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壹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有壹群人他們叫國寶幫,那麽有的人問了,這個國寶幫到底是什麽意思呢?為什麽和國寶聯系在了壹起呢?話說這個國寶幫的人還不簡單呢,有很強的自信,那麽這個國寶幫到底是什麽意思呢?接著往下看吧!
壹、國寶幫”由什麽人組成?
總的來說,國寶幫可以主要分為以下幾個群體:
1、第壹類人群沒有任何鑒賞能力和文物相關知識,僅僅出於對文物古董的喜愛,依靠盲目自信或者道聽途說收購贗品當成國寶。
2、第二類人群具備壹定的文物知識和經驗,但由於自身資源和眼界的局限,接觸的都是贗品,並且由於已經為這些贗品投入了大量財力,從心理上寧願相信自己收購的是真品,不承認花錢買到了贗品,直面失敗。
3、第三類人群本身沒有收藏的意願,他們並不在意藏品的真偽,所謂的收藏品對他們來說只是斂財的工具。有時甚至明知自己受騙上當,為了找接盤俠,直接建立壹個博物館,吸引各方有貸款投資需求的人,這種心理可以說是國寶幫的最高境界。
二、“國寶幫”是如何形成的?
“國寶幫”的形成有壹個過程。
最初,第壹類人群出於愛好在古玩市場中淘貨,因水平不夠往往打眼,這對於他們也是不小的打擊。有壹位“國寶”收藏者曾經坦言,“面對費盡心血收藏來的大批古玩,如果大家都說是贗品,妳會甘心嗎?但這時如果忽然冒出壹個‘同道中人’說妳收藏的都是真品,妳在情感上就會自動將其認同為知己。這樣妳來我往互相吹捧,久而久之,對自己收藏的東西是真品的信心也會越來越強。”
從某種意義上講,“國寶幫”可以說是收藏者之間互相認可的情感聯盟,並不是以科學的經驗和知識為基礎的。
三、“國寶幫”的做局高手是怎樣煉成的?
但情感並不是維系“國寶幫”的終極奧義,其背後的利益鏈條,才是真正的原因。
這是壹場贗品的擊鼓傳花遊戲,每個人既是施害者也是受害者,最早打眼的人會給剛入行的新人進行洗腦,當新人對於歪曲的收藏理論深信不疑時,或者喪失基本良知指鹿為馬時,“國寶”的故事就這樣壹級壹級被流傳了下去。
因此,第壹個問題中的三類人群組成了“國寶幫”內部由低到高的階層。隨著時間的推移,第壹類人群逐漸向第二類人群發展,當他們熟悉了行規和做局時,便生出了野心,不再滿足於僅僅是分享鑒賞,而希望借藏品獲取任何想要的東西。
有的“國寶幫”在全國各省市鄉鎮布下征集線路,各路送寶人經常絡繹不絕,讓旁人看著十分艷羨,同時媒體宣傳鋪天蓋地,各路專家也紛紛為之站臺吶喊,以打通壹條將藏品洗白升值的路徑。
更高級的玩法是放長線釣大魚,將藏品和博物館換成土地資源已經成為壹種熱門現象。“現在博物館成為社會的香餑餑了,政府也不壹定懂。而且越是假的博物館,規模還越大。”壹位業內人士擔憂地表示。
此外,“國寶幫”的做局離不開偽鑒定專家和昧著良心的專家的催化。這種情況下,很多“專家”的言辭都相當含糊,比如用“不錯”、“還好”、“好看”、“少見”、“可以玩玩”、“有點味道”之類的詞語來應付新藏家,由於新藏家缺乏判斷力,往往聽了這些詞就以為可以砸錢投資。
實際上,所謂的“專家”這樣說是因為收藏圈水太深,即便是贗品,他們也往往采取在真假間模棱兩可的中庸說法,這樣天下太平,不會給自己招來麻煩。
四、如何遠離“國寶幫”?
把贗品當作國寶,長此以往,會使人喪失對文化藝術的審美能力和判斷力,經濟財產也會蒙受巨大的損失,“國寶幫”是國家經濟文化發展的巨大蠹蟲壹樣的存在。
從收藏家自身來講,遠離“國寶幫”需要保持理智的收藏心態,切忌鬼迷心竅,草率沖動,自欺欺人。持續積累可靠經驗,提高鑒賞能力。養成反思的習慣,不斷地否定,不斷地確立,直到接近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