等裝飾技法之後的又壹種新的裝飾方法。所謂“青花瓷”,就是用幾種青色,有淺有深,畫出圖案,而不是其他顏色。這種叫青花的瓷器,其實是藍色的,和“青瓷”的“藍”完全不壹樣。它的制作方法:先在素胎上畫出各種花紋的綠料,然後上釉,在1200度以上高溫燒制而成。“青色”是因為釉中含有氧化鈷。這種藍色材料的色調隨著火焰的性質和溫度而變化很大。如果不能準確配制釉粉,掌握火焰的性質和溫度,鈷就不會出現漂亮的藍色,或者青花會大大變色。
二、龍罐窯燒制龍罐
《景德鎮陸濤》說“缸上繪龍或青花,故以龍缸命名”,並指出器物名稱的由來,為封建帝王專用。早在明代洪武時期,景德鎮禦窯廠就有龍窯,專門用來燒龍窯。據史料記載,“明廠有‘龍窯’,又名‘缸窯’。有燒透青雙雲龍寶瓶的方程式,青雙雲龍瓶,青花瓷瓶,青龍四環潮瓶,青花魚缸,豆藍瓷瓶,因多畫雲龍或青花,統稱為“龍窯”。
可見“龍缸”其實只是壹個統稱。只要瓷缸夠大,不管畫什麽花紋,都可以稱之為“龍缸”。龍缸是為皇室的特殊需要而定制的,所以和普通官窯瓷器的制作工藝不同。由於其體積龐大,需要做的準備工作也比較復雜。壹般燒制龍缸都有專門的窯廠。
三、箱型窯燒制窯具匣缽
用匣缽燒制陶瓷,不僅可以增加裝載量,防止制品粘連,提高成品率,而且具有壹定的導熱性能和熱穩定性,可以保證陶瓷的質量。匣缽的形狀因物體的形狀而異。中國龍山文化時期燒制的蛋殼黑陶使用了特殊的匣缽。山東諸城楊家子遺址出土了兩件燒制龍山文化蛋殼陶器的匣缽,是已知最早的匣缽。後世發現的匣缽以瓷器為主,在隋代湘窯中發現。
大型匣缽由直壁和斜壁組成。直墻的制作方法和小盒墻的制作方法差不多。斜墻的制作方法與繪制瓷坯相似,但由於箱泥顆粒較粗,在修整成型時需要進行水操作。直墻和斜墻做好以後,用箱漿相互粘結。粘接方法和小匣缽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