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本名“魏徵”(北周象二年(580)——唐代貞觀十七年(643年2月11),巨鹿縣下曲陽郡(今晉州市)人。隋唐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因在唐太宗開創的“貞觀之治”大業中建言獻策、輔佐有方,被後人稱為“壹代名士”。
2.桂王
王玨(570-639),扶風鎮(今陜西眉縣)人,初唐四大名人之壹,南梁刺史王僧辯之孫。文帝十三年,召大臣自省,封太常直隸郎中。受他叔叔王千的牽連,他逃到了鐘南山。唐朝建立後,先後被太子府征詢參軍、太子舍勒、太子中允,成為隱太子李的心腹。後來,他因楊文事件被流放到漳州。
3.尉遲功德
(65438+585-658年2月26日)朔州(今山西平陸)人,本名容(後改稱龔)。據民間傳說,他的真名是胡。唐朝名將,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壹。
尉遲敬德憨厚、勇敢、善戰。他壹生驍勇善戰,轉戰南北,馳騁沙場,屢立戰功。玄武門的變化幫助李世民奪取了皇位。從官至右武侯將軍,任湖北護國公。晚年謝客,死於憲慶三年(658)。書贈司徒、並州,謚號“忠武”,與昭陵合葬。
4.秦瓊
秦瓊(?—638),字叔寶,生於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隋末唐初名將。當初他是隋朝的將軍。先後師從來乎爾、張須陀、裴,以勇猛著稱。後來,裴投奔瓦崗軍首領李密。瓦缸戰敗後,他投奔王。王見奸詐,遂與程、等人投奔。
入唐後,與李世民南征北戰。他是壹個勇敢的將軍,能在萬馬大軍中拿下敵軍將軍的頭,但他渾身是傷。唐之後,久病不愈,於貞觀十二年(638)病逝。生前為左武衛將軍,永國公。死後追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稱為“莊”。貞觀十七年被列為淩煙閣二十四傑。
5.安祿山
安祿山(703-757),潁州(今遼寧朝陽)人。他的真名是康,他的名字是Jada山。他的父親可能是壹個姓康的胡人,母親阿什德是壹個突厥女巫。相傳其母多年無子,遂去為紮拉山(突厥神祗為紮拉山)祈福,於長安三年(703年)正月初壹生下壹子,故名紮拉山。
百度百科-安祿山
百度百科-秦瓊
百度百科-尉遲敬德
百度百科-王玨
百度百科-魏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