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惟壹太監博物館探秘
本報記者 周 益 見習記者 沈勇兵
壹生只能做奴才,因為被割去了生殖器,不光無法娶妻生子,有的連正常的小便都很難自控。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這麽壹群生理畸形的男人,他們有時命賤如蟻,有時卻能威懾天下,而這所有的悲劇和跋扈都來自壹個原因,他們伺候的是最高統治者——皇帝,以及皇帝的家眷們。
這些男人,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稱謂:太監、宦官、閹人、公公……不過,隨著1996年中國最後壹個太監孫耀庭的逝世,這個在封建王朝獨有的人群終於在中國徹底消失。
近日,北京壹個博物館的修繕消息,又壹次讓太監成為公眾關註的焦點。這是壹個身處太監陵墓的宦官文化陳列館,它即將進行全面升級,並計劃明年7月重新向公眾開放。據該館負責人介紹,這是中國惟壹的壹個宦官文化陳列館,而它所在的明朝大太監田義的墓也是國內保存最好的太監陵墓,屆時將會向公眾展示壹個人所未知的太監歷史。
在記者采訪之初,北京市文物局辦公室的有關人士卻對宦官文化陳列館這個名詞顯得很陌生。為何壹個明朝太監的陵墓能保存那麽完好,該博物館將向我們展現什麽樣的太監文化,歷史上真實的太監是不是都跟故事裏那些大宦官壹樣禍國殃民?經過本報記者連續多天的深入采訪,太監博物館漸漸揭開神秘的面紗,壹段段充滿詭譎、荒唐、屈辱和辛酸的歷史也慢慢浮出水面。
館長:留存那些可憐人的記憶
這裏曾經是明朝皇帝欽賜的太監陵墓,這裏也是清朝太監養老送終的歸宿,這裏又是孩子們的樂園,這裏還是居委會大媽的辦公室。當歷史以無可阻擋的步伐前進時,這個為沒有生殖器的男人安置入土之處,默默地承擔起各種時代所賦予它的記憶。當這裏成為宦官文化陳列館後,這裏除了記憶原主人的壹生榮辱之外,還在為中國古代所有的太監保存記憶,那是壹段朦朦朧朧又不能忘卻的歷史。
門票8元
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很多人說起太監,就會咬牙切齒地想起那些在戲臺上唱白臉的奸臣,比如秦朝的趙高和明朝的魏忠賢等等。開設這個宦官文化陳列館是在為這些奸人平反還是繼續口誅筆伐呢?
“我們主要是記錄太監的生活。”北京宦官文化陳列館館長龐獻輝說,“盡管歷史上的確有壹些太監為虎作倀,禍國殃民,可大多數太監都沒那麽威風,從割去生殖器的那壹刻起,他們就被烙上了‘賤奴’的標記,永遠低人壹等。他們都是可憐人,對於他們,我們不平反也不譴責,我們就想告訴大家真實的太監生活是什麽樣的。”
龐獻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宦官文化陳列館的牌子其實是1998年掛上的,只是壹直沒有經費大力宣傳,所以每年也只有寥寥數千遊客。“其中大多數還是外國人。”作為壹館之長,龐獻輝顯然不滿意現有的知名度,“我們門票還很便宜,才8元錢壹張。”
從太監墓到幼兒園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歷史上北京西山地區曾經有過兩處很大的明代太監墓群,壹處是碧雲寺墓群,以魏忠賢墓最為豪華,後被康熙皇帝下令平毀,其他太監之墓也早已蕩然無存;另壹處是西山太監墓群,歷經浩劫,大多遭平毀,唯獨陳列館所處的田義墓保存尚好,田義墓是北京地區惟壹保留完整的太監墓。 為何壹個明朝太監的墓能保存到現在呢?
