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大明宣德年制

大明宣德年制

宣德爐由於其仿古代名器造型制作和器物中摻入名貴金屬而聞名,所以是歷代工藝匠熱衷仿制的對象。世上的真爐和仿品隨著年代的推移,後人已經難以判別,並經朝代更叠,戰亂和外國殖民者的入侵,散失和銷毀了大量的器物,留存於世的已經不多,越發顯得珍貴。

有傳說:現在已沒了真品,留下的質量好的多是明中期到清中期三百年之間制作的仿品。反正筆者是沒見過真的,沒比較;甚至有人都懷疑被蔣介石帶到臺灣去的幾件國寶都是假的,現藏於大英帝國博物館的幾件藏品也是假的,這筆者就不敢茍同了。現在世面上假的多了,真的也變成假的了,這就印證了“假似真來,真亦假”這句話。難到蔣介石什麽家當都扔了,就舍不得這幾斤銅嗎?難到英國殖民者看到中國人用銅香爐拜佛,也叫英國銅匠做幾個出來拜拜聖母瑪麗亞?

現在的世道,說假話不上稅,說真話要負責任。專家對古董的判別只要說假的,大多數人都贊同,因為他們沒有,這是妒忌;只要說真的,就要召來非議,有損專家形象,或者被人疑為“翹邊”。質量差的,說成是假的,質量好的,說成是仿的,反正妳也沒見過真的,如果見過,也不會拿來鑒別,這就是玩古玩的竅門。

今天筆者要以壹種比較科學的說法來改變人們對宣德爐真偽判斷的觀點:即科學的密度檢測法,並輔助兩點配合判別。

壹﹑密度檢測法

宣德爐是用銅鑄成,銅這種物質的密度為8.9,溶點1184℃。宣德爐是否為純銅鑄成,回答肯定是不,那麽純度是多少呢?沒人測定,高於95%還是低於95%,或者更低,它肯定還含有金屬錫﹑鋅﹑鉛﹑鐵等元素,那麽它的密度壹定不到8.9。

我們的先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知道用金屬錫溶入銅溶液中,生成青銅做器皿,用金屬鋅溶入銅溶液中,生成黃銅。金屬錫的密度為5.75,溶點為232℃,金屬鋅的密度為7.14,溶點為419℃。而青銅合金的密度因摻合的比例不同而不同,溶點大約在攝氏700~800℃之間,黃銅的溶點也在1000℃左右。

據史記載,宣德爐所用之銅是從暹邏國而來,***31650斤,添加了黃金640斤,白銀2880斤,壹批制作了3000件器物。在這批器物的制作過程中,對銅的鈍度要求是比較高的,經6煉或12煉才得以鑄制,也就是說先把原料加熱到250℃,把溶點低的金屬錫溶液瀝掉(史書記載用鐵篩網,鐵的溶點為1535℃),把原料再加熱到450℃,把金屬鋅溶液瀝掉,以此類推,把溶點低於銅溶點的其它金屬溶液全部瀝掉,再加熱到1200℃左右時濾掉(把不要的液體清除稱瀝,把不要的固體清除稱濾)比銅溶點高的金屬。而得到比較純的銅。但這種解釋要有個前提,從暹邏國進口的是銅礦粉而不是銅材,經12煉之後只得4成就能說明原料的優劣(我國從贊比亞進口的選精銅礦和從澳大利亞進口的選精鐵礦的出銅和出鐵率都在65%以上),何況明朝前期的冶煉術,還只能冶煉銅合金,不能還原銅合金,就是現代溶爐冶煉技術,要把某些元素從溶液中分離出來也還是很困難的。

但是筆者在此要說明的不是明朝前期的冶煉術,而是31680斤風磨銅經12煉後只得4成,也就是12672斤。我們現在假設這組數字的銅都是100%的純銅,密度都為8.9(事實是不可能的,4個9的黃金還含有萬分之壹的銅元素),那麽計算出的銅﹑銀﹑金合金的密度分別為9.10和9.36。筆者據此提出壹個新的論點,凡測得宣德爐密度在8.9~9.36之間的和底下銘款註有宣德年制的爐,都是真品,考慮到以上三種單質的原有純度,筆者可大膽推論,凡密度接近8.9的爐,如密度在8.85以上的,都可視為真品。

