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這些標準,唐朝選擇了廣東肇慶的段曦石硯。端硯石石中美,磨墨無聲,不耗水,膩而不滑,不損墨,故在唐代廣為流行。
《唐史補》說:天下人,不分貴賤,都在用段曦紫石硯。1965,廣州動物園出土壹件唐代風形硯臺。現藏廣州博物館,是唐代端硯的實物標本。此硯樸實無華,應為初唐作品。
到了晚唐,硯形越來越精致。皮日休關於端硯的詩說:“樣小如金,可輕,徽將熔紫。石墨為鳳尾,半勺冷泉為天珠。”
可以看到,此時硯臺上已經刻上了各種人物。除了段曦石,安徽婺源的濉溪石也在開元時期開始開采。另外,程妮硯產於唐代,是山西江州最著名的產品。程妮的硯臺通常做成風或龜的形狀,硯臺的蓋子是龜背的形狀,有壹種獨特的味道。
在宋代,段、惠、陸、陶的硯臺被書法家廣泛使用。除了長方形的手書硯,還有各種象形硯,還有專門的蘭亭硯、石渠硯、雜硯。此時已註意到石頭質地的美,而端硯則以其石眼為貴,如畫眉眼、鸚哥眼、鳳眼等。
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北宋101硯有101個圓石眼,是硯中之寶。《宋演金》中有許多優秀作品,也有我國最早的宋代米芾的《硯史》。
明清石硯不僅以石取勝,而且特別註重雕刻和造型,風格多樣,蔚為大觀。這時的硯形,如鼎、豎琴、竹聯、花瓶、馬蹄、月牙、荷葉、古錢、靈芝、蟾等。,都很精彩。還有天然硯臺,保留了天然石的古樸美,不假。
學者們經常在硯臺上雕刻銘文甚至肖像,使它不僅成為研究的工具,而且成為壹種珍貴的工藝品。
隨著歷史的演變,現代硯的造型也有了自己的特點,充滿了濃郁的時代氣息。目前我國硯臺主要產於肇慶、安徽、甘肅、寧夏、山東、河南、河北等地,都具有硯臺精美、雕刻精美、墨水顯影快、不傷筆、不易幹涸、易洗等優點。
藝術家是有經驗的。他們往往充分利用硯臺的自然形態、顏色、汗質感、透明的石眼,精於雕刻各種硯臺。他們的風格清麗雅致,堪稱書房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