龐獻輝說:“主要因為墓主人口碑不錯,在明史裏都有正面的記載,所以沒有遭遇其他大太監生前威風八面,死後被刨墳挖骨的下場。”
據龐獻輝介紹,陳列館館室原為田義墓東側的慈祥庵,這裏本是供為田義守墓的太監和僧人居住用的。明朝滅亡後,依然有很多清朝的太監因仰慕田義的名望,捐錢修繕慈祥庵,也有太監因年邁出宮後無處投靠,就駐進慈祥庵落發為僧,壹方面為田義守墓,壹方面也在此結束人生。
龐獻輝說:“這就是田義墓能在改朝換代後仍然保存完好的原因。”
據了解,田義墓被損壞最嚴重的時候在民國期間。“由於時局動蕩,壹些軍閥為了籌措軍餉,盜掘了田義墓,從中偷走很多珍貴的墓葬。幸運的是,陵墓的整體風貌卻沒有被損壞,陵墓構件也保存完好。”龐獻輝說。
時光飛逝,新中國成立。“解放後這裏被北京市教委接管,成了幼兒園。可能從小孩子的安全考慮,陵墓的後面被封閉,不準人進出。”龐獻輝笑著說,“這壹來又保護了田義墓,使它逃過了歷次劫難。”
“1998年,文物部門從教委收回了田義墓,宦官文化陳列館是在田義墓園區內建成的,它作為中國的第壹座以宦官文化為題材的陳列館於同年9月10日對社會開放。”
北京市石景山區文物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陳列館正在進行修繕,此次修繕工程***投資86萬元,預計今年年底完工,修繕期間田義墓將照常對外開放。龐獻輝說:“今年的修繕也是沾了奧運的光,作為人文奧運修繕計劃之壹,工程款都是市政府直接下撥的。”
將重現凈身房
既然是全國惟壹的宦官文化陳列館,那館內到底有什麽藏品,又將如何向公眾展示真實的太監生活呢?
“我們將盡量恢復當年凈身房的場景。”龐獻輝說,“凈身是每個太監都要經歷的最痛苦的壹件事,不光肉體上受到摧殘,同時還失去了身為男人最基本的功能。所以,凈身房對太監來說,可能比皇帝寢宮還重要。”
不過,由於博物館尚在修繕之中,當年凈身房的遺物還沒收集完全。
除了凈身房,如今面積約為400平方米的博物館內以展板為主,介紹了中國古代太監的歷史。對此,龐獻輝表示將向全社會征集太監的遺物。
“現有藏品主要是中國最後壹個太監孫耀庭臨終前捐獻出來的,最珍貴的是壹件黃馬褂,那是末代皇帝溥儀賞賜給他的。”龐獻輝說。
作家薩蘇談太監歸宿
慘,就壹個字
清王朝滅亡後,由於沒了可以過三宮六院生活的主人,紫禁城裏的太監也都搬出了宮。這些太監出宮後靠什麽生活,終了壹生之後,又會葬在哪裏?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人的故去,這些太監的歸宿也漸漸成了不為人知的秘密。宦官文化陳列館的工作人員也遺憾,除了最後壹個太監孫耀庭之外,很少有其他出宮的太監願意出來提供第壹手的資料。巧的是,旅日作家薩蘇曾經因為家族淵源的關系,寫過壹些關於太監生活的隨筆,對於出宮後太監的生活掌握了第壹手的資料。11月13日,本報記者與薩蘇取得了聯系,薩蘇根據他之前搜集的材料,告訴我們,關於沈重而悲涼的太監末路只有壹個字——慘。
沒今世,修來生
薩蘇告訴我們,有些太監壹輩子都呆在宮裏,別的什麽地方都沒有去過。他們出宮後,壹般不會回老家,壹是因為人們看待太監的角度很不壹樣,二是沒有發什麽財的,也就無法“衣錦還鄉”。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另找壹個落腳的地。
什麽地方呢?——中關村。據薩蘇介紹,從明朝開始,太監們就開始在“中官墳”那裏集中購買“義地”,形成了太監自己的墓葬地,也有歷代皇帝的賞賜,那裏也逐漸修起了壹些寺院,年老出宮的孤苦太監就寄居在這裏。
凈身是正常男人成為太監的第壹步
在薩蘇的眼中,太監比普通人更重視死後的“生存環境”,因為他們沒有後代,所以沒有親人來祭奠和保護他們的墳墓。想到死後的不安,血脈無繼,就算是地位尊榮的大太監,也難免會擔心。小太監們生活上依靠富裕大太監的捐贈,平時則給埋葬在這裏的太監掃墓上墳,燒香祈福。