有人會提出,後人仿制也摻入重密度的金屬,也能以假亂真。這有沒有可能呢?會,但可能性很小,以兩點說明:①高密度的金屬只有鉛廉價,但鉛銅合金的銅材表面氧化後會發黑,壹看便知,蒙不了人;②除了皇帝老兒肯壹擲千金的把金銀混入銅中鑄器之外,別人是舍不得的。仿造還是作假,都是為名利而來,為名:那些文人墨客,達官貴人,皇孫貴族如果要仿,也是少量的,真的添加了金銀,那器物就不亞於宣德年的制品,從明中期到末期的仿品制作工藝來看,遠遠超過宣德年間。為利:作假者在制品中決不會添加金銀,否側不是虧了嗎?

因第壹批3000件含金銀器物得到宣德帝的肯定(平均每件器物重4斤),同年被令加鑄(史料記載)15000件。此批器物大多數是大型的,都是實用型的,不含有金銀,但添加了從日本進口的13600斤鋅,6400斤鉛,800斤紅銅(比較純的銅),640斤錫,溶煉成黃銅澆鑄。這兩批18000件就是有名的宣德銅器真品。到現在是不是都遺失了呢?筆者認為還大量存在,特別是大型器物,因仿的人少,存世的真品就多,象爐這種小件,因從成本上﹑工藝上容易仿,相比較真品就少。

如果您有宣德爐,不仿用排水法求其體積,除以重量得到密度的方法判別壹下。 二﹑色質判定法

人們都知道,按照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金屬鐵是易氧化物,銅是難氧化物,金是不氧化物。鐵在空氣中能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鐵或四氧化三鐵,形成鐵銹,鐵銹疏松透氣,導至鐵繼續氧化,而銅和鋁壹樣,它表面氧化後會形成致密的保護層,阻止空氣和銅繼續接觸,金不和空氣氧化,甚至不被強酸氧化。銅和元素周期表前面的金屬生成的合金,易氧化,和後面的金屬生成的合金不易氧化。

宣德小件銅爐的材料,經6煉到12煉之後,基本接近純銅,所以顏色為紫紅色的,雖添加了金銀材料,因數量較少,並已充分溶解在銅溶液中,形成合金,對制成品的色質改變不大。這就是為什麽在明中期或後期官仿或文人鑄爐中不把金溶入銅料中的原因,而把金材料用灑金﹑鎏金﹑錯金﹑割金等工藝裝飾在爐表面,達到美觀的效果。

宣德銅爐表面經長時間的氧化,會形成栗紅色的氧化層,這就是判別真假宣德爐的基本色調。由於每爐銅原料在冶煉過程中,因冶煉技術水平局限和手工操作,其它金屬成份數量的剝離不盡相同,使銅溶液的合金成份不同,會造成宣德爐材料顏色有差異,也導致這些銅合金表面的氧化層顏色的差異。但萬變不離其中,筆者認為:真宣的表面顏色與栗紅色相差無幾。

因此,要從表面顏色上判別真假宣德爐已經很清楚了。如銅爐表面氧化層顏色顯黑色或黑色帶綠,那是銅材料中含鉛太高,不屬純銅;如銅爐表面生成綠銹,那是含錫太高,已接近青銅合金;如銅爐表面壹擦就黃爛爛的,氧化層不致密,那是含鋅太高,是黃銅合金。從表面質地上看,如被氧化的粗糙﹑不平,或者能見到砂眼等,那是黃銅合金鑄造或是粗銅鑄造。從重量上看,爐直徑12厘米的,重量大約在1千克以上,爐直徑15厘米的,重量大約在1.7千克以上,爐直徑18厘米的,重量大約在3千克以上,在考慮爐壁厚度相同情況下,近似半圓球環的體積。

明中期左右,也是歐洲第壹次工業革命的前期,歐洲工業已相當發達,技術已相當領先。隨著鄭和下西洋的航海業發達,從阿拉伯世界帶回了先進的冶銅術,如在硫化銅鐵礦中,用硫酸先把鐵置換出來,再用熔爐冶煉純銅;在硫酸銅礦中,先讓其生成硫酸銅溶液,再用鐵置換銅。包括制模翻砂技術的提高,明中期後的銅制品質量越來越好。

