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如何提高我國文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如何提高我國文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繼十六大報告之後,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了“文化軟實力”的概念,並明確強調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在提升文化軟實力,提升文化影響力的過程中,現在的時代已經和過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壹,雖然依靠政府主導、政府補貼的傳統“文化交流”模式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文化輸出的意義變得更加重要。

發達國家依靠文化出口提升文化軟實力,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早在“壹戰”時,美國就極力推銷本國電影占領世界電影市場;2006年4月28日,日本外相在《文化外交新思路》中明確提出了“動漫外交”戰略。2006年6月65438+10月65438+7月,韓國總理李海瓚主持會議,專門討論“韓流”產品的全球化問題。美國大片,日本動畫片,“韓流”電視劇等。都是在國際文化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文化產品。這些文化產品在走出國門的過程中,依靠文化輸出的方式,能夠占領世界文化市場,固然有政府這只“看不見的手”的推動,但更重要的是文化產品本身強大的競爭力。

第二,大城市(尤其是首都城市)對壹個國家文化影響力的提升起著主導作用。

吉布森的研究表明,當代文化生產存在著巨大的城鄉差異。在就業、投資、產業聚集等方面。,大都市占據主導地位,首都城市遠遠高於其他非首都城市。在美國,超過50%的文化產業從業人員集中在人口超過654.38+0萬的城市。更嚴格的說,主要集中在兩個中心:紐約和洛杉磯。從65438年到0998年,悉尼在文化產業方面提供的就業機會占全澳的30%以上,而悉尼文化產業的產值占全澳的32.2%。就業方面,倫敦占整個英國文化產業從業人員的26.9%。瑞典的文化經濟從業人員(占全國職位總數的9%)大多集中在斯德洛特。在日本,東京文化產業從業人數占日本文化產業總就業人數的16%。進入21世紀後,國際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呈現出資本跨國運作、產業結構高度升級、產業分布集團化的趨勢,在壹些國際大都市周邊產生了具有全球意義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

《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壹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北京未來工作的重點。2006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81.2億元,占GDP的1.3%。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北京經濟的重要支柱。北京作為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的首都城市,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新時期的正確選擇。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必須面向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面向國際市場,提升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國際影響力,對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將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

第壹,北京在提升文化創意產業國際競爭力方面優勢明顯。

(壹)豐富多樣的文化資源

北京作為壹座有著800多年建都史和20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北京不僅有故宮、頤和園等豐富的物質文化,還有京劇、曲藝、工藝美術、傳統醫藥、民俗等燦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讓北京有了自己獨特的符號,有了可以挖掘的歷史文化金礦。除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北京還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匯點,並在這多元交匯中呈現出獨特的文化特色。北京有以中關村為代表的數字等高科技文化,有全國最大的字畫古玩等藝術品市場,有全國最高水平的文化體育演出。

豐富多樣的文化資源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北京的許多文化產業在全國占據主導地位:北京出版的圖書約占全國總量的1/2,音像制品約占1/3,期刊約占1/4,報紙約占1/5,電視劇(部)和電影制作量約占全國總量的1/3以上。在出口方面,北京文化創意產品的出口規模也日益擴大,尤其是軟件、圖書、影視等行業。2001年,北京文化產品出口額占全國30%左右;2004年占40%左右,每年增長20%以上。2006年,北京海關軟件出口3.56億美元,占全國海關軟件出口的1/3。

(2)創新能力全國領先。

創新能力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北京作為國家首都,不僅擁有豐富多樣的文化資源,在科技創新和知識創新方面也走在全國前列。從專利授權量來看,北京市2000年專利授權量為5905件,2006年為11238件,增長90.2%,其中2000年發明專利授權量為1074件,2006年為3864件,增長259.8%。在科學技術獎勵方面,2005年北京市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壹般項目)75項,占國家科學技術獎(壹般項目)總數247項的30.4%。

