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太陽崇拜與太陽崇拜的古蜀文化

太陽崇拜與太陽崇拜的古蜀文化

古蜀先民與生活在其他地區(包括中外)的人們壹樣,在日常生活中以祭祀天、地、自然、圖騰、神靈、祖先為主要內容之壹,以尋求保護和精神力量,維護團結、社會和國家機器(這是或巫師作為統治階級的主要願望)。這些祭祀中的太陽祭祀(或稱太陽崇拜)尤為耐人尋味,以至於當代壹些學者主張設立“成都太陽節”以示緬懷。幾千年前燦爛的太陽照耀著大地,庇護著人類,給了人類無限的遐想。據此,人們崇拜太陽,崇拜太陽,為太陽祈禱,創造了無數激動人心的關於太陽的神話。太陽也因此成為世界各民族神話中最普遍的意象。正是在此基礎上,19世紀形成的西方宗教學領域第壹個也是最大的學派——自然神話學派的代表人物馬克斯·繆勒提出,人類最早創造的神是太陽神,最早的崇拜形式是太陽崇拜。太陽神話是所有神話的核心,所有神話都源於太陽神話。太陽“已經從壹個單純的發光天體變成了世界的創造者、保護者、統治者和獎賞者——事實上,它已經變成了壹個神,壹個至高無上的神”。同時,繆勒還指出,宗教的演變是從崇拜太陽的壹神教到多神教,最後演變成唯壹的壹神教。然而,太陽崇拜是何時產生的,在國外學術界並無共識。有壹千多幅屬於新石器時代的卡累利阿巖畫(在俄羅斯奧涅加湖和白海發現),大部分是鳥獸畫。"此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圖形——圓形和半圓形,並用輻射光束畫出來."考古學家對此看法不壹。壹些研究人員認為,畫有光束的圓圈和半圓是太陽和月亮的象征。“但當代有研究者認為新石器時代就有太陽崇拜,論據仍不充分。”蘇聯學者C·A·托卡列夫認為“青銅時代確實有拜日風”。這壹時期,世界各地都發現了太陽崇拜的遺跡,比如在挪威特倫霍爾姆發現的青銅車,就被上傳到了日本的盤子裏;在西班牙特魯埃爾發現的青銅小馬的蹄下和背上都有太陽輪。太陽的圖像”或以圓盤的形式出現;或者是輪子的形狀(有或沒有光束);或者呈現為壹個帶“+”的圓圈。世界聞名的古代墨西哥神廟城市迪奧提瓦坎(Diotivacan)建於公元1500年左右,其最大的建築是太陽神廟。中南美洲的其他著名文化,如阿斯德加文化、瑪雅文化、印加文化、莫奇卡文化、納斯卡文化和蒂亞瓦納科文化,也都發現了宏偉的太陽神廟建築。迪奧提華康的太陽神叫托納提烏,這壹時期出土的代表性文物是“太陽圓盤”,是壹個光芒四射的骨架,是太陽神的形象。太陽給大自然帶來了光明、溫暖和生命。因此,太陽崇拜曾經盛行於世界上大多數地區和民族。根據考古資料,中國的太陽神觀念和太陽崇拜形成於新石器時代。1976青海東部出土的馬廠馬家窯文化,包括四圈“+”紋彩陶壺,四圈“+”紋彩陶壺,四圈“米”紋彩陶壺,六圈“×”紋彩陶壺。1974、1977年青海民和出土有萬字紋彩陶壺。“+”圖案和印度的太陽符號壹模壹樣。此外,山東大汶口文化遺址三期文物中還出土了帶有太陽紋和月亮紋的彩陶片。這些應該是我們原始社會對太陽崇拜的延續。

三星堆二號坑出土壹件青銅“輪形器”(***6件),呈圓形。修復的兩塊直徑約84cm;壹個輪轂狀中心的大圓泡直徑約28厘米,外徑連有五根輻條狀的放射狀直桿。這應該是三星堆先民太陽崇拜的遺跡。“輪子”中央的大圓泡可以釋放為太陽,放射狀的直線可以描述為光芒四射。將太陽描繪成“輪狀器”是壹種與世界各地太陽崇拜者壹致的簡單畫法,如青海樂都縣出土的彩陶壺上的太陽紋、廣西寧明花山巖畫上的太陽紋、四川珙縣仡佬族懸棺壁畫上的太陽紋(圖1)。

