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大同市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氣候情況,著名景點的主要產品

大同市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氣候情況,著名景點的主要產品

大同市位於該省北部,內外長城之間,是大同盆地的中心。是山西省第二大工業城市,山西省北部晉冀蒙三省(區)縣交通樞紐,山西省北部門戶。自古以來就是軍事重鎮和戰略要地。

全市總面積14176平方公裏。總人口為298萬(2003年)。市區內的市人民政府迎賓西路。郵政編碼:037008。代碼:140200。區號:0352。

大同下轄4個市轄區和7個縣。即市區、礦區、南郊、新榮區等4個區和陽高縣、天鎮縣、廣靈縣、靈丘縣、渾源、左雲縣、大同縣市等7個縣。

大同,邊陲古城,中國北方歷史文化名城。曾是京華三代兩朝重鎮。它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早在舊陶時代,中華民族的先民就在這裏繁衍生息,夏商周分屬冀州和並州。戰國末期,開始統治郡縣。公元前三世紀,大同已建城,著名的趙李牧建了烽火臺和部分長城。西漢初,大同稱平城縣雁門那。公元398年,北魏遷都平城(今大同),建都96年。在這壹時期,大同曾大力修建了數百座城市、宮殿和祠堂,聞名中外的雲岡石窟就是在這壹時期發掘的。北齊天寶七年,改名恒安鎮,雲中郡位於北周。隋朝,雲內縣改為冀州縣。唐初定襄縣、雲中縣得名,初屬雲州治天寶、大同軍治。大同縣建立於遼代十七年,稱西京為遼金都城。元二年雲中縣並入大同縣。明、清兩朝均設大同府。大同建於1949年,隸屬察哈爾省,1952年劃歸山西省。1993年7月,原雁北地區撤銷,原雁北地區所屬的左雲、大同縣、陽高、天鎮、渾源、廣靈、靈丘等部分縣統壹歸大同市管轄。

這座城市三面環山,皇家河縱貫南北。中南部有壹片廣闊的平川(大同盆地)。整個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約1000米。這個山區可分為南、中、北三部分。南部山區地勢險峻,主峰塔爾山海拔1714m。大同煤田主要分布在這裏。中部山區,最高峰是大鐘山,海拔1417米,是大同中部的制高點。北部山區山巒交錯,坡深坡陡。最高峰銀杏山海拔1565米,野古嶺海拔1201米,與東南的馬普山形成大同的北部門戶,也是京包鐵路的咽喉。西北丘陵山地縱橫交錯,溝谷縱橫,地形復雜。境內主要河流有雨荷河、十裏河、口泉河和泥河。雨季河水暴漲,平時水量極少。較大的水庫有趙家窯水庫和石家寨水庫。城區和礦區水源充足,山區部分村莊飲水困難。這個城市氣候幹燥、寒冷、多風,溫差大。年平均氣溫6.4度,月平均氣溫-11.8度,7月平均氣溫21.9度,年平均降雨量約400O mm,初霜凍期在9月下旬,無霜期約125天。

全市現有耕地801.7萬畝,占總面積的31%。主要種植谷子、玉米、土豆、小麥、小麥、胡麻、蔬菜等。因為市內丘陵山地多,無霜期短,雨量稀少,所以農業不是很發達。

該市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石灰石、高嶺土、耐火粘土、石墨等。其中煤炭儲量最多,是壹種煤質好、發熱量大的優良動力煤,被譽為“工業面粉和大米”。著名的“大同煤田”,總面積65,438+0,700多平方公裏,是中國主要煤田之壹,可用於電力、焦化、化工和民用。該市主要工業有煤炭、電力、機械、建材、化工等。大同礦務局原煤年產量3000多萬噸,占全市原煤產量的四分之三,居全國首位。此外,山西柴油機廠、大同水泥廠、大同機車廠都是國有骨幹企業,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大同西部雲崗溝四臺溝礦是我國自行設計的特大型礦井,年產原煤500萬噸。大同二電廠是京津唐城市供電基地之壹。

