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唐朝歷史人物介紹——房玄齡

唐朝歷史人物介紹——房玄齡

[唐][公元579年-648年,唐朝十八大學士,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國古代十大名相,唐朝宰相] 房玄齡

房玄齡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傑出謀臣,大唐“貞觀之治”的主要締造者之壹。他是壹位出身“書香世家”的純正儒生,跟隨秦王十年艱辛征戰;終生“效父清白”的飽學之士,輔佐太宗二十載穩任首宰。房玄齡智能高超、功勛卓越、地位顯赫。但他善用偉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讓賢。“群星捧月月隱平,治世夜空燦月明”,是對他特有的名臣氣度、良相風格的贊言。作為壹名雅士,他頗具可佩可學的典範;作為壹代勛臣,他堪稱可歌可頌的英賢。

房玄齡是唐代初年名相,是唐朝開國功臣。名喬,字玄齡(壹說名玄齡,字喬)。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自幼聰敏,博覽 經史,工草隸、善屬文。貞觀年間,輔佐李世民選賢任能,審定法律,治理天下,深得唐太宗賞識。房玄齡博覽經史,工書善文,18歲時本州舉進士,先後授羽騎尉、隰城尉。隋末大亂,李淵率兵入關,玄齡於渭北投李世民,屢從秦王出征,參謀劃策,典管-,任秦王府記室。每平定壹地,別人爭著求取珍玩,他卻先為秦王幕府收羅人才。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謀士。唐武德九年(626)他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並功第壹。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玄齡為中書令。後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範,合稱“房謀杜斷”。貞觀三年(629)二月為尚書左仆射,監修國史。十壹年封梁國公。與杜如晦、魏徵等同為太宗的重要助手。至十六年七月進位司空,仍綜理朝政。曾受詔重撰《晉書》。太宗征高句麗時,他留守京師。二十二年病逝。

房玄齡是位卓越的實幹家。經過他的努力,薦舉了壹批高級-,完善了基本行政制度。他擔任宰相後,首先裁減大量的冗員。唐太宗曾對房玄齡說:“官在得人,不在員多。”“若得其善者,雖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縱多亦奚為。”根據唐太宗的詔令,房玄齡在貞觀初年對在職-進行大量裁減,最後核定文武-六百四十六人。地方行政機構也大量裁並,全國根據地理位置的劃分,設十道,三百余冊。這是貞觀初年全國性的壹次重大改革。 房玄齡不但果斷地裁去大量冗員,且善於因才授任、選賢任能。早在秦王府時,房玄齡發現杜如晦聰明識達,有佐王之才。就向秦王李世民推薦:“必欲經營四方,非此人不可。”從此,李世民開始重用杜如晦。從此,杜如晦輔佐太宗,功勛顯著,成為與房玄齡齊名的賢相。 房玄齡選才,不“以備取人。”張亮是個貧寒人士,“素寒賤,以農為業”,但“倜儻有大節”,有智謀,經房玄齡薦舉,官至刑部尚書,參與朝政。但張亮膽氣不足,無將領之才。房玄齡只用其長,並不“以備求人”。

對唐太宗任用的人,房玄齡認為不合適的,也不茍用。貞觀二十壹年,太宗要拜任李緯為尚書,想聽聽房玄齡的意見。房玄齡“但李緯好髭須,更無他語”。唐太宗明白了房玄齡的意思,便改變了原來的主意。改任李緯為洛州刺史。 房玄齡選良才,去冗員,對唐朝政治、經濟的鞏固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是出現“貞觀之治”的重要原因。

唐太宗在位期間,房玄齡受封為梁國公,官任中書令、尚書左仆射、司空等職,總領百司,掌政務達20年。參與制定典章制度,使唐律比前朝顯為寬松,律條也臻完備,奠定了中國現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唐律疏議》,對後世影響極大;監修國史,主編了二十四史之《晉書》;與魏徵-唐禮;調整0機構,其省並中央-之舉為貞觀善政之首;善於用人,不求備取人,也不問貴賤,隨材授任;恪守責,不自居功。後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範,如《舊唐書》贊曰:“文含經緯,謀深夾輔。笙磬同音,唯房與杜。”因玄齡善於謀劃,如晦善於決斷,史稱“房謀杜斷”。