太陽崇拜是壹種以天體為對象的自然崇拜。太陽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存在了。人類誕生後,太陽作為壹個自然物體,與人類朝夕相處。但在人類社會早期,也就是原始采集和狩獵時代,並沒有太陽崇拜,因為太陽雖然對人有重大影響,但對人的生活和生命安全並沒有直接影響。直到進入新石器時代,也就是人類能夠進行生產性生產(農業和畜牧業)以後,太陽才對人產生了直接的興趣,人們感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受到了太陽的制約,從而促使人們更多地思考太陽,猜測太陽。原始人並不了解太陽的奧秘,認為太陽有使萬物復蘇生長的超自然力量,甚至將其視為高產的主要賜予者。原始人也相信太陽和人壹樣,有靈魂,有情感,形成了太陽有靈的觀念。後來,人們逐漸將太陽人格化,同時把它當作神來崇拜或祭祀。前面提到的中南美洲的太陽神廟,以及中國各地史前文化或奴隸制文化時代的各種太陽雕塑,都是這種太陽祭祀的供品。

我國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也有許多關於“遊日”、“離日”、“入日”的記載,反映了殷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祭祀。古書《商舒窈典》也記載“客日”在東,“夕日”在西。那時候沒有固定的拜日壇(像元朝入朝後北京的祭壇),只是每天早上向太陽鞠躬行禮。正如《史記·馮禪列傳》所言,天子“朝日,則晚月”。所謂“朝日暮月”,即如《漢書·匈奴傳》所記載:“可汗早晨出營,始拜太陽,生於拜月。”現代仍處於原始部落社會階段的新疆阿勒泰烏梁海人,至今仍保留著家門前朝日崇拜的習俗。正月初壹,東北鄂倫春族向太陽跪拜,祈求幸福。而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也要向太陽祈禱和抱怨,尋求安慰。可見,秦漢以前的中國各民族,無論是否進入文明時代,對太陽神的崇拜和崇拜方式都趨於壹致:即兼收並蓄,因地制宜,虔誠樸素。相對而言,殷商時期的古蜀先民在祭祀太陽的文化上比其他地區的其他民族更加發達,因為他們有專門的祭祀太陽的工具或符號——“輪狀器”和“四鳥繞日”金箔。然而,根據文化發生學原理,文化的發生和發展通常與文化需求的程度成正比。廣西寧明花山巖畫表現的是什麽主題,學術界爭論已久。而何先生運用文化發生學原理輕而易舉地解開了這個謎。他指出,華山巖畫表現了壹種崇拜太陽的儀式,因為巖畫中有光束,沒有光束,也沒有“+”形的圓圈,都是太陽的影像;而每個人的手都高高舉起,那是為了祈禱日出。為什麽銀幕上的人對太陽表現出迷戀、投入、熱切、勤奮的熱情?這是因為“廣西雨水多,有時春夏甚至壹兩個月都下雨。”如果水稻出來或成熟後長時間沒有太陽,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因此,古代壯族人自然會想盡辦法祈求日出。制作太陽的形象,以巫術的形式祈求日出,大概就是其中之壹。“就殷商時期蜀人居住的成都平原而言,這種情況甚至比廣西壯族先民還要糟糕。濕潤多霧,夏雨秋多雨,大部分地區平均降水量約1000 mm,故古稱“漏天”。更何況陽光極其稀少。全年日照只有800~1100小時,是我國日照最少的地區之壹。所以,很久以前,外國人就想出了“舒狗對著太陽叫”這四個字來調侃他們。難怪四川有比其他地區高得多的對日祭祀文化。

中國神話史上還有壹個奇怪的現象值得關註,那就是射日神話盛行於大部分地區,而蜀中人則多為祈福、盼日、護日,其中最典型的是至今仍在川西壩子流傳的兩個神話,兩兄妹觀日月。

神話傳說是人類社會生活的折射。很多關於在川外射日的神話,都與秀裏見嚴重的天幹有關。比如《莊子·萬物之論》說,“十日萬物發光。”《論衡·感虛》雲:“儒傳書,言堯,十日出,萬物焦。”為此,人們創造了“後羿射日”、“誇父日日射日”等壹類感人而悲壯的神話故事,表達了對風和日麗的向往。這與川西壩子祈福護陽神話要求多曬少雨的信息正好相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星堆二號坑出土的大塊玉邊張(編號:K23201-4)上刻有兩座山。