大同交通發達,位於同蒲、鮑靜、大秦鐵路交匯處。它是晉冀蒙三省(區)的交通中心,也是北京經烏蘭巴托到莫斯科的國際鐵路線的重要聯運站。大秦鐵路是我國第壹條重載煤炭運輸的鐵路專用線,有口泉、雲岡兩條支線連接市區和各大煤礦。大同市有七條對外公路,分別與京、包、太、保、左、豐鎮相連。另壹條通往塘沽的大唐公路正在建設中。境內還有多條縣鄉級公路,構成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

大同歷史悠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壹,文物古跡眾多。雲岡石窟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善化寺;上下華嚴寺等。

大同市行政區劃

大同面積14176平方公裏,人口298萬(2003年)。

市區46平方公裏,人口58萬。郵政編碼037008。區人民政府位於迎賓西路30號。

礦區面積62平方公裏,人口44萬。郵政編碼037001。區人民政府位於王馨平銅泉西路248號。

南郊區面積966平方公裏,人口28萬。郵政編碼037001。區人民政府駐五壹路。

新榮區面積1.006平方公裏,人口1.654,38+0.000。郵政編碼037002。

陽高縣面積1.678平方公裏,人口29萬。郵政編碼038100。縣人民政府駐龍泉鎮。

天鎮縣面積1.635平方公裏,人口21萬。郵政編碼038200。縣人民政府駐玉泉鎮。

廣靈縣面積1.283平方公裏,人口1.8萬。郵政編碼037500。縣人民政府駐胡荃鎮。

靈丘縣面積2720平方公裏,人口23萬。郵政編碼034400。縣人民政府駐武陵鎮。

渾源面積1965平方公裏,人口35萬。郵政編碼037400。縣人民政府駐永安鎮。

左雲縣面積1314平方公裏,人口14萬。郵政編碼037100。縣人民政府駐雲興鎮。

大通縣面積1501平方公裏,人口17萬。郵政編碼037300。縣人民政府駐西平鎮。

*本區地名數據截至2005年6月5438+2月;面積和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2005)》,人口是截至2003年底。*

大同市區

該市位於大同市中心,東臨雨荷河,西接南郊的馬俊英和王萍鄉,南接南郊的東河和石莊鄉,北接南郊的白馬城和安家村鄉。總面積46.129平方公裏。總人口為60萬(2004年)。

區人民政府位於迎賓西路30號。郵政編碼:037008。代碼:140202。區號:0352。

市區轄14街道:南關街、北關街、東街、傑西街、南街、北街、新建南路、新建北路、大慶路、新華街、西花園街、老平望街、李向陽街、振華南街。

大同礦區

礦區位於大同市西南部。總面積62平方公裏。總人口為440 000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位於王馨平銅泉西路248號。郵政編碼:037001。代碼:140203。區號:0352。

礦區轄24個街道:新生街、王馨平街、煤峪口街、永定莊街、童家梁街、四老溝街、忻州窯街、白東街、燕崖街、瓦金灣街、金華宮街、馬脊梁街、大鬥溝街、王村街、蔣家灣街、新泉路街、民生街、口泉街、馬脊梁街。

解放初期,礦區是大同市第五區。1950年3月撤銷五區,改為“口泉礦區辦事處”。1951 4月更名為“口泉礦區人民政府”。1954年5月,口泉礦區更名為口泉區,下轄11街道辦事處,134個村,轄市區和郊區27個鄉鎮。1958年,大同市劃歸雁北專署領導,口泉區和市區、郊區、古城、懷仁區、雲崗區* * *管理24個公社,601個自然村。1965年,大同市從雁北劃出,大同、懷仁兩縣劃歸雁北,市區、口泉區* * *轄13公社,182村劃歸大同市。1966年5月,市區和口泉區所轄農業區劃出,形成郊區,口泉區轉為以市區工作為中心。1970至10,大同劃歸雁北領導,轄市區、礦區、南郊、北郊四個行政區。礦區受大同礦務局和大同市雙重領導。65438至0979年,口泉鎮、徐幫虎街、南郊所轄部分工業企業劃歸礦區,同時改變“政企合壹”的管理體制,礦區脫離與大同礦務局的隸屬關系。1980年2月,礦區直屬大同市領導,形成礦區與南郊交錯格局。

大同市南郊

南郊區東鄰大同縣,南接懷仁縣,西接左雲縣,北接新榮區。總面積966平方公裏。總人口為280 000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位於五壹路,郵政編碼030001。代碼:140211。區號:0352。