“太監在別的事情上貪婪虛偽,唯獨在此處捐錢的和燒香的都誠心實意,因為他們深信自己的歸宿也在這裏。不修今生,還不修個來世麽。”薩蘇說。
伺候人才是本行
出宮的太監住的地方安頓下來之後,就要考慮生計了。據薩蘇介紹,大多數出宮的太監沒有多少勞動能力。總不能坐吃山空,這樣,壹些適合太監的行業就產生了。
“太監們做得最多的是兩個行業,第壹個是販賣古董。很多太監從宮中出來的時候,明的暗的帶出來些寶物,對太監來說則屬於靠山吃山。不過,故宮雖大,珍寶畢竟有限,不是每個太監身上都有吃不完的寶物,真正能靠這個發財和維持生計的並不太多。”薩蘇說,“而從事古董壹行的太監實際上卻很多,這是因為壹些店鋪看中了太監們熟悉宮中物件,有壹定鑒別眼光的優勢。”
薩蘇接著說:“第二個行當等於是做回自己的老本行,給人家當傭人管家,他們伺候人還是有獨到之處的。”
太監無後
去年夏天,壹個關於北京市高科技園區中關村前身是不是太監墳地的爭論在媒體上鬧得沸沸揚揚。
薩蘇在他的隨筆中曾寫道:“解放初,幸存的太監已經寥寥無幾,且大多老病貧困,無力維持。隨著科學院的建設,‘中官墳’便成了北京周邊第壹個消失的大片墓地,連地名也改成了‘中關村’的名號。今天,這些或好或壞、或陰險或可憐的太監們的墳墓,已經無處尋覓,連史料中都難見記載了。”
對此,薩蘇有些情緒,他說:“科學院在這件事情上,有些欺負太監們無後,否則為什麽不去動其他有主的墳墓呢?”
不過,很快就有學者出來辟謠,說古代中關村壹帶全是水域,沒地方下葬。
薩蘇在郵件中回應說:“我只根據我所了解的情況來寫,而且經過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審核過。但,別把我當這方面的權威。”
新聞延伸
田義:壹個差點被皇帝手刃的好太監
壹個太監死後竟然能享受超過朝廷壹品大員的墓葬規格,即使改朝換代之後,太監們依然對他頂禮膜拜,宦官文化陳列館所在地的太監墓主田義究竟是壹個什麽樣的人呢?
龐獻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說,1998年春,石景山區文物局對該墓重新挖掘,從而發現了田義的生平。田義別號渭川,陜西西安府華陰縣人,生於嘉靖十三年(1534年),死於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享年72歲。
在封建社會,“伴君如伴虎”,稍不小心就會惹來殺身大禍,但田義伺奉三個皇帝不但沒出錯,而且多次受嘉獎,官職直線上升,祿米年年增加。田義最高的官職是司禮監掌印,為正四品官,按制他的俸祿本該是壹年288石,而由於皇帝的壹而再、再而三的賞賜,到最後“祿米歲增至六百余石”,以此數目而論,相當於從二品官的年俸,讓人驚嘆。
明朝曾多次發生宦官擅權事件,王振、劉謹、魏忠賢等遺臭萬年的奸閹都出自明朝,同樣是大權在握的田義又怎樣呢?
據史料記載,田義為了勸諫萬歷皇帝廢止苛捐雜稅,據理力爭,萬歷皇帝憤怒之極,抽出寶刀要砍殺他。但他始終不肯退步,最後因為內閣首輔沈壹貫的畏懼退縮,這場田義的以死進諫以失敗而告終,但萬歷還是饒了他壹命。事後,田義氣得用唾沫吐著沈壹貫的臉說:“好壹位相公,膽小如鼠!今天好不容易碰到個機會,如果妳稍微堅持壹下,弊政立除。妳怕什麽呀?”沈壹貫頓覺慚愧,連連謝罪。
蔡東藩先生在《明史通俗演義》中就此事稱贊田義:“不期太監中,亦有此人,其名曰義,可謂不愧。”
萬歷三十三年,田義臥病不起,萬歷帝特派醫官診視,但最終不治去世,萬歷帝悲痛不已,特為他輟朝三日,五天之內派三人去諭祭他,並賞給大量冥錢,“賜祭三壇”,又賞“東園秘器”,下令工匠挖地宮埋葬,特“樹享堂碑亭”,永久祭祀,這是少有的恩典,“蓋異數也”。至此,田義榮貴善終。
舒乙:田義墓的石刻是國寶!
