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會寺位於仙遊縣城西13裏的大吉龍山腳下。相傳古代有三條龍在此搏擊,後人稱之為“三會”,意為“三龍會”,三會寺因此得名。三會寺占地335平方米。
三會寺的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和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十分壯觀,寬七間,深三間,中心高八米多。殿頂形似山,相鄰藻井,其上繪有千姿百態的飛天女樂師。在寺內的蓮花臺上,有新雕刻的釋迦牟尼、文殊和普賢雕像。兩邊的十八羅漢造型奇特,表情各異。三會寺文物眾多,如正殿大木鱷,難纏,表面金鱗閃閃,古漆葉丹,為清初遺物。
宋慶觀音閣
宋慶觀音閣位於仙遊縣大集鎮四明村。它建於2002年秋天。它的前身是觀音閣,與彩繪宮殿並排。它原名畫宮觀音閣,始建於清末,距市區不到五公裏。亭子旁邊是仙遊最大的入海溪流木蘭河。亭前曾是通往永春的唯壹交通要道,經常有熙熙攘攘的客人和商旅人士在此駐足避雨。後來因為政府又開了壹條路,亭子旁邊的路就成了古道,而到了五六十年代,畫宮又被大躍進和文革摧殘,夷為平地,觀音閣也隨之消失。
碧雲洞
碧雲洞又名碧雲寺,位於仙遊縣大集鎮坑背村的碧雲山。經過多次改造,於1992重建。寺廟四周景色優美,森林幽深,樹木蔥郁,空氣清新,景色迷人。碧雲山景區主要有以寺廟為中心的“十景”;慈航聖泉、關鋒石觀瀑布、仙家樂、仙瑪曲、仙羅灘、西樵夕陽、三閣晨鐘、春日三十六彎、水月、花魚飛躍。
光華堂
廣華堂,俗稱文殊尼姑,位於文殊村溪口橋東公路南側。1956年,原光華堂的丁和丁禪兩位尼姑先後赴南洋。1981年,丁,丁禪追根溯源,奉法於教,匯錢給光華堂元發、丁瑩師姐,由她們主持在原光華堂左側空地新建三座佛寺。前廳是天王堂。藥王店兩側是廂房,有樓梯通往樓頂的水泥平臺。平臺東面有鐘樓,西面有鼓樓。都是三層建築,有檐有瓦,挺壯觀的。國王殿北面是大雄寶殿,寬敞,佛像高高聳立,莊嚴肅穆。寺廟後面是觀音殿,裝飾非常豪華。觀音像雍容華貴,風韻明顯。這三座新建築連同舊寺廟占地約五英畝。
文物古跡
鄭德南巡時,從永春湖到白鴿嶺以東,進入山花裏(今大集鎮),被封為“壹橋”、“四口”、“壹方”、“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