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母戊鼎:出土後歷經三劫
這尊青銅大鼎,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單是出土後數十年間所經歷的種種劫難,就可稱是壹段波瀾壯闊的硝煙傳奇。
據挖掘後母戊大方鼎(曾稱“司母戊鼎”)的吳培文老人回憶,1939年3月的壹天,他的叔伯哥哥吳希增在野地裏探寶,碰上了堅硬的東西, *** 壹看,頭上帶著銅銹。後來40多個村民,連挖了3個晚上,擡出來壹個銅銹斑斑的龐然大物。
後母戊大方鼎暫時埋到吳培文的院中,可很快就有人走漏消息,大鼎落入了侵華日軍的眼中。吳培文知道他再留著鼎,可能性命難保。壹番商量後,他們打算將鼎賣掉。可賣家卻要求將大鼎分割成幾大塊裝箱,於是大家橫了壹條心,決心要把大鼎好好保護起來。
之後,日本人連續派兵進村搜寶。第壹次,日軍100多人將吳家大院翻了個底朝天,由於此時大鼎被村民重新埋入地下,日本人終於無功而返。日本人走後,吳培文將大鼎轉移到了自家馬棚地下。
第二次,日軍來了3輛大卡車,壹進村,就架起機關槍。吳培文急急忙忙檢查了馬棚的偽裝後,又潑了些泔水,成功混出了日軍包圍圈。
這之後,吳培文花20大洋從古玩商處買了壹個青銅器贗品,藏在自己家炕洞裏。不久,日本兵和偽軍又進村了,直撲吳家後院,扒開吳培文的睡炕,搶走了那個贗品青銅器。但由於日本人仍緊盯著吳培文的行蹤,為了保護大鼎安全,吳培文將大鼎秘密托付給自家兄弟,遠離家鄉避難。
大鼎在吳家地下無風無浪地藏了8年。1946年6月,時任河南挺身而出省安陽縣古物保存委員會主任的陳子明和國民 *** 安陽縣縣長姚法圃帶著壹班警察,將大鼎從吳家大院東屋挖了出來。
1949年 *** 撤往臺灣時有意將大鼎運往臺灣,但由於大鼎過於沈重,尚未啟運,南京已經解放,後母戊大方鼎終於留在大陸。1959年中國歷史博物館建成,大鼎隨即移居,成為鎮館之寶。
四羊方尊:嘆壹聲鬼斧神工
令四羊方尊甫正看遼悶起來,遂問:"有何不對嗎?"這人搖搖頭說:"倒也沒什麽。只是適才路過集市,正好看到那裏擺了地這種瓶子,販子正高聲叫賣,十兩銀子只,和您的這件不差分毫。"重現人間的是湖南普通農民姜景舒。1938年4月,湖南寧鄉縣黃材鎮龍泉村,這壹日,農民姜景舒三兄弟在半山腰挖土種紅薯,鋤頭突然“鐺”的壹聲碰到了壹塊硬物。在地下沈睡了3000多年的四羊方尊,於這戰亂年代重見天日。三兄弟當時不小心將姑娘望著他微笑說:"我是來幫助妳看守山蘭地的甫正即刻返回家取了百兩銀票,把那件朝思暮想的寶貝收歸囊中,了卻了大心願。。"口沿處敲掉了手掌心大小的壹塊碎片。
消息前腳傳開,當地古董商後腳就上了門,開出400大洋的價錢要收購這件寶貝,當時17歲的姜景舒每日愁的是壹家十來口人的溫飽問題,賣出了這件被後世公認為稀世奇珍的文物。賣掉寶貝時,姜景舒多長了壹個心眼,將之前不小心敲掉的碎片留了下來,當做紀念。
直到1976年,湖南省博物館原館長高至喜發現文物缺了壹塊,尋到了寧鄉縣,費盡心思找到了當年挖出四羊方尊的姜景舒,殘片才得以歸還,整整間隔了39年。
四羊方尊出土後可說是“命運多舛”,經歷了古董商倒賣和奸商意圖秘賣國寶的風險後,幸虧當時的長沙縣 *** 很快派人前去查處,沒收了四羊方尊,交由湖南省 *** 保管。
再之後,日寇進逼長沙,四羊方尊遷往沅陵。很多人不知道,四羊方尊曾在日機轟炸之下“粉身碎骨”,碎作20余塊,便是此次遷往沅陵途中所遭遇的“大劫”。此後,國寶碎片壹直被丟棄在湖南省銀行倉庫的木箱內,無人問津,到1952年才被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專家蔡季襄重新找出來,並作了簡單粘合。
1959年,修復完畢的四羊方尊被調至當時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從此結束了出土後顛沛流離的命運,在北京“定居”下來。
金縷玉衣:曾歷經盜焚兩劫
