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琰(辛柏青飾)登上皇帝寶座,但太上皇仍牢牢地控制著壹切,太上皇犀利目光下,永琰的皇上做得很辛苦,對貪臣和珅(何冰飾)忍氣吞聲,甚至自己心愛的皇後病重他不能守候壹旁,死了他不敢流露悲傷,害怕和珅密報太上皇自己重情寡孝。正是在這種艱難之下,嘉慶看清了釀成吏治腐敗種種弊端,韜光養晦中醞釀矯正父皇晚年偏信和珅造成歪風邪氣。太上皇剛壹辭世,嘉慶就壹舉粉碎禍國殃民的和珅集團,破獲大清立國以來最大壹樁貪汙案,在王傑、董誥、朱珪、戴衢亨等這些賢臣廉吏輔助下,躊躇滿誌地全力整治吏治,消弭社會動亂,提倡精簡節約,蔑視玉石古玩,壹反父皇奢華陋習,開大清壹代帝王勤儉簡樸的先河。嘉慶把吏治腐敗當作心腹之患,殺革降了壹批官吏,取得明顯效果。當壹個個貪汙大案被揭露出來,壹道道彈劾奏折放在嘉慶皇上眼前時,他由震驚變為憂心忡忡,又由憂心忡忡變為恐懼,盡管他了解父皇晚年偏信和珅釀成吏治腐敗,貪汙成風,也決心根治腐敗,但是,當蓋子壹旦揭開,嘉慶皇上看到的不僅是大清有幾個蛀蟲汙吏,而是整個大廈的根基在腐爛。大清不能亡在我的手裏,祖宗的基業不能就這樣衰落,嘉慶皇上祭奠亡妻——皇後喜塔臘氏(傅沖飾)時發出這樣的感嘆。從此,嘉慶不敢象親政初期那樣大刀闊斧地整頓吏治,特別是許多案子還牽扯到父皇的聲譽,壹直生活在父皇的陰影中的永琰,自然不敢觸及有損父皇聲譽的事。匡正弊端後壹度中興之勢成為曇花壹現,反貪愈貪、反腐愈腐,廉吏直臣們見皇上手軟起來,憂心如焚,洪亮吉首先站出來直言時弊,上書《千言書》力主大刀闊斧整頓吏治,說到嘉慶皇上的痛處,也就是大清的痛處。內心負擔很重的嘉慶帝不覺就惱羞成怒,把洪亮吉抓了起來。但當逢迎拍皇上馬屁精官員請奏殺洪亮吉時,心照不宣的皇上卻不默許,只讓將洪亮吉流放新疆,後來連流放也不想了,就讓洪亮吉歸鄉,卻把洪亮吉的《千言書》懸掛在自己的案頭,視為座右銘。其實,嘉慶帝早感覺到這痛處,只是不敢承認罷了,作為大清皇上,嘉慶心裏很矛盾,憂郁煩躁籠罩著他。那些他曾經信賴的心腹大臣,要幺撒手人寰,要幺跌倒在腐敗上,被他親自下令殺掉。他變得越來越“孤家寡人”,越來越孤獨,而水患、官逼民反,甚至起義農民竟然攻占紫禁城,這在大清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奇恥大辱之事壹件件向他襲來。沿海也不安靜,海盜時不時地來騷擾天朝大國,大英帝國想在他統治的帝國沿海“紮根”住下,與他的天朝子民做買賣。嘉慶以秉承祖宗基業為最高宗旨,這樣的事他如何放心得下。更有甚者,夷人竟將鴉片運進天朝港口,不法地方官吏收受賄賂,對鴉片放任自流。鴉片盛行,讓嘉慶帝憂心忡忡,甚至王公八旗子弟吸上鴉片,懈怠公務,連宮裏的太監也沾鴉片。永琰眼看著他統治的帝國開始走向衰敗,也曾意氣奮發過,充滿信心,想守成祖宗基業、盼中興、革弊端、整吏治。終究積重難返,無力阻大山之崩陷,挽狂瀾於既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