房玄齡-開國功臣 房玄齡少年時代隨父親去京師,當時隋文帝當國,天下寧晏,壹片大好太平景象,但弱冠之年的房玄齡已經對世事有精到的分析,私下對父親講:“隋帝本無功德,只知誑惑百姓。而且他不為國家長久之計,諸子嫡庶不分,竟相淫侈,最終會互相誅夷傾軋。現在國家康平,但滅亡之日翹足可待。”十八歲時,本州舉進士,獲封羽騎尉。由於父親常年臥榻重病,房玄齡壹直伺奉左右,為人極其孝順。李世民領兵過渭北,房玄齡謁於軍門投靠。兩人壹見,便如平生舊識,馬上任其為記室參軍。房玄齡為報李世民知遇之恩,竭盡心力籌謀軍政事務。每攻滅壹方割據勢力,軍中諸人都全力搜求珍寶異物,惟獨房玄齡四處訪尋英傑人物,並把他們薦於秦王李世民。因此府中的謀臣猛將,心中都十分感念房玄齡推薦之恩,盡死力報效。

房玄齡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壹直掌管軍謀大事,而且於軍書表奏,駐馬立成,文約理全,不用草稿。高祖李淵也對房玄齡深加嘆賞,對侍臣講:“此人深識機宜,足堪委任。每為我兒(世民)陳事,必會人心,千裏之外,猶對面語耳。”後來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宮屬,房玄齡與杜如晦壹並被驅斥於外任。“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密召二人化裝成道士入閣秘計,最終贊畫計成。貞觀元年,官拜中書令。-行賞,太宗以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候君集五人功為壹等,進爵邢國公。李世民的堂叔李神通不服,說:“義兵初起,臣率兵先至。現在房玄齡、杜如晦等刀筆之吏(這位皇叔不敢提長孫無忌,因為他是太宗小舅子;也不敢提尉遲敬德和侯君集,二人都是武將,而且尉遲敬德老拳連世民弟弟臉上也不能幸免),反而功居壹等,臣心不服。”李世民也不客氣,當廷駁斥道:“義旗初興,人各有心。叔父您雖率兵前來,也是因為懼禍怕被誅連殺掉,而且從未親自上陣打過仗。與竇建德交手,您全軍陷沒(還被俘獲,只是建德仁德沒殺他。李世民給他面子沒點破);後來劉黑闥起兵,您又望風敗逃。如今-行賞,玄齡等人運籌帷幄,安定社稷,攻比蕭何,雖無汗馬之勞,但能以大計居功壹等。叔父您國家至親,朕並不吝惜封賞,但不能因私情濫於功臣同受獎勵!”壹席話,講得這位常敗皇叔慚愧退下,好沒面子。

貞觀二年,房玄齡改封魏國公,為尚書左仆射,監修國史。房玄齡盡心竭誠,夙興夜寐。加之他明達吏事,法令寬平,任人惟賢,不分卑賤,論者皆稱之為良相。他任宰相十五年,女為韓王妃,兒子房遺愛尚高陽公主,顯貴至極,但常常深自卑損,不敢炫人傲物。貞觀十八年,李世民親征遼東高麗,命房玄齡留守京城。貞觀二十三年,房玄齡舊疾復發,當時李世民在玉華宮,聞訊命人用自己的擔輿把房玄齡擡入禦座前,兩人相見,感懷流淚,哽咽不能言。太宗命太醫療治,每日以禦膳供房玄齡食用。聽說他病有好轉,太宗就喜形於色;聽見病情加重,太宗馬上愁容頓現。臨終之時,房玄齡對諸子說:“當今天下清平,只是皇上東討高麗不止,正為國患。主上含怒意決,臣下莫敢犯顏。我知而不言,就會含恨而死啊。”於是抗表進諫,請求太宗以天下蒼生為重,罷軍止伐高麗。太宗見表,感動地對房玄齡兒媳高陽公主說:“此人病危將死,還能憂我國家,真是太難得了。”臨終之際,李世民親至其病床前握手訣別,立授其子房遺愛為右衛中郎將,房遺則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時能看見二子顯貴。房玄齡受遇如此,死時定當含笑。卒年七十,誠為喜喪之年。太宗為之廢朝三日,贈太尉,謚曰文昭,陪葬昭陵。