北京的知識創新能力遠遠高於其他地區。At R & ampd投入:2005年北京市科研機構獲得科技活動經費735億元,占國家科技經費的14%,居全國各地區之首。此外,R & amp在北京;d投資逐年增加,2006年達到5.8%,超過同期美、德、英、日等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在科研項目方面,北京市近年來承擔了大量國家級科研項目,無論是研究項目還是經費使用情況都居全國首位。2004年承擔基礎研究項目158項,占全國的41.7%,支出4.8億元,占全國的46.1%。承擔863計劃項目1,227項,占全國的32.1%,支出27.9億元,占全國的30.0%。承擔重點項目716項,占全國的35.1%,支出20億元,占全國的13.4%;承擔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176項,占全國的12%,支出1.1億元,占全國的13.4%。總之,北京的知識創新能力強,在全國的優勢非常明顯。

(三)豐富的文化創意人才資源

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創意資源豐富,聚集了壹大批文化名人、作家、藝術家和壹大批創意人才。中國有400多個科技信息研究所和科技信息網絡中心,大部分集中在北京。北京有50多家獨立的信息機構,占全國的10.7%。根據2006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數據,2005年北京市共有高等院校89所,科研機構350個,有科研活動的單位數為6481個,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254個。北京的人力科技資源占全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的9.24%,其中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數量居全國首位,遠超其他地區。此外,北京每65438+萬人口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有17萬人,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北京市兩院院士706人;北京擁有1/3個國家級研究生院、國家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北京培養的博士後人數占1/3。豐富的文化創意人才資源,為北京做大做強文化創意產業,提高國際競爭力提供了堅強後盾。

(四)資本優勢

北京作為首都,被賦予了代表中國的符號,給北京帶來了巨大的吸引力和輻射力。首都優勢是北京獨有的財富,是中國任何壹個城市都無法比擬、無可爭議的無形資產。首先,首都的優勢給北京帶來了巨大的“註意力”資源,這些資源可以在當代社會形成強大的無形資產。其次,首都的優勢為北京帶來了種類繁多的消費流。其中,海內外高端人群占了相當大的比重,龐大的高端人員流動數量為北京的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第三,首都優勢為北京發展新興產業和新經濟形態提供了機遇。比如北京近幾年的會展業和總部經濟,包括2008年北京奧運會帶來的奧運經濟,主要是借助首都的優勢實現的。

(五)文化創意機構數量眾多,文化創意集聚區初具規模。

北京藍皮書相關數據顯示,全國573家出版社中,北京有237家,占全國出版社總數的41.36%。從出版量和種類來看,北京的圖書出版業占了全國的近壹半,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由於北京擁有全國最集中的作者資源、媒體宣傳資源和市場影響力,近年來,全國各地的出版發行集團紛紛北移,在北京設立分公司,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在北京成立巴別公司,長江文藝出版社成立北京發行中心,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成立世紀文景圖書公司等,都成為了全國知名品牌。此外,不少外國民營圖書公司也將公司總部遷至北京或在北京開業,如山東田弘、廣東石天音像、福建廈門光合書房、四川湖南湖北文化工作室等。

目前,北京已形成中關村文化創意產業中試基地、石景山數字娛樂產業基地、永和文化園、電子城798文化基地、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等多個創意產業集群。此外,東城區文化產業園、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陳三動漫網遊產業基地、朝陽公園文化園等文化創意產業集群正在規劃建設中。

㈥奧運機遇

加拿大學者約翰·弗裏德曼(John friedmann)指出:“奧運會遠不僅僅是運動技能的比賽。至少從1984洛杉磯奧運會開始,它就成了壹筆大生意。奧運會不僅吸引了全世界對主辦城市的關註,還像預期的那樣在當地零售商、酒店和其他服務提供商的口袋裏留下了數億美元。”舉辦2008年奧運會不僅會給北京帶來巨大的直接經濟效益,還會產生長遠的後續影響。奧運會讓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對展示北京傳統和東方文化的魅力,擴大國際交流,促進北京文化創意產業與國際對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的不足和隱憂

在北京市相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近年來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但與紐約、東京、巴黎等國際大都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還存在諸多不足。