在北京的文物界壹直流傳著壹句話,“法海寺的木工,田義墓的石工,承恩寺的地工”,已故著名作家老舍的兒子,中國現當代文學館館長舒乙對田義墓的石雕壹直贊不絕口:“田義墓的石刻是千古絕品,是中國式古典石刻裝飾藝術的登峰造極之品,是國寶!”
舒乙認為最精彩的是田義墓中的大塊浮雕。在田義墓裏有3塊巨大的石碑,其基礎呈長方形。舒乙說:“我在其中壹塊的側面看見了神奇的石雕裝飾畫。在不到1平方米的面積上,刻了近10種花草樹木,包括蒲公英、喇叭花。在草叢中和在樹幹上爬著壹只刀螂,壹只‘呱噠扁兒’,壹只蟈蟈和壹只蟬,體量和真蟲大小壹比壹,完全寫真,連長長的須子和透明的翅膀都雕得逼真,絕了。”
舒乙曾經看過巴黎蒙馬特山上聖心教堂裏的法國歷代帝王靈柩、意大利佛羅倫薩梅迪希家族教堂裏的各代君主靈棺、柬埔寨吳哥窟裏小吳哥、大吳哥和巴達亞斯瑞神廟的各種精彩浮雕,這些稱得上是世界頂尖級的雕刻代表作,但是,當他看到北京田義墓石刻時就覺得,這裏的石刻裝飾藝術絕不亞於上面那些世界級的文化遺產,完全可以和它們媲美,而且是技巧、風格和內容都絕然不同的另壹類雕刻,是了不起的寶貝。
為此,舒乙曾撰文疾呼:“這是壹座真正的石刻裝飾藝術博物館,真正的。讓天下的人都來看看中國最卑賤的人是多麽聰明、多麽浪漫、多麽會玩、多麽有藝術水準,創作了與世界其他地方根本不同的璀璨文化。看看他們怎樣把地獄之門變成了充滿生命欲望和律動的世界,看看生活的激情和民間文化的智慧是怎樣創作了奇跡!”
太監是怎樣被閹的
修繕壹新後的宦官文化陳列館中,將專門復原壹個凈身房,因為凈身是正常的男人成為太監的第壹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太監凈身是非常有講究的。
據知情人士透露,凈身前選好日子,把凈身者關在房間裏。 那房間必須密不透風,讓凈身者先清理糞便,然後鎖在房裏。在這段禁閉期間,絕對不能飲食,免得有排泄的穢物沾染手術後的創口,致使傷口惡化,危及生命。之所以要密不透風,也是為了凈身者的安全。這樣,經過三四天之後,就正式行閹割手術了。
閹割前,先用白布或繃帶緊紮手術人的下腹部和雙股的上部,以高溫的辣椒水小心洗滌即將手術的部位,再以微彎如鐮刀狀的小刀,連同陰囊及陰莖壹起切斷,通常分兩步:第壹步是割睪丸。在球囊左右各橫割開壹個深口子,把筋絡割斷以便把睪丸擠出來。這需要閹割者身子打挺,小肚子使勁往外鼓。待用全身的力氣把睪丸擠出來,刀子匠會把片好的豬苦膽(起止血作用)貼到球囊左右兩邊。
第二步是割陰莖。這需要相當高的技術,割淺了會留有余勢,將來裏面的脆骨會往外鼓出,就必須再挨第二刀,即宮裏俗稱的“刷茬”;如果割深了,將來痊愈後會往裏塌陷,形成坑狀,解小便時呈扇面狀,壹輩子不方便。陰莖割除後,要插上壹根大麥稈,然後把另壹個豬苦膽劈開,呈蝴蝶狀地敷在創口上。以上的程序完成後,再由兩名刀子匠攙扶被手術的人在房裏緩行兩三個小時後,才允許躺臥。 手術後3天內不準喝水,據說由於幹渴和傷痛,其間必須忍受非常的痛苦。3天過後,拔掉大麥稈的栓,尿如噴水湧出,可謂大功告成。
中國十大著名太監
割下來的東西,凈身師全像寶貝壹樣地收起來,被凈身的人無權要,統歸凈身師保留。凈身師事先預備好壹個升,升裏邊盛著少半升的石灰。把兩個丸壹個勢,整齊地擺好,用石灰吸幹水分,免得腐爛。有朝壹日,凈身的人發跡了,還得用財物向凈身師贖回自己的身上物。