房玄齡壹直告誡兒子們不要以地望淩人,切勿驕奢沈溺,並集匯古今聖賢家戒,親書於屏風上,分給各房子嗣,說:“如能留意上面的內容,足以保身成名。”長子房遺直嗣爵,高宗初年做到禮部尚書的大官。次子房遺愛在太宗活著的時候,由於老婆高陽公主特受寵愛,他作駙馬時與皇室別的女婿也大不相同,禮賜恩寵異於諸婿。高陽公主驕恣成性。高宗繼位後,她想自己老公承襲房遺直的公爵爵位,就誣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禮(不知是講房遺直調戲她還是不尊重她)。高宗還真當回事,讓舅舅長孫無忌鞠審此案,這壹下子不得了,竟審出高陽公主和房遺愛兩人想要謀反的事情。可惜房玄齡壹世忠貞,家族終為逆子惡婦所累,公主賜自盡,房遺愛伏誅,諸子都作為刑徒流配嶺南(金枝玉葉,自此後都成了講鳥語的土著了)。房遺直因父親之功,總算保得不死,除名為庶人。

房玄齡-人物評價 房玄齡後世史學家在評論唐代宰相時,無不首推房玄齡,總是說:“唐代賢相,前有房杜,後有姚宋。”-柳芳嘆道:“房玄齡佐太宗定天下,及終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號為賢相。然無跡可尋,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禍亂而房玄齡不言己功;王珪、魏征善諫,房玄齡贊其賢;李積、李靖善將兵,房玄齡行其道;使天下能者***輔太宗房玄齡簡介,理致太平,善歸人主,真賢相也!房玄齡身處要職,然不跋扈,善始善終,此所以有賢相之令名也!”柳芳的評論可謂恰如其分,司馬光、歐陽修後來寫有關這段歷史評論時,都全文抄錄。而明弘治十壹年(1498年)所刻《歷代古人像贊》中在玄齡公畫像左上角所題對聯壹副:“輔相文皇功居第壹,遺表之諫精忠貫日。”也是很好的註解。

唐代文學家皮日休,早年即誌在立功名、佐王治,追蹤房玄齡、杜如晦的事業,他在《七愛詩.房杜二相國》中慷慨言道:

吾愛房與杜,貧賤***聯步。脫身拋亂世,策杖歸真主。

縱橫握中算,左右天下務。骯臟無敵才,磊落不世遇。

美矣名公卿,魁然真宰輔。黃閣三十年,清風壹萬古。

巨業照國史,大勛鎮王府。遂使後世民,至今受陶鑄。

粵吾少有誌,敢躡前賢路。茍得同其時,願為執鞭豎。

有唐壹朝房門“五代三宰相”臨淄系房氏玄齡公相太宗,河南洛陽系房氏房融相武後,其子房琯公相玄肅二宗。房氏家族於此時備極榮光。後唐宰相兗州房知溫是其七世孫,南宋高宗朝大學士房來(王來)是其十五世孫。

房玄齡-史-載 《舊唐書 房玄齡傳》 原文 房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人。幼聰敏,博覽經史,工草隸,善屬文。年十八,本州舉進士,授羽騎尉。父病綿歷十旬,玄齡盡心藥膳,未嘗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齡杖策謁於軍門,太宗壹見,便如舊識,署渭北道行軍記室參軍。玄齡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無不為。賊寇每平,眾人競求珍玩,玄齡獨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謀臣猛將,皆與之潛相申結,各盡其死力。玄齡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記,每軍書表奏,駐馬立成,文約理贍,初無稿草。高祖嘗謂侍臣曰:“此人深識機宜,足堪委任。每為我兒陳事,必會人心,千裏之外,猶對面語耳。”隱太子以玄齡、如晦為太宗所親禮,甚惡之,譖之於高祖,由是與如晦並被驅斥。隱太子將有變也,太宗令長孫無忌召玄齡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潛引入閣計事。及太宗入-,擢拜太子右庶子,賜絹五千匹。貞觀元年,代蕭瑀為中書令。-行賞,以玄齡及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為第壹,進爵邢國公,賜實封千三百戶。三年,拜太子少師,固讓不受,攝太子詹事,兼禮部尚書。明年,代長孫無忌為尚書左仆射,改封魏國公,監修國史。既任總百司,虔恭夙夜,盡心竭節,不欲壹物失所。聞人有善,若己有之。