山上有壹個圓圈,似乎代表太陽。圓圈兩側刻有八字形雲紋,雲紋下有壹座小山。山的中間還有壹個圈(按:應該也是太陽),圈下面還有壹個小山。在兩座山的兩邊,有壹只大手,做出半握拳的形狀,大拇指壓在山的山腰。

玉緣雕刻是古蜀自然環境和古蜀人心態的形象寫照。四川盆地是我國著名的內陸封閉盆地,被雲貴高原海拔1000-3000米的大涼山、邛崍、大巴山、巫山、大婁山等山脈環繞。再加上陰雨連綿,讓人長期窒息浮躁。所以古蜀人希望陽光普照,打破陰霾,爭取壹個自由、清澈、明亮、開放的生活環境。強手抓山,是古蜀人努力掌握自己命運的堅強信念和奮鬥精神的藝術表現。

在從混亂愚昧的原始社會走向文明社會的征途中,古蜀人為了掙脫枷鎖,打破封閉,付出了難以想象的艱辛努力。成都平原流傳著壹個關於天堂起源的傳說,說的是“勇者之神”夫婦用自己的血肉,將天地從地縫中逼出,使人類重見光明。現在,天地間早晨和夜晚太陽出來的紅色,是“勇敢的上帝”夫婦的血。[12]他們為光明而戰,為太陽而召喚的故事,就像女神補天,精衛填海,盤古王開天辟地,誇父棄杖入桃林的故事壹樣,慷慨悲壯,感人至深。而震撼的強度和激蕩的魅力遠超後者。三星堆二號坑玉邊上那座被大拇指壓在太陽底下的山峰的象征意義,難道不包含在“神勇”夫婦等蜀人“開天辟地”的故事裏嗎?

原始社會的祖先在與太陽的長期關系中觀察到,太陽能可以促進樹木、花卉和農作物的生長和成熟,給人們帶來光明和溫暖,也可以辨別善惡,洞察世界。因此,進入新石器時代後,太陽開始被視為生育、保護和透明之神。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高2.62米的大銅像和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高近0.15米的小銅像,結合了傳說中的太陽神形象。值得註意的是,金沙遺址出土的直徑為0.12米的“四鳥繞日”金箔,直接象征著12螺旋齒的太陽,與三星堆的青銅“輪”相似。

在中國太陽神的傳說中,太陽經常被變成蓮花。《淮南子·地形》高說:“木端若有十天,似蓮花。”據何先生調查,新中國成立前,雲南昆明市西山區大小街村的彜族人在冬至農歷臘月二十九舉行“太陽會”,村民到山寺拜祭“太陽菩薩”。祭祀時,五色紙上寫著“太陽菩薩”四個字,並念了七遍《太陽經》。雕刻在供品上的太陽的象征是蓮花。三星堆大銅像所戴的高17.7cm的冠,繁花似錦,顯然像壹朵盛開的蓮花——這與古巴蜀符號中的七角星形狀相吻合(任乃強註《華陽國誌》解釋為古蜀“日”字)。所以這個銅像的造型可以解釋為頭頂的太陽,是古蜀人崇拜和祈禱的對象。金沙出土的銅像頭戴渦冠,是“頭頂太陽”的另壹種形式。頭頂太陽的形象,在中國古代歷史的傳說中,是對應的神,少昊,他之前在東方建立了壹個鳥國——少昊國,然後統治西方。他是姜水西陵(岷江古稱)黃帝和雷祖之子慶陽。在郭沫若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手稿》第壹卷中,考證出少昊部落群的氏族“都是鳥的名字,顯然是圖騰的殘余”。據甲骨文專家考證,少昊是壹個商人的祖先,這個商人曾以太陽為名,視之為神。少昊的兒子,每天都是頭上頂著太陽的人。可以說,少昊是壹個融合了鳥崇拜(圖騰崇拜)和太陽崇拜(自然崇拜)的部落群體。少昊是壹只太陽鳥。金沙出土的“四鳥繞日”金箔上的繞日四鳥和三星堆青銅樹上的神鳥也是太陽鳥。但是,遙望岷江流域的少昊族群,為什麽會進入中原,稱霸全國,商周時期又為什麽會回到成都平原呢?這真是壹個謎。或許它發源於岷江,再溯岷江而上,經甘肅、陜西進入河南。兜壹圈然後沿著這條路線回老家?或許它的主要支出壹個去了四川闖天下,另壹個沿著岷江西南下到三星堆——金沙建國建都?.....不管歷史真相如何,總之,三星堆-金沙遺址現代人已經揭示了大量關於太陽崇拜和鳥崇拜的實物圖形,特別是陶瓷“鳥頭勺柄”和青銅鳥等與中原和長江流域同時代文化完全不同的鳥形和鳥紋,更能顯示出蜀的文化特色。這確實是壹個令人震驚的事實。

