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壺,讀作hú,象形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本義指盛液體的大肚容器,古代主要用來盛水和酒;引申可以指古代宴請賓客時的娛樂設備,古代滴水計時設備等。
2、壺,象形。甲骨文形似酒壺,上有蓋,下有座,中間有腹,有的有耳。從形、音、義三個方面可以看出,器物的“壺”是模仿植物果實“葫蘆”的形狀,音義皆因之。金文的形制與甲骨文大致相似,或從“矛形”(手),或從“金”。
3.文學上的例子有“尊胡”、“胡寶”、“呂胡”、“Xi胡”、“飲酒胡”、“夷戶”等。小篆的形制由甲骨文和金文演變而來,有酒壺之形。李凱文字由小篆演變而來,酒壺的形狀已經看不到了。現代漢字簡化時,把“壺”按草書簡化為“壺”。
4.本義指盛液體的大肚容器,古代主要用來盛水和酒。《荀子勸學》:“不循(循、行)禮、憲,以詩、書為例不得,以葛春、小米為例不得。”引申也指古代招待客人時的娛樂器械,把箭扔進鍋裏叫“扔鍋”。
鍋的構詞與解釋
1、茶壺:指盛茶葉的陶瓷或金屬容器,壹般有手柄或提梁,從中可以倒出茶葉。
2.酒壺:指盛飲料的陶瓷或金屬容器,通常有手柄或提梁,可從中倒出飲料。
3.水壺:指盛熱水的金屬容器,通常有手柄或提梁,熱水可從其中倒出。
4.壺蓋:指壺的頂蓋,通常可以打開用來加茶、倒水或清洗壺內。
5.壺嘴:指壺的出水口,壹般位於壺的頂部或側面,能把壺內液體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