明達吏事,飾以文學,審定法令,意在寬平。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隨能收敘,無隔卑賤。論者稱為良相焉。高宗居-,加玄齡太子太傅,仍知門下省事,監修國史如故。尋以撰《高祖、太宗實錄》成,降璽書褒美,賜物壹千五百段。其年,玄齡丁繼母憂去職,特敕賜以昭陵葬地。未幾,起復本官。太宗親征遼東,命玄齡京城留守,手詔曰:“公當蕭何之任,朕無西顧之憂矣。”軍戎器械,戰士糧廩,並委令處分發遣。玄齡屢上言敵不可輕,尤宜誡慎。尋與中書侍郎褚遂良受詔重撰《晉書》。二十三年,駕幸玉華宮,時玄齡舊疾發,詔令臥總留臺。及漸篤,追赴宮所,乘擔輿入殿,將至禦座乃下。太宗對之流涕,玄齡亦感咽不能自勝。敕遣名醫救療,尚食每日供禦膳。若微得減損,太宗即喜見顏色;如聞增劇,便為改容淒愴。後疾增劇,遂鑿苑墻開門,累遣中使候問。上又親臨,握手敘別,悲不自勝。皇太子亦就之與之訣。尋薨,年七十。廢朝三日。 譯文 房喬,字玄齡,是齊州臨淄人。小時候就很聰明,廣泛地閱讀了經書、史書。工於草書和隸書,善於寫文章。十八歲時,被本州推舉為進士,朝廷授予羽騎尉的官職。父親生病綿延十個月,玄齡的心思全部用在父親的藥物和膳食上,不曾脫衣服睡過壹次好覺。

太宗攻占渭水北邊的土地,玄齡驅馬到軍門求見。太宗壹見他,就像老朋友壹樣,讓他代理渭北道行軍記室參軍。玄齡已經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盡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沒有不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賊寇,眾人爭著去尋找珍寶古玩,只有玄齡先接受傑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當有謀臣猛將,都跟他們暗中互相申重結合,各人都表示願為太宗竭盡死力。玄齡在李市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負責管理文牘,每逢寫軍書奏章,停馬立即可成。文字簡約義理豐厚。壹開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曾經對侍臣說:“這個人深重地了解機宜,足能委以重任。每當替我兒陳說事務,壹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裏之外,好像對面說話壹樣。”隱太子李建成因為玄齡、如晦為太宗親近禮遇,很憎惡他們,在高祖面前說他們的壞話,因此玄齡跟如晦壹起被驅斥。隱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謚號)將要發動兵變時,太宗令長孫無忌召玄齡和如晦,叫他們穿道士的服裝,暗中帶進內閣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為太子之後,提升玄齡擔任太子右庶子,賜絹五千匹。貞觀元年,玄齡代蕭瑀為中書令。太宗-行賞,把玄齡跟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作為第壹等,進爵為邢國公,賜實封千三百戶。貞觀三年,任命他為太子少師,他堅決推辭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禮部尚書。