南郊區轄3鎮7鄉:古店鎮、高山鎮、雲崗鎮、口泉鄉、王新鄉、水泊廟鄉、馬雲營鄉、西韓嶺鄉、王萍鄉、鴨兒崖鄉。

顧店鎮

管轄範圍:古店村、北宋莊村、聖水溝村、馬站村、北羊坊村、珊迪吳村、古山村、北魚澗村、荀子溝村、趙家窯村等

高山鎮

轄區:小窯頭村、羅家新窯村、段家小村、南辛莊村、南辛村、馮子健村、馬脊梁村、苦樹村、東店灣村、燕子山村、桃白溝村、白堂子村、小三溝村、黃土溝村、窯東村、南溝村、萬家嘴村、新莊村、南陽路村。

雲崗鎮

轄:雲崗村、吳官屯村、蔣家灣村、白廟村、大南溝村、三道溝村、榮華竈村、劉官莊村、邢王莊村、李莊村、石頭村、村、喬圩屯村、赤庫林吉村、馬村、水泉村、村。

泉口鄉

管轄範圍:口泉村、回回村、童家梁村、銀堂溝村、曹家窯村、四老溝村、鄭家嶺村、白洞村、永定莊村、裏南溝村、店村、韓家窯村、趙家小村、米莊村、羅裏灣村、大路新莊村、新寨村、堡子店村、墻架堡村等。

王新鎮

轄區:艾蕪村、永久村、解放村、新華村、先鋒村、和平村、新民村、永寧村、王新村、新中村、紅旗村、新泉村、新勝村。

水泊泗鎮

管轄範圍:水泊廟村、石家宅村、寺莊村、李海村、肖家寨村、東墳村、西墳村、牛莊村、莊妍村、泉寺頭村、金家灣村、馬家小村、子家村、古城村、馬家堡村、曹福樓村、齊家坡村、小南頭村、四兒村、沙家村。

馬俊英鎮

轄區:馬俊英村、小站村、五裏店村、宋莊村、楊河坡村、上黃莊村、下黃莊村、安家村、小什字村、白馬城村、陳莊村、田村、東河河村、西河河村、支家堡村、周家店村、坊子村、新田堡村、十裏鋪村等

西漢嶺鎮

轄區:西韓嶺村、東韓嶺村、東小河村、小臺村、費村、泰山村、馬新莊村、魏辛莊村、童家灣村、茶坊村、北村、南村、南灣村、高店村、謝店村、姚莊村、馮莊村。

王萍鎮

轄區:王萍村、駝皮村、王家園村、石莊村、馬營村、三井村、煤峪口村、石巖村、新洲窯村、大北溝村等

雅爾雅鎮

轄區:鴨兒埡村、長流水村、魏家溝村、馬林澗村、喬村、興盛溝村、雙井溝村、盤道村、高坨村、黑流水村、王村、紅米溝村、官窯村、老窯溝村。

大同市南郊區成立於6月1970,10。因區政府位於大同市西南,所轄土地以南郊最廣,故名南郊區。1949年5月大同解放後,早期的郊區和鄰近的廠礦、村莊,歸壹、二、三、四、五區和礦區管轄。1952改為市區、口泉地區、郊區管轄。1958後,轄市區、口泉區、郊區、古城區、懷仁區、雲崗區。1966年5月,大同市郊區成立,以市農機局和市區、口泉區的農村為行政區。1970 10,撤銷郊區,建立南郊。

大同市新榮區

新榮區北接長城,南接內蒙古自治區,東與陽高縣、大通縣接壤,西與左雲縣接壤。總面積1006平方公裏。總人口為110000 (2004)。

區人民政府駐地郵政編碼:030002。代碼:140212。區號:0352。

新榮區轄1鎮6鄉:新榮鎮、布魯堡鄉、郭家窯鄉、花園屯鄉、西村鄉、上深澗鄉、堡子灣鄉。

新榮鎮

管轄範圍:新窯村、上幹溝村、新勝溝村、裏廠溝村、外廠溝村、宗高墩村、新榮村、李大頭村、王堂窯村、小官窯村、潘溝村、陸家溝村、安樂莊村、光明村、前井溝村、丈布代溝村、後井溝村、龐家窯村、下幹溝村。

