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夏代裝飾品介紹,金屬耳環在夏朝時期就已有了

夏代裝飾品介紹,金屬耳環在夏朝時期就已有了

夏代的服飾已有了尊卑之分貴族的服飾非常華麗,貴族的首飾制作精美。那裏的人們似乎特別喜愛用艷麗的綠松石作為裝飾。綠松石的色彩藍得像天,綠得像海如同雨後的清新植物,象征著和平和生命。

當時已經有了最早的青銅器和最早的綠松石器作坊,綠松石的加工已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2002年發現的二裏頭文化早期的壹座貴族墓中,在墓主人的骨架上,由肩部至髖骨處斜放著壹件大型的綠松石龍形飾,在龍尾的下方,還有壹件綠松石條形飾。整條龍形飾總長70.2厘米,由兩千余片各種形狀的綠松石片組合而成,每片綠松石的大小只有0.2~0.9厘米厚度僅0.1厘米左右。它制作之精,用量之大,令人驚嘆。這座墓葬是迄今已發現的二裏頭時代最高等級的貴族墓之壹,墓主人是壹名年齡三十多歲的成年男子。他的手邊還有壹件銅鈴。

約在夏時期,周邊西北地區的先民已懂得利用黃金和白銀加工成純粹的裝飾品。在甘肅玉門火燒溝墓葬中出土的金、銀鼻飾,是我國最早的人工黃金、白銀飾品。

壹、束發與插笄

夏代地處中原,人們喜歡將頭發聚結於頭頂或腦後,再用算來插發固定。笄是束發的必需品。《鹽鐵論·散不足》中記載:頭插骨笄、耳墜象牙耳飾的骨笄象珥是當時貴族頭飾中的主要裝飾。夏代的笄多用較好的骨料制成,式樣雖然簡單,但做得很工整,磨制精細的骨笄表面有著柔滑的光澤。笄首以圓頂居多,常見的還有錐形及個別的平頂和連珠形。山西陶寺發現的壹枝骨笄,是壹位高貴女子的飾品。磨制精細的骨笄上鑲著玉首並嵌有綠松石作為裝飾,是陶寺出土的骨算中最為精美的壹件。在壹些大中型的貴族墓葬中,墓王的頭上有的還插有玉梳與石梳。在河南偃師二裏頭文化遺址中,通體磨光的圓 柱體玉笄,出於墓主人的頭蓋骨上。在壹些小貴族的墓葬中,墓主全身的裝飾往往只有壹支骨笄而已。但在出土中也有頭上同時插有多枚發笄的現象。

二.金屬耳飾

夏朝已經開始有了金屬耳環。河北蔚縣夏商文化遺址出土的壹枚耳環是以青銅制成的樣式十分簡單,僅用較粗的銅絲彎曲而成。銅絲的壹端被錘打磨尖可穿過耳垂。這是迄今所見年代最早的耳環。該遺址的年代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相當於夏朝。青銅制品的出現,使制作首飾的材料有了新的突破。特別是這種金屬耳環,是以後各時期人們喜愛的壹個種類。

三、項鏈與胸前裝飾

夏代的貴族十分註重前胸部位的裝飾.他們常常這樣打扮:

—種是戴著純粹由綠松石串成的項鏈這在大中型的貴族藍葬中十分常見。如1980年在河南偃師二裏頭遺址壹處曾遭盜掘的墓葬中,仍發現有200余件綠松石管和綠松石片的小飾件。1981年發現的壹座貴族墓中,也出有壹串由87顆綠松石組成的穿珠項鏈。1984年的壹座有隨葬銅爵等物的墓內,綠松石串珠達150顆。這類綠松石串珠的組合排列很有規律,壹般是將較大的珠飾放在胸前,兩邊逐漸由大及小排列有序。

另壹種是佩戴綠松石與陶珠混穿的項鏈,或是純粹由陶珠制成的項鏈,再就是貝殼串飾、骨珠或骨環制成的串飾。在山西襄汾縣陶寺的202號墓中,墓主的頸部就戴著數圈這類項鏈,***穿系了1164枚骨環。另外還有許多作為裝飾的墜飾,這在二裏頭文化種較為常見。

第三種很特別。在河南省偃師二裏頭遺址中,墓主的胸前多發現有用綠松石片鑲嵌制作的獸面紋銅牌飾。在壹座貴族墓中,墓主脖子上戴著兩件精工磨制的綠松石管串飾,胸前有壹件月200多塊綠松石片鑲嵌的獸面紋銅牌飾。圖案的組合精巧,極富裝飾效果。它的背面粘附著麻布紋,可能原先是衣服上的花飾,也可能是項鏈三的墜飾。這樣的牌飾在同壹地區陸續被發現,位置也多在墓主胸前,有的還與銅爵同墓出土,說明墓主顯赫的身份。這種極富特色的飾物不僅顯示了夏代中晚期的高度文明,對研究青銅鑲嵌的起源和制作工藝也有特別重要的價值。有趣的是,三星堆出土的牌飾竟與這類銅牌飾有很多相似之處。

  • 上一篇:國外陶藝的發展過程
  • 下一篇:田甜古玩市場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