第二年,代長孫無忌為尚書左蔔射,改封魏國公,監編國史。已擔任總領百司的官職以後,日夜虔誠恭敬,用盡全部的心力,不想讓每壹個人才失去應當處的位置。聽到他人的長處,好像自己擁有壹樣高興。他對行政事務明晰練達,並且用文獻經典來加以整治。他審查修訂法令,意在寬容和平穩。他不以求全來選人,不用自己的長處來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賤而排斥,議論的人都稱贊他是良相。高宗成為太子之後,加玄齡為太子太傅,仍或主持門下省事務,監管編撰國史像原來那樣。不久因撰寫《高祖太宗實錄》成,賜下璽書表彰,賜物壹千五百段。這壹年,玄齡因繼母去世丁憂服喪離開職位,朝廷特地下詔在昭陵賜給他墓地。不久,他又從回本官職位。太宗親征遼東時,命玄齡在京城留守,親手寫詔書說:“妳擔負蕭何壹樣的重任,我沒有後顧之憂了。”軍隊的兵器、戰士的糧食,都交給他下令處置調發。玄齡多次-說不可輕敵,尤應當警惕小心。不久跟中書侍郎褚遂良受詔重編《晉書》。貞觀二十三年,皇上駕臨玉華宮,當時玄齡老病復發,皇上下詔令他睡在總留臺。到他漸漸病重,玄齡追赴玉華宮,坐偏轎入殿,將近到皇帝禦座才下轎。太宗對他流淚,玄齡也感傷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詔派名醫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每天對他供應禦膳。如果他的病略能減退,太宗就高興得露出喜色;如果聽說病情加重,就變得滿面淒愴。後病情加重,就鑿開宮墻開門,多次派宦官問候。皇上又親自光臨,握手敘別,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訣別。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

《資治通鑒 唐紀十五》 原文 柳芳曰:玄齡佐太宗定天下,及終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號為賢相;然無跡可尋,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禍亂而房、杜①不言功,王②、魏③善諫諍而房、杜讓其賢,英④、衛⑤善將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歸人主。為唐宗臣,宜哉!(《資治通鑒·唐紀十五》) 註釋 ①杜如晦。②王圭。③魏征。④李世勣 ⑤李靖。

譯文 柳芳說:玄齡輔佐太宗平定天下,在宰相位去世,總***有三十二年,天下人稱為賢相。可是無法形容他的偉大,德行可說是相當高深了。所以太宗平定外禍內亂,而房玄齡、杜如晦不談自己的功勞,王圭、魏征勸諫國君,而房玄齡、杜如晦讓位給他們,李世勣、李靖善於統禦部眾而房玄齡、杜如晦采用他們的意見,使得政治得到太平,卻把善處歸給國君。說他們是唐宗室大臣,是很恰當的。

房玄齡-人物貢獻 如果沒有“反隋”,房玄齡就是個小縣令,李世民卻照樣是隋文帝的外甥。他們之間,就像金字塔的基石和尖頂壹樣,遙不可及。 當時,社會精英無非三種:長江中下遊的“江南華族”、黃河中下遊的“山東士族”,以及陜西關中和甘肅隴西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南北朝300年的征戰,換來隋朝30年的統壹,關隴集團贏得了天下,也割裂出了他們與山東江南士族力量的對立。在隋朝短暫的天空下,房玄齡和李世民,壹個出身“山東士族”,壹個卻在“關隴集團”的核心,正是對立的兩端。然而房玄齡是個高明的大夫,用不著把脈,也看出了30年的統壹即將在中原大地流產。他從容不迫,幹脆把前40年的生命,都用來交遊山東江南的文人墨客了。於是,當房玄齡走到李世民面前時,中原,微微顫栗了壹下。

房玄齡

壹個書卷韜晦,壹個武功初立; 壹個慢條斯理,壹個熱血沸騰; 壹個像水,壹個像山。 這壹老壹少,剛壹見面房玄齡簡介,那微妙的、對立的、又恰好能融合互補的家世和氣質,就深深吸引了彼此。閱歷豐富的房玄齡,從少年李世民的身上,看到了關隴集團的強大優勢和不可動搖的力量。他溫和有禮地壹笑,把自己幾十年積累的才華和活動能量,全部獻給了關隴李家這個年齡可以做自己兒子的人。

天資聰穎的李世民,從房玄齡的身上,看到了山東江南龐大的“智囊團”。他很快就把房玄齡視為心腹中的心腹,賦予了他“草擬檄文書信”的中樞職責,然後又以壹種“不足為外人道”的方式,把招攬士族人才的重任,也交給了他。從此,不是房玄齡走到了李世民面前,而是整個山東士族和江南華族,走到了關隴強權的身邊。馬上得來的天下,馬下要有人來治理,李唐王朝終於壹統中原。

