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是唐代生產的壹種低溫釉陶器,釉彩有黃、綠、白、褐、藍、黑等色,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於洛陽,亦有“洛陽唐三彩”之稱。唐三彩是壹種低溫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過焙燒,便形成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多種色彩,但多以黃、褐、綠三色為主。唐三彩的色釉有濃淡變化、互相浸潤、斑駁淋漓的效果。在色彩的相互輝映中,顯出富麗堂皇的藝術魅力。
唐三彩的生產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它吸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唐三彩以經過精細加工的高嶺土作為坯體,用含銅、鐵、鈷、錳、金等的礦物作為釉料的著色劑,並在釉中加入適量的煉鉛熔渣和鉗灰作為助劑。先將素坯入窯焙燒,陶坯燒成後,再上釉彩,再次入窯燒至800℃左右而成。由於鉛釉的流動性強,在燒制的過程中釉面向四周擴散流淌,各色釉互相浸潤交融,形成自然而又斑駁絢麗的色彩,是壹種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傳統工藝品。
唐三彩不僅貴在釉色濃艷瑰麗,而且各種駱駝、馬和人物的造型生動、傳神、富有生活氣息。在當時的國際市場上,唐三彩久負盛名,成為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物品之壹。
1928年,隴海鐵路修築到洛陽邙山時,出土了大量唐三彩,古董商們將其運至北京,受到了國內外古器物研究者的重視和古玩商的垂青。之後,洛陽地區不斷有唐三彩出土,數量之多、質量之美,令人驚嘆。
唐三彩在唐代的盛行並予以大量制作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意義。當時的唐朝,政治相對穩定、經濟空前繁榮、文化藝術昌盛,國力的強大,促使了各方面的發展。陶瓷業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從另壹角度看,唐三彩的出現是社會發展到壹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經濟的發展也進壹步導致了唐代統治階級生活走向奢侈和豪華。這種追求奢華、講究排場的生活方式,集中反映於等級森嚴的典章制度方面。在唐代,自上而下形成了壹種厚葬之風,上自王室成員,下至士大夫階級乃至平民百姓,都流行以唐三彩陶器陪葬。
現今所見的唐三彩陶器,大都出於這壹時期,其燒制代表了唐三彩燒造的最高水平。公元8世紀中葉到10世紀初,“安史之亂”的出現導致了唐王朝政權的動搖,政治經濟嚴重衰退,唐三彩的制作也隨之進入了衰退期,典章制度和厚葬之風壹去不復返。唐三彩的燒造已成了強弩之末,隨著唐政權的衰亡,唐三彩也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