在文人制爐的歷史中,造出了很多銅爐精品,如用灑金花工藝,在爐的外面或內外面錯落有至的鑲嵌碎金花,達到裝飾效果;用錯金和割金技術,在爐的外面繪有雲龍文飾﹑連枝文飾或人物山水圖案,使之不但成為壹件精美的鑄器工藝品,還是壹件藝術繪畫,這是真宣德爐沒有的。

特別要提到的是明末清初,有壹位叫石叟的僧人,他不但是壹位出色的冶煉專家,而且還是壹位著名的雕塑藝術大師,壹位畫家,他所鑄的銅爐有他的特點,他不仿宣德爐的式樣,自成壹體,他制的銅佛像栩栩如生。在他制作的銅爐上,都用銀割絲繪有精美的圖畫,連枝文飾等,他用銀割絲把佛像上的衣裙裝扮的生動活潑。英國收藏家這樣評價到:石叟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藝術家。目前在英國博物館內還收藏著石叟制的銅爐和銅佛像。現在石叟制的銅爐和銅佛像傳世極少,價格不菲。由於石叟制的銅器異常精美,後人也有仿制,但由於技術原因很容易識別,石叟在銅器上的銀割絲細而勻稱,且石叟制的銅器中含有金屬鎳,表面的氧化層顏色呈佛經紙色。

因此,從質量和制作工藝上說,宣德三年制的銅器質量遠不及明中期後制作的仿品,真宣德爐只在器物造型和材料中含有金銀而聞名,難怪專家在真偽之間難下定論。 三﹑銘文識別與判斷

自明朝以來,好的手工藝品都留有銘文或字號,這是手工藝人對自己作品的自信。宣德銅爐和瓷器壹樣,也留有印記。如何來識別和判斷呢?這要從當時的習慣﹑規定等情況考慮,也可以用現代人運用的常理進行推測。

我們現在的產品,如是內銷的,有生產地址和廠名,如是出口的,有中國制造和相應的英語標識,不可能同時出現國名﹑地名﹑廠名等繁索的標識,這是常識,我想明朝也壹樣。

宣德爐查明的款識壹***有四種,即壹字﹑二字﹑四字﹑六字款,圖形有方形和圓形。宣德帝制爐時沒考慮到出口,他的制器官坊也就不必要把國號和年號同時打印在爐上,因此筆者認為:四字年號款是真宣德爐的識別款,壹字和二字款是民坊制品,六字款是清朝的仿品。因為自清朝後,大多數手工藝品才出現國號﹑年號壹起上的款識,此外,清朝的制品中還出現年號與人名號壹起上的假貨,如“大清乾隆年制”石叟款,石叟可是明代人,又來了壹出”關公戰秦瓊”。

另外還有壹個鑒別誤區,就是有的專家把宣爐底下註明朝代年號﹑皇帝年號﹑和人名的器物斷為仿制,筆者認為不妥,宣德三年制的爐是真品,婦孺皆知。要仿就仿真品,仿個假品算什麽?再說,從歷代到當今,制假販假不是死罪,仿真品才利厚人皆***知,就是死罪,那更要仿真品。舉個例子:強盜知道搶劫是死罪,他會去搶平頭百姓嗎?財主和錢莊相比較,肯定去搶錢莊。例子雖不恰當,但筆者認為是壹種常理。

用宣德爐的監造官吳邦佐名字做銘文的爐也很多,筆者認為:那些爐基本上和宣德爐同年代出品,肯定是非官方制爐。銅在我朝計劃經濟時代,是國家控購原材料,明朝也壹樣,宣德年國泰民安,鑄炮用不了多少銅,壹些有門路的民間作坊弄到銅,苦於沒有朝庭批準不能買賣銅制品,只得掛靠臣官吳邦佐,適時宣德爐在民間廣受歡迎,作坊得利,吳邦佐也得到孝敬,何樂而不為。就象現在掌管大型基建項目的權力人物,讓工程隊多掛靠幾支,項目再拆細點,大家有飯吃,紅包多收點壹樣道理。所以把有這些銘文的爐斷為清仿,很難認同。

  • 上一篇:外國復古小玩意
  • 下一篇:在大雄寶殿旁邊有壹只青銅獅子。廟裏的師傅說不能碰。碰了不好。為什麽廟裏的銅獅不能摸?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