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文廟始建於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歷經40余代擴建修繕,逐步占地114畝,僅次於山東曲阜孔廟和北京孔廟。
建水文廟原有主要建築包括壹池、二堂、二廳、三亭、四門、五亭、五祠、八坊等37座* * *建築。現在除杏壇、社稷、尊敬亭、文興亭、敬壹亭、翟亭被毀外,其余31座建築保存完好。
建水文廟建築群南北走向,進深625米,分為七個空間。
第壹個入口空間是從萬仞宮墻(紅色照壁)到“太和袁琪”廣場。“太和袁琪”廣場是文廟的單門,屬於三樓四柱三門木牌樓。住友的石頭上雕刻有龍、獅、象,這是建水文廟區別於其他文廟的石頭特色之壹。“泰和袁琪”廣場的後面是池畔。在池畔的北端有壹個島,島上建有樂思亭,又稱雕鰲亭。島上的堤壩由壹座三孔石橋相連。
第二個入口空間是從泰禾袁琪廣場到站臺。在太和袁琪廣場的樹上有壹座3米多高的孔子銅像。銅像後面有壹個水池。
從馬霞紀念碑出發,經過“李門”和“陸毅”廣場,到達“朱思源園”廣場前的半圓形平臺廣場,這是第三個入口空間。第二、三個空間是花園庭院環境空間,在這裏可以遠山近水盡收眼底。
第四個入口空間是從朱思元園廣場到淩杏門,還有四個橫向對稱的牌樓和石碑,分別是德培天地、道觀古今、仙觀近陽、勝曲遊子。靈興門東西兩側有幾十塊石碑,記載著明清時期孔廟的重建。
第五個入口空間是從淩興門到大城門。星星門的四根金柱子穿過屋頂,高出屋頂兩米多。柱子上蓋著明代盤龍青花瓷蓋,下段光禿禿的柱子上有木飾。這是全國文廟中罕見的建築形式。五步空間在杏壇正中,八藻井,黃色琉璃瓦,彩繪金龍,印章。壇內豎立著明代“孔子誦聖弦圖”的石碑。杏壇前左側有魁星閣,左側有官廟、金門,右側有香仙廟、玉真門。魁星閣和文昌閣是獻給魁星君和文昌帝君的。在這個院子裏,還有壹個鄉村聖賢和著名官員的寺廟。
第六個入口空間是文廟的核心和重點,是從大城門到石現廳的建築,由兩堵墻和耳朵圍合而成。此庭院由大城門、石現堂、東西亭、東西碑亭和東西翼組成。還有明代的古松和古柏、茶花,清代的金龜婿。庭院中,壹對坐在坐位上的石雕白色雕像,負載著壹米多高的青銅花瓶,其造型體現了中原文化與邊塞文化的和諧,寓意“形象上升”。
大成殿,又稱先師殿,因清代著名書法家王文誌任臨安知府時題寫“先師殿”三個大字而得名。正殿位於文廟建築中軸線的後部,是文廟的中心。整個大廳由堅固厚實的材料構成。* * * 28根柱子作為承重框架柱,其中20根用壹整把青石斧切割打磨,形成古建築中非常特殊的石木框架承重結構。前檐左右各有兩根輔柱(角柱)。上部雕刻成龍騰祥雲的“石龍抱柱”,下部采用浮雕與通雕相結合的方法,精美罕見。殿前祭臺三面石柱環繞,臺內放置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青銅香爐,高2.85米。上部是宮亭牌樓的建築風格,四根銅柱由遊龍盤繞,四只腳上有四個象頭。卷曲的象鼻支撐在蓮花座上,寓意儒家文化可以治理天下,實現政局穩定。
正殿正面的五個開間共有22個雕花門,其中有6個明代的雕花雲龍門,形成“六龍抱聖人”,排列在大殿的孔子聖像前,象征著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至高無上的地位。第二間和頂間的每壹把扇子都是中國民間的傳統吉祥圖案,如“二獅分水”、“喜鵲鬧梅”、“三羊開泰”、“旭日東升”、“竹報平安”、“福祿祿”、“壹路連著家人”等。* * *雕刻有100多種大小動物和羽毛花卉,鏤空立體造型,是木雕藝術的瑰寶,正殿橫梁和拱門上的彩畫繪制精美,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大雄寶殿* *有八塊金匾,是清朝皇帝褒揚孔子、尊崇孔子的地方。分別是康熙的《萬世為人師》、雍正的《無命為民》、乾隆的《參天地》、嘉慶的《天地佳作》、道光的《聖會之時》、鹹豐的《德啟》。正殿東西兩側各有壹座碑亭。東碑亭內有雍正帝《平定青海槁城國子監》碑文,西碑亭內有乾隆皇帝《平定回槁城國子監》碑文。兩通原碑立於北京文廟,臨安知府雙鼎刻於建水文廟,在國內也屬罕見。在正殿後墻的外墻腳下,有十余塊石碑,其中有元至正元年,武宗皇帝追封孔子為聖旨碑,是滇南最古老的石碑。
大成殿到崇聖寺是第七個入口空間,崇聖寺供奉的是孔子五代前的祖先。它是壹座五開間、三進戶、單檐、提梁式建築,總寬24米,進深16.5米,高9米,占地396平方米。前檐梁架、鬥拱上有彩畫,殿前有石欄柱(24欄板20柱)
在大成殿庭院的東西兩側,還有明倫殿。崇聖寺東側是二賢寺和倉聖寺。二賢祠是村民為紀念明朝洪武年間被貶入文廟講學十余年的兩位學者而修建的祠堂。藏聖寺是祭祀中國古代文字的創造者倉頡的地方。寺廟後面還有壹片象征“孔琳”的古柏林。
建水文廟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