房玄齡-人物影響

那些君臣的脾氣,終於在性情溫和、通達睿智的房玄齡手裏,揉捏成方向壹致、和衷***濟的“合力”了。 但“老好人”房玄齡的本事絕不止於此,他有著令人驚嘆的辦事效率和實幹能力。李世民和魏征等人通過爭辯討論定下了大政方針,房玄齡就和他選拔的壹批實用性人才壹起埋頭苦幹,去實現貞觀的宏圖大卷。

貞觀時代,朝廷全部-只有643人,房玄齡做了22年的宰相——除了貞觀的最後壹年他已過世之外——他總是日復壹日處理著繁雜的日常行政事務,讓壹個高度精簡的行政機構,發揮出強大的作用,支撐起貞觀之治的日常大局。以致於李世民有時會抱怨他太過細致,警告說,身為宰相應該只管大事,把那些小事丟給下屬就好。可房玄齡還是繼續“我行我素”地“瑣碎”著。當時尚書省下轄的各部裏,工作最繁瑣、最被士人看不起的,是管理財政預算和賬目的“度支司”,壹度無人肯任其職。房玄齡竟以宰相之尊自任“度支郎中”,親自把守著大唐國庫。

電視劇中的房玄齡這22年的殫精竭慮,比起早年輔佐李世民征戰天下、決戰玄武門,更值得記錄在房玄齡壹生功業的榜首。誠如後世史學家所公認的那樣:作為宰相,他開國有功,卻從不突出自己;王、魏征以諫諍聞名,他就竭盡全力給他們提供機會;李靖、李世善於帶兵,他就在後方做好後勤支持;每壹個-,他都能讓他們在貞觀時代淋漓盡致地展示才華;他沒有壹項拿得出手的“政績工程”,然而天下人都知道,這個國家少不了他。

時不時要找碴痛罵房玄齡的皇帝李世民,其實對這位宰相的政見極為尊重。有壹次李世民在外巡遊,要任命李緯為戶部尚書,當時房玄齡在京城留守,李世民問京城過來的-,房玄齡對這壹任命有什麽意見。來人回答道,宰相只說李緯的壹把大胡子生得好。李世民壹聽,立刻將李緯改任洛州刺史。貞觀十九年,李世民遠征高句麗,留守長安的房玄齡將壹個告發自己謀反的人送到李世民軍前,李世民壹句話也不多說,“砍了”,並斥責房玄齡“這種人妳應該自己砍掉才對”。

人生終是難免壹死。貞觀二十二年,房玄齡走到古來稀的71歲。在那個時代裏,他已經是活得很長的老人了。高齡帶來的疾病難以克服,房玄齡的身體越來越差。而此時,比房玄齡年輕許多的皇帝也已重病纏身,那太過絢爛的壹生迅速地消耗掉了李世民的壽命。重病中的李世民,讓人把房玄齡擡到殿中,在禦座之側放下,君臣對坐流淚,竟是相視無言。

房玄齡-《晉書》

《晉書》主要以臧榮緒的《晉書》為依據,又采擇諸家舊史和晉代文集中的材料,以及《十六國春秋》、《世說新語》、《搜神記》等書。唐代以前紀傳體的史書中,對於在今天中國境內建立過政權的少數民族的歷史,大都歸入列傳,排在末尾。南北朝時所修史書中,南北政權更是互相貶低,南朝稱北方為索虜,北朝稱南方為島夷。東晉時,各族(主要是匈奴、鮮卑、氐、羌)在北方、東北、西北、西南紛紛建立政權,即五涼(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四燕(前燕、後燕、南燕、北燕),三秦(前秦、後秦、西秦),二趙(前趙、後趙),夏,成漢這十六國。除前涼、西涼外,《晉書》把它們的歷史作為紀傳以外的獨立部分,稱為載記。載記之名始於班固撰述後漢史事,其書已不傳。在二十四史中,載記是《晉書》獨有的體裁,可能即臧榮緒《晉書》中列於紀、誌之間的錄的內容。