1990年3月,四川考古人員修復了三星堆二號坑出土的六棵青銅樹之壹。修復後樹幹高度3.96米,枝梢殘缺。樹枝分三層,每層有三根樹枝,每根樹枝上立著壹只青銅鳥。很多學者認為可能是古代文獻中的“建築木材”。但《山海經·海外東經》雲:“唐谷上有芙蓉,十日沐浴...第九日,在下支,第壹日。”《淮南子地形》雲:“木若在西,十日照地。”據此,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這棵青銅樹的神話原型可能不是“建木”(因為《山海經》中的建木無枝無鳥),而是“似木”。據《山海經·海內經》和水鏡《朱若水》記載,木若來自若水,水若“蜀郡牛環外”,即今川西雅礱江壹帶,是黃帝之子、雷祖長邑的誕生地。按若木的原型,三星堆青銅神樹的斷尖有鳥,* * *是十只鳥。或雲:還有壹天,* * *是十天;十只鳥組成十天。

事實上,在世界各地的許多民族傳說中,鳥被視為太陽的象征。比如古埃及的鷹神賀拉斯就是太陽神。古代波斯人的錢幣上,作為太陽後裔之王的王冠,裝飾著象征太陽的翅膀。中美洲瑪雅印第安人的太陽神也是由烏鴉連接的。他們“說太陽神是被壹只烏鴉變的”。然而,中國古代的神話和傳說是太陽和鳥之間聯系最密切、最廣泛和最持久的。中國古籍中經常提到的“太陽”、“紅太陽”、“五羊”、“黑太陽”等詞,都是指太陽。《淮南子·精神》說:“日中有黑狗”,高說:“猶若下蹲,謂之三足。”《山海經》黃達《東經》也說:“唐谷上有撐樹,壹日來,壹日出,皆載(戴)於烏。”郭璞註:“有三尺在其中。”在山東肥城小湯山的石像中,太陽的形象是畫壹個全黑的太陽。四川出土的漢代石棺上也刻有孫武在日本的圖案...這些都是古代神話在藝術上的具體表現..古人為什麽把烏鴉比作太陽?何先生認為,這是因為古人觀測到太陽黑子(甘肅臨洮沙村新店文化遺址出土的彩陶罐上畫的太陽有黑點,是我國在青銅時代觀測到太陽黑子的證明),烏鴉是黑色的,所以是黑色的。至於日本和中國的烏鴉,它有三只腳,主要是說明這個武不是凡人武,而是神武。

三星堆二號坑出土了至少40件長約50-60厘米的菱形或半菱形青銅器,它們被塑造成類似眼球的圖案,看起來像人或動物的眼睛。(圖3,左)青銅眼球有二三十個,有大有小,比畫像上凸出的圓柱形眼球略短。這些銅眼和眼球看起來不像很多銅像上的配飾。因為它們和銅像上的眼睛不壹樣,應該是單獨的物件。與之相對應的是,三星堆遺址的壹種陶杯——封杯上,在封口處也捏著壹些眼睛;在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陶器上,唯壹公布過的雕刻符號是眼睛的象形文字。(圖3,右)三星堆文化中這麽多奇怪的眼形象征著什麽?

由此,我們想到了南方壹些民族地區仍然流行的雞崇拜,尤其是玉米占蔔。比如,在四川、雲南、貴州的壹些苗族,青年男女在舉行訂婚儀式前,通常會把壹只碾碎的公雞(不能用刀殺死,因為見血不吉利)放在鍋裏(雞頭朝東)煮熟。

  • 上一篇:天津集集。com
  • 下一篇:女生幽默自我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