(壹)戰略定位需要明確,總體戰略布局尚未形成。

在全球化背景下,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應以世界大都市為參照物和直接競爭對象。因此,全球化、整體化的文化創意產業的戰略定位和布局非常重要。目前,北京市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從整體上看,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國際化定位並不明確,總體戰略布局尚未形成。北京的文化創意產業在區域和全球應該處於什麽位置?面對倫敦、紐約、東京等文化創意產業發達的國際大都市,北京應該采取什麽樣的戰略步驟來應對它們的競爭?在起步較晚的情況下,北京的文化創意產業如何發揮後發優勢?等等,這些問題都沒有明確的戰略定位、發展路徑和實施步驟。

(二)文化創意產業主體力量薄弱,國際競爭力不足。

企業是文化產品的生產者和推廣者,是文化市場的開拓者,是文化市場的主體,是跨國經營的承擔者。沒有名牌,企業就不可能打開國際文化貿易的局面,更談不上形成國際文化的競爭力。競爭其實是企業實力和創造力的較量。參與國際競爭是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任務之壹。只有努力培育壹批文化名企,北京的文化創意產業才能擔負起國際競爭的重任。目前,北京壹些文化創意企業已初具規模,在國內市場處於領先地位。然而,如果我們環顧世界,比較像時代華納公司和迪士尼這樣的大型跨國集團,這些企業很難在規模、效率和品牌方面與它們直接競爭。

(C)需要改善支助服務

目前我國文化創意企業大多聚焦國內市場,原因有三:壹是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文化市場已經形成了巨大的規模,只有面向國內市場才能獲得足夠的利潤;其次,由於文化歷史悠久,前期缺乏市場培育,中國文化產品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往往會遭遇較大的文化折扣,文化企業采取外向型發展會面臨較大的風險;第三,我國絕大多數文化創意企業是中小企業,普遍缺乏資金、信息、管理經驗和業務渠道,難以參與國際競爭。因此,我國外向型文化出口企業仍然難以形成規模,難以獲得規模經濟,而規模經濟是文化產品競爭力的重要來源。

北京有大量的文化創意企業,這些企業在北京市場也面臨著嚴峻的競爭壓力。很多企業迫切需要立足北京,面向國際市場。但由於政府相關部門的配套服務不完善,他們走向國際市場面臨資源、渠道、資金、法律服務等諸多問題。

三、提升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影響力的對策建議

(壹)從城市營銷的角度,制定提升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影響力的總體戰略。

在全球化時代,城市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在這種情況下,城市營銷的概念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大城市的重視。“城市營銷”的概念來自菲利普·科特勒的“國家營銷”概念。科特勒認為,國家實際上是壹個由消費者、制造商、供應商和分銷商的實際行為構成的整體。所以國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像企業壹樣用心經營。源於國家營銷理念的城市營銷,也力求將城市視為壹個企業,用現代營銷手段推廣各種資源、產品和城市的整體形象。

城市營銷是壹個綜合概念,包括城市資源、產品、企業、品牌、文化氛圍、投資環境甚至城市形象。城市營銷主要有三種營銷方式:壹是“景區”營銷,二是“項目”營銷,三是系統化整體營銷。無論是“景點”還是“項目”,都是靜態的、局部的城市營銷方式,只有系統的整體營銷,才能真正體現城市的整體形象和特色。

如今,文化和創意產業在城市系統的整體營銷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首先,隨著當代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升級,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城市(尤其是國際大都市)中至關重要的產業類型。第二,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可以直觀地反映城市風貌和精神。第三,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很強的整合功能,可以形成相關產業鏈,從而帶動相關產業鏈的整體營銷。第四,文化創意產業對於好創意的孵化,也會促進城市營銷方式的更新。

目前,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已經充分認識到國際化發展的意義,但還沒有與城市營銷整體融合。我們認為,在政策指定和實際操作過程中,應從城市營銷的角度制定提升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影響力的總體戰略,從理念、機制、策略三個層面解決問題。