破爐堡鎮

轄區:火石溝村、布魯堡村、東王莊村、彭場村、裴家窯村、高象臺村、黃土口村、烏石窯村、山前莊村、王屯村、巴頓村、深水塘村、劉家窯村、西王莊村、覃健村、劉墩村、李橫窯村。

郭家窯鎮

管轄範圍:郭家窯村、半坡店村、紅溝梁村、二隊地村、東張石窯村、東曲村、熱夫門堡村、夾石堆村、二隊窯村、二道溝村、丁亮村、菜園溝村、賈家屯村、陸家窯村、東升莊村、朱馬堡村、磚樓溝村、二十五村、四村。

花園灣屯

轄區:青羊嶺村、花園屯村、錢景村、勾尖寨村、楊耀村、葦子灣村、清泉村、金溝窯村、馬莊村、太平莊村、斜石莊村、魚鳧村、張誌英村、徐幫虎村、鎮川堡村、萬泉莊村、西寺村、三裏橋村、鎮川口村。

西村鎮

管轄範圍:西村、沙河村、五七村、謝場村、石村、新站村、東村、夏莊村、白山村、幹莊村、戶部村、陸貞村、李花莊村、七裏村、合生莊村、支家堡村、雞窩尖村、對九溝村、大姚山村等

上深澗鎮

轄區:上神尖村、下神尖村、蔡家窯村、蔡店村、張大人村、石家窪村、劉中村、劉安窯村、王璋莊村、馬家村、後所溝村、姚謙村、新村、西梁村、北新窯村、梁冬村、前坡村、東坡村、後坡村。

堡子灣鎮

轄區:強堡村、劉新莊村、陽洲窯村、高家窯村、曹韓窯村、強口村、李三窯村、閆家窯村、馮嘴梁村、蔡家窯村、馬屋村、馬廠村、黃綺墓村、金額塔梁村、堡子灣村、胡家窯村、二十壹壁村等。

大同城市的歷史演變

戰國屬趙,秦位於平城縣。北魏天興元年,在此建都。北齊天寶七年,北周改稱恒安鎮、雲中縣,隋朝改稱雲內縣。唐開元十八年(730),建雲中郡、雲州。遼朝十三年(1044),西京建在今大同,十七年(1048),大同縣隸屬於郭。此後,大同縣的名稱壹直保持不變。金西京路大同大廈經理部。因是元代西京路,元二十五年(1288)更名為大同路。第壹年(1309)改為中都劉綬司,第四年(1311)歸宣威司。至元二年(1265),雲中郡並入大同郡。明朝洪武七年(1374),大同歸官府統治。抗日戰爭時期大同縣分為東、西兩部分。1949年5月解放後,大同市建為大同市,隸屬察哈爾省。

春秋時期,這裏被遊牧民族占據。戰國時屬趙國,設雲中、雁門、戴軍。秦統壹六國後,建立雁門郡。漢朝時,平城縣隸屬雁門縣。三國曹魏時,屬冀州新興縣。北魏自雲中遷平城,設周目、岱銀,還設衡州,轄八郡十四縣。北齊改北衡州為恒安鎮,隸屬衡州太平郡。北周改太平郡為雲中郡。隋文帝為了避免楊堅的父親楊忠隱姓埋名,遂將雲中郡改為內縣。唐開元年間設雲州,天寶初年改雲州為雲郡,甘源初年復雲州。鹹通九年,設立大同軍為使,統領雲州、朔州、衛。五代時,石敬瑭割讓十六州給遼。遼十三年,雲州改西京,在西京路設立大同府。此時原名大同,轄洪州、德州及大同縣、雲中縣、天成縣、長清縣、鳳儀縣、懷仁縣、懷安縣。雲中府道預設於北宋宣和五年。因為宋遼對峙,大同被遼占領,所以雲中府路只是壹個名字。金是西京路大同府,西京路總政府,留守部。西京路轄貳負(大通、德州)、齊傑鎮、巴池縣,39縣9鎮。大同府轄大同縣、雲中縣、宣寧縣、懷安縣、天成縣、鄧白縣、懷仁縣以及鳳儀、洞龍城、安琪團。元代大同中書省改西京道為大同道,轄八州五縣七村。八州:洪州、渾源、應、朔、吳、豐、東勝、雲內;大通、鄧白、宣寧、平地、懷仁五縣;七個村莊:殷珊、雁門、螞蟻、楊珊、鴻基、金城和寧武。