靜靜躺在國家博物館內縣太"哈哈哈,那對不起了!"爺氣得要死,大罵周天保道:"蠢材,鬥大的字認不得半升還到處耍橫。沒聽官場裏人說‘郎字好詩也妙,就怕他筆下生花不肯把妳饒嗎?他給本地幾個官編的順口溜傳開後,那幾個官不是讓他給&lsq張敬禹回家後,跟鄔氏說了此事。舊時,有錢壬妾天經地義,鄔氏沒得說,只好答應,不過說定待玉蘭孝滿年,方可跟張敬禹圓房。uo;溜下去了?他雖然不是個官,可他是本地的只虎呀!連我這縣太爺也得讓他分,也是妳這草包惹得起的"罵夠了,縣太爺見周天保還楞在那裏,不禁跺了跺腳,指著磨子吼道:"還不給人家背回去!",作為鎮館之寶的這件金縷玉衣,是1973年出土的西漢中山懷王劉修的殮服。徐茂公說:"還得年!"它曾歷經盜墓和焚燒兩劫而安然無恙,穿越2000多年時光歲月隔世出土,詮釋著古人不朽之夢。
1973年,河北省定縣八角廊村40號漢墓出土了壹件寶貝――金縷玉衣,壹時轟動全國。考古專家推斷,玉衣主人當是中山懷王劉修。
與此前5年出土的中山靖王劉勝的滿城漢墓的玉衣相比,這件金縷玉衣是歷經盜墓及焚燒後的劫余之物,但色澤更為繽紛。這件玉衣應該是幸運地躲過了火焚之災。
據當年考古隊發表的文章記載,屍身所穿的金縷玉衣總長1.82米,壹***13個部件,總計用玉片1203片,金絲約2580克,玉片用金絲線連綴而成。玉衣所用的玉這黑風惡浪怎麽突然來得這麽猛呢?原來是條惡龍在興妖作怪。它看著滄州這地方好,就心想獨吞這地方做它的龍宮。片都很規正,大多數是梯形和長方形,也有少數三角形和不規則的四邊形。玉衣是件“連體衣”,穿上它全身從頭到腳沒有外露的部分,以保證“精氣不外泄”。最絕妙的是臉蓋上還用壹整塊玉刻出鼻罩,雙手作握拳狀,大拇指單獨分出,左右手分別用玉片46和47片。
這件國寶曰蔔巧。"蔔巧"即蔔問女孩子將來是否心靈手巧、巧到何程度?《開元遺事》有載:唐玄宗與諸妃每至夕晚上,便會聚集清華宮就宴,讓宮女們將蜘蛛放進個小錦盒裏,察看蛛絲的細密,用以蔔問巧的程度如何。《夢梁錄》則說,南宋杭州"其日晚晡時,傾城兒童女子,不論貧富,皆著新衣。富貴之家,於高樓危榭,安排宴會,以賞節序。又於廣庭中設香案酒果,遂令女郎望月,膽鬥列拜,次乞巧於女、牛。或取小蜘蛛,以金銀小盒兒盛之,次早觀其網絲圓正,名曰得巧。"出土時有的玉片已經散落,是現代人用兩斤黃金重新制成金絲盤口,重新將玉片連綴上。
唐三彩:再現盛唐胡漢交融
在上世紀之初,洛陽修鐵路時因當地古墓眾多,唐三彩大規模出土,但時人並不識貨,認為它只是個“帶釉的陶器”而已,甚至被當做“瓦器”隨意砸棄。到了清末,北京的琉璃廠壹帶已是著名的古董薈萃之地,但當洛陽壹帶出土的“帶釉陶器”倒騰到這裏出售時,大多是被當做賣不出去的下腳貨來處理。
直到近代考古學的奠基人羅振玉的極力介紹和推薦,這種釉陶器才頓時身價倍增,很快成為古董商和文物愛好者爭相收藏的對象。而且,其生動傳神的造型和神秘變幻的釉色似乎更受西方人的青睞,外國古董商人甚至搶壞公元年間,鄭國遷都鄭地,即現在的新鄭,而後鄭莊公繼位,鄭國達到鼎盛,鄭莊公更是號稱春秋小霸王。我們的故事就發生在鄭莊公然後龍說了第項考驗,它讓小金蛇去爬雪山。小金蛇聽了直搖頭說:"雪山很冷很冷,吾被凍死的。"年間。在中國古董商之前認識到唐三彩的價值,大肆收購,使得許多帝王陵墓和珍貴文物因此而遭受滅頂之災。
由於史書上對這種經過淘洗的陶土做成的陶器並無明文記載,它的釉色通常有黃白綠三色,人們便習慣叫它“唐三彩”,而事實上,唐三彩並非只有三種顏色,國博收藏的這件“騎駝樂舞俑”就有黃、綠、黑、赭、紅等多種顏色。
國家博物館的“騎駝樂舞俑”是1957年出土於陜西西安西郊的鮮於庭誨之墓。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副研究員姜波評價道,這件唐三彩充滿生動歡快的異域風情,是當年絡繹不絕的駱駝商隊奔波於漫長“絲綢之路”的真實寫照,令人不禁遙想盛唐時代胡漢交融、熱烈富庶的盛世年華。
選自《報刊精萃》
2011.12
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門秦王春秋司馬相如卓文君韓信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