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兄弟四人,夏之時排行老二,外號俗稱夏老二,江湖人稱夏二哥。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入自貢私立樹人兩等學堂讀書。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東渡日本,進東斌學校步兵科學習軍事。1905年8月,在友人的介紹下,夏之時在日本加入了孫中山先生創建的中國同盟會。清光緒三十四(1908年)年初回川,在川邊及西藏等地從事軍事勘查和測繪工作。後任新軍17鎮步兵排長。 自中法戰爭後,中國西南門戶被列強打開,鐵路築路權壹時間成了西方覬覦的肥肉 。英法等國都先後派出工程技術人員到雲南、四川勘探鐵道線路,法國包攬的滇越鐵路於1904年動工 。就在1904年,四川總督錫良上奏朝廷組建川漢鐵路總公司 ,全川人民無論老幼男女,極貧者除外,都成了股東。1907年,川漢鐵路又由自辦改為商辦,公司章程規定不得吸納外國資本,然而列強卻聯手向清廷施壓 。1909年,英、法、德三國迫使張之洞簽了川漢、粵漢鐵路借款合同草約,美國隨即提出“利益均沾”,日本也趁火打劫欲牟取中國西南的鐵路利益 。1909年5月,清廷發布上諭,宣布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並與英、美、德、法四國銀行團簽訂了600萬英鎊的借款合同 。這無疑是使四川百姓多年來積累的股本化成了烏有;朝廷強制將鐵路收歸國有,激起了川路股東代表的堅決反對 。1909年6月17日,四川正式成立保路同誌會,立憲黨人蒲殿俊、羅綸被推為正副會長 。緊接著全川各地各行業也都先後成立了保路同誌會。同誌會原定方針本是“和平爭路”,清廷則回以“實力彈壓” 。在此情況下,革命黨人聯絡各地袍哥首領於1909年8月4日在羅泉召開“攢堂大會”,決定組織保路同誌軍展開武裝反擊 。在省城,1909年8月27日,開始實行罷市、罷課,行動迅速波及全川 。然而清廷非但不反思,反而變本加厲,壹方面電令趙爾豐切實彈壓,另壹方面又令端方急率兩標精銳鄂軍入川。1909年9月7日,是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俗稱鬼節,趙爾豐設計誘捕了蒲、羅等九位保路領袖,市民湧到督院衙門請願,卻遭到衛隊瘋狂槍擊,當場打死32人,傷無數 。革命黨人曹篤、朱國琛利用“水電報”迅速向各地報警,數天後,各路同誌軍開始圍攻省城 。趙爾豐頓時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境地。湖北新軍發動武昌起義成功的消息傳到四川,極大地鼓舞了革命黨人的意誌,使他們加快了舉事的步伐。龍泉驛起義的槍聲就在這關鍵時刻打響了 。夏之時是龍泉驛起義軍的真正靈魂 。 宣統三年(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興起。1911年10月初,四川總督趙爾豐為了撲滅火勢日烈的保路運動,組建東路衛戍司令部,調部隊駐守龍泉驛,10月22日(九月初壹),他率步兵壹隊隨東路衛戍司令駐防成都市龍泉驛。
1911年11月5日夜,策動駐龍泉驛新軍步兵3排,工兵、騎兵、輜重兵各1排***230余人起義。起義士兵殺清軍東路衛戍司令魏楚潘,槍傷教練官林紹泉,他挾林同行,即夜率兵東下。
龍泉驛兵變的消息傳到省城,趙爾豐急令十七鎮統制官朱慶瀾派兵鎮壓。於是朱慶瀾派管帶龍光率領壹營新軍迅速向龍泉驛開來……
夏之時原本打算帶領革命軍開到川南自流井去協助曹篤攻打鹽務巡防軍,建立川南革命政權,卻不料,端方帶領的鄂軍先頭部隊壹個營已抵達資州,擋住了南下去路。在前堵後追的嚴峻態勢下,夏之時決定揮戈東指,轉道去川北,因為那裏的革命黨人曾省齋正在策動大川北獨立。革命軍來到距樂至縣城約30華裏壹個叫放生鋪的地方,截獲了壹份軍郵,得知樂至縣城有壹個330多人的混成支隊。夏之時遂率領騎兵打頭陣,冒充省城派出的援兵叫開城門。革命軍沒費壹槍壹彈就占領了縣城,並將城中駐軍悉數收編,隊伍壹下就壯大至近壹標的人馬,並且是步、馬、炮、騎、輜五個兵種齊全。
為了提高士兵的革命認識,夏之時集合全軍作了壹次思想動員,熱情洋溢地宣講了孫中山的民族、民主革命理想。士兵們明白了起義的目的,紛紛表示願意追隨革命。於是,夏之時帶著這支臨時組成的部隊繼續前進。此時,身後的追兵正步步逼近,而遂寧壹帶又有巡防軍重兵把守,北去的道路已經被堵死。夏之時決定帶部隊迂回安嶽縣繞道北上。
部隊行進到安嶽縣城外壹所小學校休息時,壹個名叫王誠的青年教師得知來的是革命軍,興奮地向夏之時報告了城中的情況。原來安嶽縣城沒有駐軍,且老同盟會員王孟蘭奔走革命多年,今正欲率全城紳士反正,無奈遭縣太爺反對,雙方僵持不下。
