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範圍內的四大文明古國之壹,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歷史上也流傳下來很多的珍貴文物,尤其是傳承至今的優秀文化,影響了無數的中國人。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強國之壹,在國際上擁有著巨大的力量,除了經濟軍事等其他方面之外,我國對於文化的發展也越來越重視,也加大了對國家文化的研究,對於古代流傳下來的文物研究,也越來越重視,畢竟這些文物能幫我們進壹步去了解歷史。我國為了保護文物不受破壞,加大了對文物的管制,不帶禁止盜墓挖墓,禁止文物買賣,民間百姓意外發現的文物也要上交國家,這是國家的財產,不能夠私自占有。這些文物在被鑒定完成後,都會被國家好好的保存起來,防止流失,畢竟這可是歷史發展的見證者。
我國古代的時候是留下厚葬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很多的文物才被流傳下來,但是畢竟經歷了千百年來的歷史發展,很多的文物也都流失民間,或者淹沒在歷史長河中。如今很多文物的發現都是充滿了偶然性的,比如說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小故事,就發生在1968年的鹹陽韓家灣,當時有壹位13歲的小學生名字叫做孔忠良,他在河邊玩耍的時候,意外的看見了壹塊發著光的石頭,覺得這個石頭非常的特殊,所以就把他帶回家,甚至還和自己的哥哥炫耀。這塊石頭非常的漂亮,而且上面還雕刻著好看的花紋,當時孔忠良想要在上面刻下自己的名字,但是畢竟是壹塊堅硬的石頭,對於壹個13歲的小孩子來說,在上面刻上自己的字還是非常難的。
於是兄弟兩人就去找自己的父親,想讓父親幫忙在上面刻字,當父親見到這壹塊石頭的時候,就覺得他不壹般,上面不僅有著精美的花紋,而且在石頭的壹面上,竟然還雕刻著古代的文字。父親孔祥發是村中的幹部,經常接待上面下來的考古人員,也接觸過壹些文物,所以猜到了這個石頭的特殊性,覺得並不是壹塊簡單的石頭,有很大的可能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文物,於是父親孔祥發就帶著兄弟兩人和這塊特殊的石頭來到了陜西博物館,尋找博物館裏的專家,想讓專家看壹看這塊特殊的石頭。
當專家看到這塊特殊的石頭的時候,也非常的意外,猜測應該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壹枚玉璽,於是進行了仔細的鑒定,發現這塊玉璽竟然是由新疆和田羊脂玉雕刻而成的,從玉質的本身來說,就有著很高的價,而且這塊玉璽雕刻的非常的精美,上面竟然還雕刻著生動的螭虎,這樣的雕刻花樣在古代的時候是象征著權利和地位的,可見擁有他的主人身份不壹般。專家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發現上面雕刻的文字竟然是皇後玉璽的篆體字,同時查閱了很多的歷史典籍,發現撿到玉璽的地方,和漢高祖劉邦以及皇後呂雉的合葬墓非常的近,所以經過反復的研究,專家推測這應該是呂後的玉璽。
對於這樣的鑒定結果,孔忠良也是非常的意外,但是又覺得很開心,他雖然只有13歲,但是也知道自己撿到了寶貝,知道這是屬於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文物,應該交給國家來保護,所以就選擇無償的上交給了國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詢問孔忠良需要什麽獎勵,孔忠良想了想,表示自己什麽也不需要,只把他們回去的路費給了就行,對於他這樣的小要求,工作人員也非常的感動,覺得這個孩子很懂事,於是就獎勵了他20元錢的路費。而這塊玉璽也被好好的收藏起來,後來甚至成為了陜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後來的幾十年裏,專家對於這枚玉璽也進行了不斷的考察,雖然不能夠證實這是呂後的東西,但是不管他的主人是誰,這塊玉璽的珍貴程度是毋庸置疑的,因為是到目前為止兩漢時期中,專家發現的等級最高的壹枚帝後的玉璽,而且還是唯壹的壹枚,算得上是無價之寶。
後來隨著孔忠良的年齡越來越大,對於自己曾經小時候見到玉璽的這件事,也慢慢的忘卻了,讓他沒有想到的事,在40年之後,博物館的專家再壹次找上了門,原因是為了對他小時候的行為進行再壹次的表彰,在2010年的時候,博物館向他補發了當年的捐贈證書,後來陜西省文神州化保護發展基金會成立的時候,對於那些做出重大貢獻的人進行表彰,這次活動的發起人王京平,知道了孔忠良13歲的時候無償捐獻玉璽的事情,也非常的感動,又再壹次找上他,給他頒發了傑出貢獻的榮譽證書。對此孔忠良也非常的激動,沒想到自己小時候壹個普通的行為,竟然到現在也時刻被人銘記,對於孔忠良來說,這只是壹件小事,但是對於國家而言,孔忠良保護了國家文物不受破壞,讓國家文物再壹次回歸國家手中,尤其是他拾金不昧的精神,也是人們學習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