《晉書》

《晉書》列傳中收錄不少文章,如劉實傳的《崇讓論》,裴傳的《崇有論》,陸機傳的《辨亡論》,江統傳的《徙戎論》等,對於了解當時歷史都大有幫助。

房玄齡-歷史故事

“醋壇子”的由來

“醋壇子”的由來就是根據房玄齡和其夫人的故事來的。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起兵前久居晉陽,“醋”也成為唐宮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且因皇上喜吃,皇宮儲存極多。據說,唐太宗年間,宰相房玄齡懼內是有了名的。其妻雖然霸道,但對房玄齡衣食住行十分精心,從來都是壹手料理,容不得別人插手。壹日,唐太宗請開國元勛赴禦宴,酒足飯飽之際,房玄齡經不得同僚的挑逗,吹了幾句不怕老婆的牛皮,已有幾分酒意的唐太宗乘著酒興,便賜給了房玄齡兩個美人。房玄齡不料酒後吹牛被皇上當了真,收了兩位美人,想到霸道且精心的妻子,愁得不知怎麽才好。還是尉遲敬德給打了氣,說老婆再兇,也不敢把皇上賜的美人怎麽樣,房玄齡才小心翼翼地將兩個美人領回家。不料,房玄齡的老婆卻不管皇上不皇上,壹見房玄齡帶回兩個年輕、漂亮的小妾,大發雷霆,指著房玄齡大吵大罵,並操起雞毛撣子大打出手,趕兩個“美人”出府。房玄齡見不對頭,只好將美人送出府,此事馬上便被唐太宗君臣知道了。李世民想壓壹壓宰相夫人的橫氣,便立即召宰相房玄齡和夫人問罪。 房玄齡 房玄齡夫人也知此禍不小,勉勉強強地跟隨房玄齡來見唐太宗。唐太宗見他們來到,指著兩位美女和壹壇“毒酒”說:“我也不追究妳違旨之罪,這裏有兩條路任妳選擇,壹條是領回二位美女,和和美美過日子,另壹條是吃了這壇‘毒酒’省得妒嫉旁人了。

”房玄齡知夫人性烈,怕夫人喝“毒酒”,急跪地求情。李世民怒道:“汝身為當朝宰相,違旨抗命,還敢多言!”房夫人見事已至此,看了看二女容顏,知自己年老色衰,壹旦這二女進府,自己遲早要走違旨抗命這條路,與其受氣而死,不如喝了這壇“毒酒”痛快。尚未待唐太宗再催,房夫人舉起壇子,“咕咕咚咚”的已將壹壇“毒酒”喝光。房玄齡急得老淚縱橫,抱著夫人抽泣,眾臣子卻壹起大笑,原來那壇裝的並非毒酒而是晉陽清源的食醋,根本無毒。唐太宗見房夫人這樣的脾氣,嘆了口氣道:“房夫人,莫怨朕用這法子逼妳,妳妒心也太大了。不過念妳寧死也戀著丈夫,朕收回成命。”房夫人料不到自己冒死喝“毒酒”得了這麽個結果,雖酸得伸頭抖肘,但心中高興萬分。房玄齡也破涕為笑。從此,“吃醋”這個詞便成了女人間妒忌的代名詞。 房玄齡-房玄齡碑 唐永徽三年(652)刻,原立於禮泉縣昭陵鄉劉東村東北房玄齡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館。螭首,身首高385厘米,下寬136厘米,厚45厘米。額篆書“大唐故左仆射上柱國太尉梁文昭公碑”。褚遂良揩書,三十五行,行八十壹字。碑上半截存字較多,下部鑿損特甚。房玄齡為唐初名臣。兩《唐書》均有傳。此碑歷來為褚遂良書中傑作。

由於放假,所以斷更了,非常抱歉。

  • 上一篇:周傑倫有壹首歌叫什麽我忘了.但裏面有歌詞是”想偷偷陪妳壹起看星星”
  • 下一篇:圓形白瓷花瓶最適合做什麽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