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頂山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寶鼎鎮。大佛灣,包括小佛灣、莽莽群山、龍潭、松林坡等地,自南宋惜春六年至淳佑九年(1179 ~ 1249)70余年間開鑿而成。這些雕塑分布在東、南、北三面的巖壁上。巨像31,銘文17,崖面約3600平方米。除毗盧洞和覺遠洞外,其余都是摩崖造像。
雕像有《護法神》、《業障輪中六大司》、《浩瀚城堡》、《華嚴三生》、《千手觀音》、《釋迦牟尼涅槃》、《釋迦牟尼誕生》、《孔雀王明變》、《父母恩情變》、《佛祖報恩大方便變》、《六消費圖》等。每件作品中,大多刻有經文、詩詞、頌歌。
大足石刻的歷史
大足石刻最早發掘於唐初永輝年間,唐末五代以後興盛於宋代,明清時期也有雕刻。最終形成了規模宏大的石雕群,是中國石雕藝術的縮影,堪稱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
大足石刻以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保存完整而著稱。融合佛、道、儒,世所罕見。它以鮮明的民族化、世俗化和生活化特征在中國石窟中獨樹壹幟。
以大量的實物圖像和文字史料,從不同側面展示了中國石窟藝術的風貌和唐末至宋代民間宗教信仰的巨大發展變化。為中國石窟的創新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具有前幾代石窟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百度百科-大足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