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余年來,舉凡中華大災大難,無不首當其沖,因而生出各種怪異人物,既在顯耀上層,更在市井民間。
余聞者甚多,久記於心;爾後雖多用於《神鞭》、《三寸金蓮》等書,仍有壹些故事人物,閑置壹旁,未被采納。這些奇人妙事,聞若未聞,倘若廢置,豈不可惜?
今日忽生壹念,何不筆錄下來,供後世賞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眾生相耶?故而隨想隨記,始作於今;每人壹篇,各不相關。冠之總名《俗世奇人》耳。
《俗世奇人》分為壹、二兩冊, ***收錄了36位俗世奇人的奇聞軼事 , 蘇七塊、刷子李、酒婆、泥人張、狗不理、釣雞、燕子李三、黃蓮聖母 ,古趣盎然。
同時,書中選用《醒世畫報》作為插圖,能讓讀者更加全面體會到清末民初天津衛的風土人情,和書中故事主人公所影射出來的精、氣、神。
接下來,扯談為大家選取了兩例,縮減了內容以窺其壹。
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壹。而且是絕對的第壹,第二、第三差的十萬八千裏。
泥人張大名張明山。鹹豐年間常去的地方有兩處,壹是東北城角的戲院大觀樓,壹是北關口的飯館天慶館。坐在那兒,為了瞧各樣的人,也為捏各樣的人。去大觀樓要看戲臺上的各種角色,去天慶館要看人世間的各種角色。這後壹種的樣兒更多。
壹天下著雨,泥人張壹個人坐在天慶館裏飲酒,。這時來了壹位挺著肚子,架勢十足,橫沖直撞的狠人,原來是靠著販鹽起家又拜了盛京將軍海仁為義父的張五爺。
天津衛是做買賣的地界兒,誰有錢誰橫,官兒也怵三分。可是泥人張不在乎,手藝人靠手吃飯,求誰?怵誰?
過了壹回,泥人張聽見張五爺那邊議論、嘲諷起他來,拿他平時的事情找樂子。
泥人張是理也沒理,左手從鞋底扣下壹塊泥巴,右手繼續端杯飲酒。左手來回擺弄了幾下,隨後手壹停,他把泥團往桌子上壹拍,起身離去。
吃飯的人伸脖壹瞧,這泥人真是絕了,就好像把張五爺的腦袋割下來放在桌上壹般,瓢似的腦袋,小鼓眼,壹臉狂氣,比張五爺還張五爺,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好好壹套的老東西失去壹件,不成套了,這不成套的東西叫做失群。失群原本是令人惋惜又沒轍的事,失群東西的價錢本應大打折扣,到了天津衛的古玩行反倒能拿它賺錢。
索七最喜歡掏弄文玩古董,壹次逛街,他幸運的淘到了壹排五彩瓷人,嘉慶官窯五彩八仙人。色氣正,包漿好,人物有姿有態,神情各異,個頭又大,個個近壹尺高,難得的是沒有壹點殘缺。那股子富麗勁兒、沈靜勁兒、滋潤勁兒、講究勁兒,就甭提了,大開門兒的嘉慶官窯!
可是八仙人是八位,這裏卻只有六位,唯獨缺了吹笛子的韓湘子和倒騎驢的張果老。遺憾啊、遺憾,如果八個齊套,起碼是壹根條子壹個人兒,現在只需要4根條子就可以抱走了。無奈,雖然失群,但價格確實便宜,索七便回家取錢後把款付了。
打這之後,索七是天天逛古玩店,期望能碰到失群的那兩個八仙瓷人。幸運的是,壹次竟然在上次買其他瓷人的店裏又碰到了韓湘子的瓷人,據說是老板新收到的。但是這回老板壹個瓷人就要加兩根條子,無奈湊齊的心理加上老板的忽悠,索七忍痛買了下來。
湊齊七個後,索七怎麽看怎麽別扭,因為就差壹個了。索七就像著了魔似的滿城尋找張果老。壹天後晌回家,在街上竟然無意間碰到了那個讓他魂牽夢繞的張國老,賣東西的是個小生意人,身上透著窮氣。沒想到,因為沒談好,人家開價張果老要六根條子!!!可是索七爺也不敢說個不字,只好認頭,把東西買了上來。
壹天朋友上門看到八仙瓷人贊嘆不已,說這套東西怎麽都得值六根條子,妳花了多少錢請的?買到便宜了吧?
索七用心算了算,感覺條案上的八仙人都在咧嘴笑他這個傻瓜。
馮驥才先生曾提到自己受明代馮夢龍影響很大,主要有三個方面:
壹是傳奇。 古小說無奇不傳,無奇也無法傳。傳奇主要依靠壹個絕妙的故事。把故事寫絕了是古人的第壹能耐。故而我始終盯住故事。
二是雜學。 雜學是生活,也是知識。雜學必須寬廣與地道,而且現用現學不成。照古人看來,沒有雜學的小說,只有骨頭沒有肉。故而我心裏沒根的事情決不寫。
三是語言。 中國的文學史,散文在前,小說在後。小說的語言受散文影響。中國人十分講究文字的功力,尤其單個的方塊字的運用,絕不是壹寫壹大片。故而我修改的遍數很多。
這才有了今天的《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雖然簡單看來只是講了36件奇人奇事,然而卻表現出了清末民初時期天津衛的民間盛景, 手藝人對於手藝的苛求、市井百姓對於絕活兒的認同、有洋人來時的崇洋媚外、也有反抗入侵時的可歌可泣。
聯想如今,雖然俗世依舊,但是隨著社會發展、世事變遷,當年的俗世奇人的精、氣、神卻已經近乎失傳了去,令人不免發出壹聲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