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胎釉胎體呈白色,但不致密。釉色白藍,細膩光滑,釉層薄且偶有“波釉”,器物足尖。
二、綠料采用國產浙江料繪制圖案。嘉慶早期青花色澤穩定,濃艷,鮮有綻放。此外,淡青花和漿青花占少數。嘉慶後期青花開始出現深色、淺藍色、浮色。
除了傳統的白底青花,嘉慶時期還出現了壹些青花衍生品種,如:青花紅彩畫、青花金彩畫、青花明礬紅彩、青花胭脂紫、青花釉紅、黃白青花等。比乾隆時期的要少得多。
第三,嘉慶青花的造型繼承了乾隆的很多風格,但創新的很少。日常生活用瓷多,大型陳設瓷少,是這壹時期的主要特點。
常見的品種有:盤(圓嘴、大餅嘴、暖盤、高腳格子盤)、碗(碗蓋、高足碗、葵花花瓣型、方角型、折腰型)、杯、蓋盒(圓、腰圓)、燭臺、茶壺、茶碟(海棠型、菊花花瓣型)、蛐蛐罐、貓式熏香等等。
整體來看,嘉慶青花的造型線條不是太柔和,略顯笨拙,沒有雍正青花那麽輕盈,工藝也不如乾隆青花。雖然壹些精美的物件在風格上與乾隆青花幾乎相同,但仍然不夠精細,缺乏精細的工藝。嘉慶民窯的青花更加粗糙。
第四,嘉慶青花裝飾紋樣裝飾題材豐富,明顯受乾隆青花影響。在繪畫技法上,隨著造型的變化,筆法細長流暢,構圖逐漸由繁冗變為稀疏,工筆多於寫意。主要有:束縛蓮、蓮花、碎花、八寶、魚藻紋、八封鶴、龍鳳花、梵文、回文、開篇詩、動物等。其中以龍鳳紋和蓮花紋最為常見。以“清朝嘉慶年制”最多。這壹時期,很多“清嘉慶年”風格的青花茶壺,壹面繪花,壹面直接題寫禦詩。不僅是青花,粉彩瓷器也出現了。
人物不多,主要是嬰戲圖,八仙過海,綠松石人物。兒童戲畫常繪十六字,人物、環境布局與康、雍、甘青花基本相同。畫面多為小朋友玩耍,生動有趣,呈現出壹派活潑歡快的節日氣氛。
五、嘉慶早期官窯青花瓷多寫青花“清嘉慶年制”六篆。嘉慶後期青花多寫楷書,四字六字。字體工整,結構嚴謹。整體上以篆書為主。民窯青花草書、篆書流行,但書寫非常潦草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