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迎接新年,早在臘八就做好了準備,買年貨,寫對聯,做年糕。無論節日還是慶典,我們都祈求財富、和平和家庭團聚。春節也不例外。出去的人陸續回來。每個家庭都應該吃團圓飯,喝屠蘇酒,以顯示家庭團結和和諧的相親。
我們必須在春節期間祭拜祖先,緬懷祖先,激勵後代。正月初壹,要在正殿供奉祖先牌位,或懸掛象征祖先的剪紙,擺放供品、蠟燭、熏香等物。除了在中堂和祠堂祭祀祖先外,還有掃墓祭祀,俗稱墓祭,主要是在墳內燒香、祭祀和祭拜。在現代,人們通常去親戚的墳墓祭拜。祭祖結束後,按照歷書所示的吉祥方向,點起燈籠,上香放鞭炮,開門出行,擺放供品,迎接西神。然後人們朝著西神的方向走去,在廟裏燒香跪拜,祈求壹年好運。給喜神的供品多為甜料——紅棗、冬瓜、花生、糖果等。由於春節是壹個吉祥的日子,古代地方官員經常奉承皇帝,所謂的“曹玲的黃金收獲”就是壹個例子。民間也在春節插芝麻。
00在春節期間放鞭炮。鞭炮有著悠久的歷史。原來是用竹關節在火上燒烤,發出很大的響聲,用來辟邪。鞭炮的種類很多,有單響、雙環、三腳炮、二踢腳、多響鞭炮、龍炮、水鴛鴦、老鼠炮、天空炮等等。鞭炮起源於驅邪,後來加入了“舊年”“不來年”等巫術含義,甚至成為祈求平安的象征。但是,燃放鞭炮容易傷害人,汙染環境。現在壹些城市已經禁止燃放鞭炮,所以出現了很多替代品。
新年祝福
春節最突出的壹個特點就是拜年,也叫“踏春”、“探春”。以前,如果主人親戚朋友多,不能前來拜拜,仆人會送上名片或祝福,這是上層社會“博愛”在拜年中的體現。拜年時,拜年者通常會給年輕壹代壓歲錢。民間拜年對上層社會也有壹定影響。明清時期,宮廷中也流行群拜。《點石齋畫報》上的清政府新年團拜,就是上述官方活動的記錄。這項活動仍然受到人們的歡迎。
00 (3)節日活動
春節並不局限於正月初壹,實際上包括了正月裏的很多活動。
00在湘贛交界處的石灣,在農歷大年初壹,我們會從井裏打水,泡茶,燒香,慶祝潑水節。
00年初二,依然是拜年,也是出嫁女兒的省親日,與父母兄弟姐妹團聚,談骨肉之情。但這壹天最突出的活動是拜見財神。北京的五仙寺曾經是人們那天必去祭拜的地方。每家每戶都貼壹幅吉祥畫。有些地方還有跳爐活動。晚上家家戶戶都亮燈。初二依然是有趣的壹天。浙江寧波也叫財神節。每個人都要沐浴更衣,在房間裏祭拜關羽和財神雕像,獻上豐厚的供品,喝財神的酒。
00初三也有很多活動。在杭州,家旁有井的人,早上給井田上香、吃素,除夕夜揭去井上封好的紅紙,稱為“開井”。臺灣省居民認為初三是小年,“紅狗日”,壹般不出門請客。當地民間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結婚的日子。所以半夜不點燈,地上撒米撒鹽,早上還要睡覺,不影響老鼠的喜事。從表面上看,這是為了慶祝老鼠結婚,祈求它們的後代繁衍後代。其實恰恰相反,它利用老鼠嫁女的巫術,把老鼠送出去,防止老鼠在家作惡。本來,老鼠對人是有害的。通常,人們把捕鼠作為壹項重要的任務。這時,人們認為可以通過這些活動來預防鼠患。
00年的第四天是遇見上帝的日子。神仙會下凡,但下午壹定要接神仙。供品有香、食物、水果、鞭炮、燒神、天兵,象征求神。然後眾神騎馬來到人間。
00年第五天是“破五”。過了農歷五月,就可以正式下廚了,人們也可以倒垃圾了,民間稱之為“倒殘土”。初五也是祭祀的日子,人們根據天氣的晴朗來判斷壹年中牲畜的安危。第五天是五路財神的生日,所有的商店都祭祀利市仙官,開放市場,在趙波上掛紅布。
