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清銅幣閩十文記住宣統造這種錢幣很稀少。大清銅幣丙午閩十文(連文類)光緒年造還有大清銅幣丙午閩十文(離文類)光緒年造這樣的錢幣在錢幣中的為十級。錢幣的價格與品相有很大關系,如果出現嚴重的較嚴重的磨損就沒有很大的收藏意義,如果文字保持很完整且龍鱗清晰,這就是完美的品相,價格當然不會低。
3.大清銅幣的版式很多,多位清帝都發行過銅幣作為流通貨幣,銅幣意義重大。如今銅幣也有很大的收藏價值,很多收藏家對大清銅幣尤為喜愛。近幾年銅幣被炒的火熱,價格甚至千萬。大清銅幣如今存世量非常少,價格壹直飆升,導致市場上有很多的偽造品。在2013年有壹枚品相完好的大清銅幣就拍出了80萬,所以在古玩市場對大清銅幣的收藏也是非常的火熱,贗品是越來越多。如今要有真品大清銅幣,更是天價。
銅幣區別
壹、以鑄造地不同為區別
清代機制銅圓的鑄造由廣東伊始,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兩廣總督德壽與前總督李鴻章奏準仿香港銅仙鑄造機制銅圓。機制銅圓較之方孔銅錢鑄造精良,市商樂用,流通順暢。次年,清政府即諭令沿江沿海各省準許仿鑄。爾後,全國各地紛紛開機鑄造銅圓。故當十銅圓的鑄造地各異,這是區分不同當十銅圓的最明顯特征。
清代當十銅圓主要分為兩大類:
1、"光緒元寶";
"光緒元寶"當十銅圓***有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鑄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鑄銅圓,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計有:1、中央戶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廣東;9、山東;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江蘇;17、安徽;18、廣西;19、新疆。其中,廣西"光緒元寶"當十銅圓,現今存世僅數枚而已,自然無法收集。"新疆省造光緒元寶"當十銅圓,存世極少,極不易得。所以,收藏清代當十銅圓,壹般以集齊十七省局為準。廣西"光緒元寶"當十銅圓,則根本不去奢望。在余下的十七省局中,吉林,奉天兩省所鑄銅圓,現存世相對較少,余皆多見。
2、"大清銅幣"。
"大清銅幣"當十銅圓***有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鑄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鑄銅圓,皆在其正面中央鐫刻陰文或陽文省名簡稱。計有:1、中央戶部;2、直;3、吉;4、奉;5、汴;6、鄂;7、湘;8、川;9、雲;10、滇;11、川滇;12、贛;13、閩;14、粵;15、浙;16、蘇;17、皖;18、東;19、寧。其中,吉字最少;川滇、雲字次之;滇、贛、蘇、浙、東字再次之;余皆多見。
二、以鑄造年代不同為區別
清代鑄造機制銅圓訖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始,至1911年(宣統三年)止,歷時十余年。1900年廣東開鑄銅圓之後,清政府諭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鑄時,並未規定統壹的格式。全國各地皆自行開模鑄造,各行其是。因此,大多未曾鐫刻紀年,僅江南、江蘇、奉天三省,除鑄造無紀年當十銅圓之外,另鑄造了數種幹支紀年銅圓。其中,江南鑄有壬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癸卯(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甲辰(光緒三十年,1904年)、乙巳(光緒三十壹年,1905年)四種年號當十銅圓;江蘇鑄有壬寅、癸卯兩種年號當十銅圓;奉天鑄有癸卯、甲辰、乙巳、丙午(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四種年號當十銅圓。 1906年,清政府下令停鑄"光緒元寶",改鑄"大清銅幣",並頒布統壹的祖模,命各地仿鑄。故全國***二十個省局鑄造的"大清銅幣",盡皆鐫鑄幹支年號,無壹例外。現存世的清代"大清銅幣"當十,***發現乙巳、丙午、丁未(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戊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己酉(宣統元年,1909年)、辛亥(宣統三年,1911年)六種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