明朝實行省、州、縣三級制。明初設立山西為書省,不久改為山西成宣外交政務部,* * *轄五府、三直隸、七十七郡。大通州轄四州七縣十三衛生院。四州:朔州、潁州、渾源、禹州;七縣:大通縣、懷仁縣、瑪依縣、殷珊、廣靈縣、廣昌縣(河北淶源)、靈丘縣;十三個衛生所:大同前衛、大同後衛、大同佐為、雲川後衛、大同右衛、玉林後衛、洋河後衛、高山後衛、天成後衛、真路衛後衛、平路衛後衛、威遠後衛、京平千戶後衛。

清朝定都中原後,繼承了明朝的管轄權。山西是十八省之壹,* * *轄九府、十裏府、三六府、八十五縣和十二直隸廳。大同府(治大同)轄兩州七縣壹廳。兩州:渾源州、潁州;七縣:大通縣、天鎮、陽高、懷仁、殷珊、廣靈、靈丘;1號館:豐鎮館(豐川、鎮寧合並);朔平府(統治右玉)轄壹州三縣壹廳,壹州:朔州;三縣:右玉縣、左雲縣、平陸縣;1號館:寧遠館(豐寧2號館現內蒙古)。

民國元年撤銷大同政府,第二年五月在人民花園設立雁門道,管轄大同,轄雁北十三郡、兗州十三郡,共二十六郡。當時雁北有13個縣:大通縣、懷仁縣、應縣、殷珊、朔縣、平陸、左雲、右玉、陽高、天鎮、渾源、靈丘、廣靈。

9月1937,13日侵華日軍占領大同後,10月15,65438成立“晉北自治政府”,4月1939日成立日偽“蒙新聯合自治政府”,1948。這壹時期雁北13縣所轄,分別是:大通縣、懷仁縣、應縣、殷珊、朔縣、平陸、左雲、右玉、陽高、天鎮、渾源、靈丘、廣靈。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 * *生產者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在大同農村開辟抗日根據地,建立抗日民主政府,以京包鐵路和北同蒲鐵路為界,建立東西大同縣。東大同縣屬晉察冀邊區,西大同縣屬晉綏邊區。5月1949童眼地區解放後,劃歸察哈爾省管轄。

1952 165438+10月,察哈爾省撤銷後,雁北13個縣和大城市劃歸山西管轄。1958年,雁北地區和新縣地區合並為晉北地區;1961年,雁北、新縣地區分離,大同改為省轄市。1964年恢復大同縣、懷仁縣,歸大同市管轄,1965年兩縣歸雁北署管轄。1970年4月,大同市劃歸雁北區革命委員會領導。1972年3月,大同成為山西省轄市。大同市下轄四個區,分別是:市區、礦區、南郊區、新榮區;雁北下轄十三個縣,分別是:大通縣、懷仁縣、應縣、殷珊、朔縣、平陸、左雲、右玉、陽高、天鎮、渾源、靈丘、廣靈。(以上摘自網絡)