00年初六是送窮日,是重要的節日活動。唐代詩人姚合有壹句詩“三首詩送窮日”,其中壹句寫道:
從2000年到今天,李薩白街在中間。
千萬戶看著,沒人不送窮人。
00豫西正月初五,父母主持把初壹堆起來的垃圾送到村外,說:“窮,窮,窮,妳走吧,我家送不起!”並從麥田裏抓幾把土撒在院子裏,稱之為“迎財”壹些地方已經開始清理廁所。
00臺灣省的漢族人慶祝宋朝的創始人清水的生日。
00年初七,是人的日子,還是人的節日。
00年的第八天也是重要的壹天。民間信仰認為,每個人都有壹個值星的年份,壹年的命運掌握在星的手中。第八天,群星齊聚,要祭拜星王。晚上點燈,做供品,然後散燈籠。湖南、湖北把初八當作“谷日”。北京居民習慣去白雲寺拜見星王。逛廟會、賞花、買玩具、買節日食品,市場裏的糖葫蘆是孩子們的必備。有些地方還在初八。在內蒙古、陜西等地,初八被稱為八仙節。
00年9月9日是玉帝的生日。玉帝又稱天宮、天宮祖、昊天神、玉帝、元始天尊,是道教的最高神。所以農歷九月初九要講究和諧,不能得罪神靈。
00年第10天,為“石頭的生日”,河南必須拜石頭,為孩子認“石頭爸爸”。廣西岑溪慶祝元宵節。另外,正月十壹,河南寶豐過馬街集市;12日,山東惠民通過胡集書展;13日,安徽繁昌通過六龍會議;14日,浙江紹興白虎節流行。正月二十五日是補位節,流行祭祀位神。
00 (4)玩鬼
傳說在春節期間,天神會回到天上來報告他們的工作。這時候就會出動各種鬼怪作惡,禍害百姓。所以春節期間有壹系列驅鬼避邪的活動,禁忌還是很多的。
驅魔人是鐘馗。鐘馗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傳說唐在夢中見到壹個抓小鬼,就是鐘馗。他生前武功未果,死後卻懷揣夢想,決心消滅天下妖魔鬼怪。唐明帝壹覺醒來,命畫師吳道子為鐘馗畫像,此事不脛而走。因此,在除夕或春節,家家戶戶都掛鐘馗的畫像,以此來拯救鬼魂。民間還有個傳說,鐘馗娶了妹妹。有些地方的鬥鬼驅魔會壹直進行到月底。還有很多春節辟邪的裝飾畫,比如門神,其中以文武門神為主。
從00年開始,春節貼虎畫鳳畫,或者剪壹些紙雞,貼在門、窗、墻上。上述剪紙壹般都是各種公雞宣告黎明的形象。民間認為,雞可以預示黎明,辟邪,還可以賺錢。民間有句話叫“家家戶戶貼壹只雞,人人加壹個官。”春節也要掛桃字。後來在掛桃符的基礎上,發展成對聯。民間也喜歡貼放牛的圖片,象征世界和平。山西推廣母親女神概念防震。
春節有很多禁忌,比如女性不出門拜年,說“不進門”;初壹的女性不允許回父母家;不允許孩子哭;老少都不該說不吉利的話;鄰居不能吵架;不要損壞工具和家具;不能請醫生;初壹到初四,不能動針和剪刀;不會掃地;過年不能吃粥,等等。
00 (5)娛樂
春節不僅是祭祀神靈的日子,也是娛樂活動最多的壹天。古代有許多流行的玩具和遊戲,如白戲、柳波、拋鍋、耍猴、打魚、踩高蹺、起球、踢毽子、玩木偶、打陀螺、騎竹馬、鷹抓雞、鉤藏、雜技、打牌,到了現代則有擲骰子、推牌九、打麻將、四色牌、小歌謠拋、促銷計劃等等。滿族、朝鮮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回族、東鄉族、土族、裕固族、錫伯族、彜族、白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納西族、景頗族、阿昌族等少數民族也很喜歡過春節。
縱觀春節活動,都是辭舊迎新,祈求更好的生活,包括人口興旺,莊稼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