相關鏈接:
中國最後壹個太監
1996年,新華社發了壹個消息,說中國最後壹個太監孫耀庭離開了人世。他所捐獻的遺物,也成了宦官文化陳列館的重要藏品
孫耀庭是天津市靜海縣人,過去靜海縣很窮,窮人想出頭,進宮當太監是壹條捷徑。他在進宮之前就已經凈了身,動手的是他的父親。孫家以為只有這樣才能給孫耀庭帶來活路。
1916年,清遜帝溥儀公然在民間征太監,孫耀庭通過壹個名叫任德祥的人介紹,終於進了宮。
壹路下來很是“走運”,孫耀庭最終被提拔到侍候溥儀的皇後婉容。1924年直奉戰爭爆發,孫耀庭和主人壹起被趕出了皇宮,他也因此結束了太監生涯。
當了8年的太監,孫耀庭除了會伺候人之外,壹無所長,而這些功夫在農村是討不到飯吃的,只能靠兄弟救濟糊口。
兩年後,孫耀庭回到北京,住進了北長街的興隆寺,這裏有四十多個同命運的太監。孫耀庭整日出入大街小巷,靠撿煤渣、廢品謀生。雖然艱難,但這裏沒有鄉下那些歧視的眼光。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開始發給太監們每人每月16元的生活費。不久,孫耀庭參加了工作,負責管理寺廟。他曾當過6年的出納。那時,他每月的工資是35元,後來,他的工資加到45元。
由於出身貧寒,境遇淒涼,孫耀庭在後來的“文革”中沒有受太大的沖擊,身體健康。
1996年,孫耀庭96歲,壽終正寢。
中國十大著名太監
指鹿為馬——秦·趙高
公元210年,秦始皇病死沙丘。宦官趙高拉攏李斯,矯詔逼殺公子扶蘇和大將軍蒙恬,成功幫助胡亥篡位,事後控制朝綱。接著趙高充分施展其兇殘手段,誅殺異己、腰斬同盟者李斯,他指鹿為馬,玩秦二世於股掌之上,最後發動政變,逼殺二世。秦王朝從此分崩離析。
斂財弄權亂漢宮——東漢·張讓
東漢末,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團獨霸朝綱,權傾天下。有奸閹就有昏君,昏庸的漢靈帝還口口聲聲稱張讓為父。張讓率領十常侍,顛倒黑白除異己,捏造罪名殺朝臣,終於引發了東漢末年大動亂。
廢後戮相——北魏·劉騰
北魏權閹劉騰通過不斷告密,壹路往上爬。他設法傍上胡太後,羽翼豐滿之後先是殺死太後情人、名相元懌,後又幽禁太後,終於爬上權力頂峰。劉騰死後,胡太後重新得勢,下令發掘劉騰墓,將劉騰骸骨撒露於野,其四十余名養子也被誅殺殆盡。
忠實家奴——唐·高力士
高力士是大唐壹代最有權謀的太監之壹。他出謀劃策,助李隆基誅殺韋後和太平公主,終成唐明皇最忠實的心腹奴才。不過,高力士在創造唐朝“開元盛世”的過程中出過不少力,獻過不少良策,這在中國歷屆太監中,算是出類拔萃的高人了。
落井下石——唐·李輔國
李輔國天資聰穎,阿諛奉迎、翻雲覆雨、落井下石,他無所不能。從親王、宰相到皇後、皇帝,有用時可成為手中權杖,無用了則手起刀落,痛殺幹凈。可最後李輔國還是落了個身首異處,屍棄荒野。
亂宋“媼相”——北宋·童貫
宋徽宗即位後,童貫使出渾身解數,獻古玩,弄字畫,用盡心思討得這位風流天子的歡心,從此平步青雲。他與蔡京聯手,排擠朝臣。公(即蔡京)媼(即童貫)二相,朝內朝外,互相勾結,獨霸北宋軍政大權,朝野百官,盡出其門。童貫獨領兵權二十年,在與遼、金的戰爭中雖然屢戰屢敗,他卻兵權永固。