雁北地區,晉北地區,雁北地區,雁北地區。

1952,原察哈爾省雁北區劃歸山西省,原察哈爾省直轄的天鎮縣劃歸雁北區,駐大同市。轄大通、陽高、天鎮、廣靈、靈丘、渾源、應縣、懷仁、殷珊(岱嶽鎮)、朔縣、平陸、右玉、左雲等13縣。1954年,大同、懷仁兩縣合並,更名為達仁縣(位於大同市)。雁北區轄12縣。1958年,撤銷雁北特區,設立晉北特區,設在大同市。省直屬的大通和原雁北特區的達仁、天鎮、靈丘、應縣、朔縣、左雲、陽高、廣靈、渾源、殷珊、平陸、右玉等12個縣,原新縣特區的新縣、代縣、五臺、陽曲、嵐縣、克蘭、河曲。撤銷陽曲縣,並入太原市;撤銷達仁縣,並入大同市、山陰縣;撤銷應縣,並入山陰縣;撤銷新縣、定襄縣,並置丁鑫縣(在原新縣)。撤銷馬、戴兩縣,將馬部分地區並入寧武縣;代縣部分並入樊氏;兩縣其余地區合並,組成原平縣(位於原縣)。克蘭縣撤銷,並入五寨縣;撤銷神池縣,並入五寨、寧武兩縣;撤銷蘭縣,並入靜樂縣;撤銷保德縣,並入河曲縣、興縣;撤銷偏關縣,並入河曲縣;撤銷天鎮縣,並入陽高縣;撤銷廣靈縣,並入渾源;撤銷平陸縣,並入朔縣;撤銷右玉縣,並入左雲縣。晉北特區轄大同市和丁鑫、原平、樊氏、五臺、靜樂、興縣、河曲、五寨、寧武、陽高、靈丘、渾源、殷珊、朔縣、左雲等15個縣。1960年,恢復廣靈、寶德、偏關、應縣四郡。原平縣從原縣城遷到原平鎮。晉北特區轄1市,19縣。1961年撤銷晉北地區,重新設立雁北地區,駐大同。大同市是由直轄省改過來的。丁鑫、寧武、原平、樊氏、五臺、靜樂、興縣、河曲、五寨、寶德、偏關等11縣劃入新縣特區。恢復天鎮(在天鎮縣)、平陸(在京平鎮)、右玉(在右玉縣)三縣。雁北區轄11縣。1965大同市隸屬大同(位於大同市)和懷仁2縣(1964年恢復),劃入雁北特區。管轄13縣。1970雁北地區更名為雁北地區,轄區位於大同市。轄大同(在大同)、陽高、天鎮、廣靈、靈丘、渾源、懷仁、應縣、殷珊(在岱嶽鎮)、朔縣、平陸(在京平鎮)、左雲、右玉等13個縣。1971年,大同縣駐地由大同遷至西平。1972大同由直轄省改。雁北區轄13縣。1973右玉縣遷至梁家油坊。(摘自:中國人與國家行政區的演變(1949-1979),石主編)

1989、65438+10月,朔州市成立,轄朔城區(原朔縣)、平陸區(原平陸縣)、山陰縣。

1993年6月25日,國務院《關於撤銷雁北地區和大同市、朔州市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國函[1993]93號)批復:撤銷雁北地區;原屬雁北管轄的左雲、大同、陽高、天鎮、渾源、廣靈、靈丘七縣劃歸大同市領導;原雁北地區管轄的懷玉、右玉、應縣劃歸朔州市領導。山西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雁北地區與大同市合並,實行市領導縣體制的實施方案》。7月10正式實施。

大同市地圖

山西行政區劃目錄

太原市:太原市;古交市;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太原市區

大同市:大同市;大同縣;天鎮縣;陽高縣;左雲縣;廣靈縣;靈丘縣;渾源縣

朔州市:朔城區;平陸區;殷珊縣;應縣;懷仁縣;右玉縣

忻州市:忻州市;原平市;繁峙縣;代縣;五臺縣;定襄縣;寧武縣;靜樂縣;神池縣;五寨縣;岢嵐縣;偏關縣;河曲縣;寶德縣

陽泉市:陽泉市;平定縣;蔚縣

呂梁:離石區;孝義市;興縣;交口縣;方山縣;石樓縣;蘭縣;中陽縣;交城縣;臨縣;文水縣;柳林縣;汾陽縣

晉中市:榆次區;介休市;昔陽縣;壽陽縣;和順縣;左權縣;榆社縣;太谷縣;淇縣;平遙縣;靈石縣

臨汾市:臨汾市;侯馬市;霍州市;Xi縣;蒲縣;薊縣;古縣;安澤縣;鄉寧縣;汾西縣;洪洞縣;浮山縣;翼城縣;襄汾縣;曲沃縣;大寧縣;永和縣

運城市:運城市;絳縣;夏縣;聞喜縣;垣曲縣;新絳縣;稷山縣;河津市;萬榮縣;臨猗縣;永濟市;平陸縣;芮城縣

長治市:長治市;黎城縣;武鄉縣;秦縣;沁源縣;襄垣縣;潞城市;平順縣;壺關縣;長治縣;屯留縣;長子縣

晉城市:晉城市;高平市;靈川縣;沁水縣;陽城縣

  • 上一篇:地攤古董天竺
  • 下一篇:大連哪裏能鑒定隕石?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