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交叉第二根和第三根繩子,保持第壹根和第四根繩子不動。
3.將第壹根繩子和第二根繩子交叉,第壹根繩子在上面,第二根繩子在下面。註意每次按新繩順序從左往右數壹、二、三、四。
4.將第三根繩子與第四根繩子交叉,第三根繩子在上面,第四根繩子在下面。
5.將第三根繩與第二根繩交叉,第三根繩在上,第二根繩在下,編織成初始繩狀,重復前面的步驟,編織成合適的長度。
繩子最早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幾萬年前。當人類開始擁有最簡單的工具時,他們會將草或細小的樹枝擰成繩子。人們用它來捆綁野生動物,系茅草屋,做腰帶系草裙...後來有了“結繩記”,用繩子打結來記錄事件。在文字誕生之前,人們就是這樣記憶事物的。
“繩”字扭的壹面,說明是用草、麻或絲做的,扭成的。在古籍中,除了把繩子理解為名詞外,還經常利用其功能引申出“束縛、約束、限制”等意思,作為動詞使用。
《爾雅》中有壹句“繩即束”,這裏的“繩”字就是束的意思。現代漢語中,“繩”字很少作為動詞使用,“繩之以法”或“繩之以法”是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