革命軍的到來,打破了城中僵局。縣太爺裹印而逃,王孟蘭大開城門迎接夏之時入城。革命軍在安嶽縣得到了休整。在王孟蘭的幫助下,部隊進行了整編,撤了林紹泉的總指揮之職,正式推舉夏之時為總指揮;士兵剪了辮子,領了軍餉;加之夏之時、王孟蘭的演講、教育,部隊士氣空前高漲。此時,追兵管帶龍光又派人送信來,暗示夏之時危險已過,可以放心謀劃了。原來這位龍光亦是軍中秘密同盟會員。
王孟蘭建議夏之時繼續往東去重慶,因為那裏的革命黨人已經做好起義準備,並策反了巡防營、水道巡警。只要夏之時部隊壹到,重慶立即就可以反正。夏之時采納這壹建議,於是王孟蘭修書壹封,派王誠火速送到重慶。重慶同盟會領導人張培爵、楊庶堪等人接到來信,大喜過望。當即決定與夏之時部裏應外合。3日後,兵抵潼南,乘舟而下,直抵江北黃桷樹。夏軍來到,重慶革命黨人有了武裝憑借,精神為之振奮。1911年11月21日,派朱之洪前往與夏會商獨立事宜。於是夏軍兼程進抵浮圖關。
1911年11月22日上午,他率師舉著上書“中華民國”、“復漢滅滿”和“保教安民”旗幟,整隊入城。當夏之時率領壹千多軍容整齊的革命軍風塵仆仆向城裏開進時,全城已經掛出了白旗;而腰粗氣壯的革命黨人也領著敢死隊員,別著炸彈,威風凜凜地向朝天觀走去。此時的清廷官吏川東道朱有基、重慶知府紐傳善、巴縣知縣段榮嘉等早已嚇得魂不附體。當天,重慶宣布獨立。革命黨宣布成立蜀軍政府,推張培爵為都督,夏之時為副都督,通電全國,宣告重慶獨立。
重慶獨立對於全川產生了巨大影響。1911年11月27日,駐資州鄂軍捕殺了端方兩兄弟。川北、川南相繼獨立。省城的趙爾豐見大勢已去,在提出壹系列苛刻條件後,表面上將政權交給蒲殿俊,卻在暗中指使兵變。
蜀軍政府成立後,組建步兵七標和壹個炮兵營,1911年12月,蜀軍政府派夏之時率師討伐趙爾豐,後得知趙爾豐已於1911年12月22日在成都被誅,乃停止西征。
西行前,改編蜀軍各標為三路支隊,蜀軍總司令林紹泉接到兼任北路支隊長任命後,以為支隊長官位低,是免去其司令官職,即謀叛亂。蜀軍政府召集黨人及各部院長及軍官臨時會議。適黨人吳玉章由內江至渝,即推選吳玉章擔任臨時會議主席。會上夏之時發言:中外軍制,支隊長乃分道出師之領隊官,名位不卑,且任命書也未取消其司令官位,仍佩帶司令關防,是司令及出師加支隊長名號,事權不為不重,委任不為不專。林紹泉平日跋扈,今更背妄,外樹黨羽,密謀奪權,已查得證據數件。林紹泉知已敗露,自服其罪,吳宣布,按軍律當處死。之時以林自龍泉驛後,贊襄軍務有微勞。按都督特赦令,將林押解湖北原籍。此後,由他兼任蜀軍總司令。林案處理之次日,即逮捕與林紹泉勾結謀反的標統彭伯淵、周少鴻等處以死刑。不久,傳聞清政府派重兵進攻潼關,滇、黔通電推舉他為北伐軍總司令官,不數日,奉南京陸軍部長黃興電令,西北統壹,取消北伐。
1911年12月31日,他與張培爵審訊“成都血案”劊子手、清總督署營務處總辦田征葵,宣布其罪狀,斬首示眾。 民國元年(1912年)3月12日,成、渝兩軍政府合並。他任重慶鎮撫府總長。5月7日,堅請辭職,再度赴日留學攻軍事。四川軍政府準予辭職,贈遊學費銀三萬元,以酬其勛。同年夏,在上海秘密從事反對袁世凱活動。2月7日,參與上海革命黨人討袁起義。“二次革命”失敗後,逃亡日本。3月7日,在東京參加中華革命黨。
民國5年(1916年)6月,袁世凱死,他返回四川。民國6年,護法軍興,受唐繼堯委為四川靖國招討軍司令兼川東宣撫使。12月。率貴州遊擊軍兩營攻走駐合江的川軍壹師邱玉華梯團,進駐合江。民國8年(1919年)初,率部到成都大面鋪,交熊克武收編。民國10年(1921年),見軍閥無義之戰,爭紛不止,心灰意懶,遂解甲歸田,在成都創辦錦江公學,任董事長。
民國4年(1915年)3月4日,張培爵被袁世凱殺害,他“篤於患難生死之誼”,對烈士家屬多方照顧,後迎娶張培爵三女張映書為長媳。民國28年,自費出版《張列五遺劄》,以資紀念。四川護法失敗後退出軍政界,隱居成都辦學,1928年赴滬就醫。1938年為躲避日軍,返回四川合江,研究佛學及文物古玩,曾任合江縣佛教分會常務委員、法王寺佛學院院董及合江縣銀行董事長。 1949年合江解放後,夏之時離開成都回到故鄉合江居住,擔任合江縣治安委員會委員。1950年,土匪暴亂,受人民政府副縣長之命,寫信動員匪首夏西夔投誠。但隨後夏之時卻在鎮反運動中被錯誤逮捕,1950年10月6日以“組織策劃土匪暴亂”的罪名被槍決,槍殺於合江縣城關鎮,時年63歲。1987年11月,四川省合江縣人民法院受上級指示,對夏之時案進行了認真復查,認定夏之時無罪,進而簽署判決書,為其平反昭雪,宣布恢復其辛亥革命人士的榮譽。
2010年4月21日,經四川省委統戰部同意,夏之時的墓葬從合江縣遷回成都市磨盤山公墓功勛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