海上的風帆——明·鄭和
鄭和本姓馬,字三保,雲南人。明成祖時為太監,賜姓鄭,航海至南洋、印度、波斯、非洲東岸等處,開中外交通最遠的航路,宣揚威德,助馬來西亞建國,海外諸國爭來朝貢。時人稱為三保太監下西洋,是明代初年的盛事。
“立地皇帝”——明·劉瑾
劉瑾,明史上最有名的太監之壹,人稱“立皇帝”。他從少年起就侍奉太子朱厚照。太子繼位後,劉瑾連連升遷,很快當上了司禮太監,代皇帝批答天下奏章。他把貪淫樂的明武宗哄入豹房,炮制“奸黨”名單,把56位正直朝臣壹網打盡。他還依靠東西廠和錦衣衛等機構大搞特務統治,使天下人人自危,明王朝由是江河日下。
九千歲——明·魏忠賢
魏忠賢,本是壹市井惡少,目不識丁,卻諳熟拍馬絕技,入宮不久,得太監王安提拔,又與皇孫奶娘客印月打得火熱,並接近萬歷皇帝,地位和權勢與日俱進。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後,他和客印月開始攬權幹政。他恩將仇報除王安,逼走魏朝,杖殺朝臣,大興冤獄,捕殺東林黨,私植黨羽,自稱“九千歲”,為歷代閹官專權亂國的最高峰。
清代厚黑第壹閹——李蓮英
李蓮英在清宮長達52年。是慈禧太後最寵愛的貼身太監,也是清代品位最高、權勢最大、財富最多、任職時間最長的壹個大宦官。他對主子的奴才嘴臉,和對同類的兇狠殘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朝中大員及外省督撫,無不對其巴結奉承,仰其鼻息;舉凡國政朝綱、清廷要務,無不與聞,無不參預。
清宮太監趣聞
太監狗仔隊
話說光緒年間刑部抓了個劫皇杠的天津混混吳禿子。因為吳禿子平時黑白兩道都結有交情,被抓後又表示不越獄,只等問斬,刑部於是不銬不鐐,天天酒肉不缺,甚至八大胡同還有三個妓女主動上門來陪吳禿子,分文不取。
後宮的妃子為了解悶,常派心腹太監到刑部打探離奇案件,就像今天的狗仔隊。很快,吳禿子的種種傳奇就到了慈禧耳朵裏。慈禧正好心情不錯,聽得新奇,決定禦審吳禿子。慈禧常以觀世音菩薩自居,喜施小恩小惠,既說是禦審,大半就不會死人。
禦審那天,等把吳禿子帶上來壹看,慈禧楞了。按照傳說,這巨匪應該是頭如麥鬥,腰大十圍的壹條雄烈漢子,怎麽帶上來的是個又黑又矮的家夥呢?慈禧暗暗覺得上了當,不禁勃然大怒,親自問起了罪。
誰知道吳禿子只求壹死,回話時眼睛壹翻,說:“告訴妳,爺為嘛劫‘皇杠’。聽著,咱天津衛的好漢,要劫,就劫‘皇杠’,要奸,就奸皇妃!”說罷,仰天狂笑。
慈禧身邊頓時大亂,身邊壹老宮女受不了這種刺激,“呃”的壹聲背過氣去了。太監們手忙腳亂地搶救,慈禧臉色發紫,大筆壹揮,把吳禿子從“斬立決”改“淩遲”了。
裝昏的李蓮英
李蓮英本是慈禧最親信的太監,可慈禧臨終的時候,要他來見卻見不到,去的太監報告:李總管說實在見不得老佛爺病體支離的樣子,說完還哭昏了過去。慈禧大為感動。其實那根本就是李蓮英的花招。到慈禧面前,如果表現得不好,老太太會想,妳這小子平時伺候得那麽好,看我快死了就變臉麽?還不得辦他壹個“淩遲”?如果表現得好呢,慈禧壹感動,賜他壹個陪葬的“殊榮”還不是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