在理念層面,要把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理念和城市營銷的理念結合起來。在制定和實施文化創意產業戰略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城市”的整體意識和“營銷”意識。文化創意產業強調創意在城市產業結構升級和提升城市形象過程中的核心地位及其整合效應,這是其區別於文化產業的關鍵。文化創意產業戰略的制定和實施也要貫穿北京作為“城市”的整體意識。“營銷”的意識,就是變被動為主動,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真正“營銷”城市的整體形象。就國內現狀而言,忽視營銷和貿易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必須充分貫穿營銷意識,把北京文化創意產品推向國內國際市場作為重要的戰略環節。

在機制層面,應充分建立相關激勵和約束機制,推動表達北京形象的文化創意產品“走出去”。目前,中國的文化貿易嚴重逆差。北京文化創意產品“走出去”,不僅關系到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也對其他城市和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起到示範作用。建立激勵機制,鼓勵相關文創產品“走出去”,同時建立約束機制,防止企業內部惡性競爭。鼓勵生產充分體現北京形象的文化創意產品,對好的文化創意產品給予獎勵或補貼。建立相關協調機制,打破行業間的各種壁壘,以文化創意產業為龍頭,以相關產業鏈為主體,以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和創意為目標,在國內外市場牢固樹立“北京創意”品牌。

在戰略層面上,我們在挖掘這座城市的傳統文化資源的同時,應充分利用現代媒體和現代市場策略。北京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這是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優勢,也是北京城市營銷過程中的重點。在大眾文化成為主要文化形態,文化貿易成為大勢所趨的時代,傳統文化資源的這種優勢必須與現代媒體相結合,通過現代營銷策略,激活傳統文化資源,使之為世界所認識和了解。在文化創意產品的生產策略上,要強調以現代方式激活傳統文化資源。在市場策略中,被動的“請進來”是“請進來”和“走出去”的結合。在品牌戰略上,唯壹的產品品牌應該是“北京品牌”,以體現北京城市形象為核心,形成壹系列相關品牌。

(2)盡快落實各項激勵政策。

自北京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以來,各種鼓勵政策紛紛出臺,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在2006年6月5438+10月發布的《北京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幹政策》中,采取了出口退(免)稅、獎勵優秀出口企業、培育營銷網絡體系等多種鼓勵政策促進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出口。從目前情況來看,這些激勵政策還存在法規不完善、執行不到位等各種不足。有關部門要根據行業和企業實際,盡快落實資金、稅收、法律援助、咨詢服務等相關政策,讓各種鼓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

(3)整合產業資源,促進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產業對接,形成合力。

從現有的經驗來看,那些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文創產品,不僅僅是因為產品本身的優勢。在進入國際市場的初期,背後往往有政治和經濟兩只“看不見的手”。在政治推動方面,發達國家往往通過政治壓力促使目標市場國家開放本國的文化市場。比如美國利用WTO談判等手段,大力推動本國文化產品的出口。經濟上,那些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文化創意產品,往往由其他產業資本推動。索尼、哥倫比亞、迪士尼等大型跨國集團就是這方面的最好例子。都是依靠強大的經濟實力,使得文化創意產品在企業發展中起到“火車頭”的作用。可見,沒有強大的政治經濟力量,文化創意產品很難在國際市場上“壹枝獨秀”。

由於綜合國力和中國的發展理念,北京文創產品在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過程中,依靠政治壓力並不現實。比較現實的做法是,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產業的對接,吸納其他產業的資金、營銷網絡等資源,形成合力。這樣,壹方面可以解決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走出去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各種資源問題;另壹方面,也可以充分發揮文化創意產業的“火車頭”作用,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從而實現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共贏。

(四)完善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機制,促進國際貿易人才轉型。

在談到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幾個關鍵問題時,龍永圖先生指出,中國的文化產業“需要在國外生活和工作過,獲得成功經驗,熟悉國外生產方式、營銷渠道和發行放映的人才”。相關人才的缺乏已經成為制約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影響力的瓶頸之壹,北京也不例外。

目前北京很多高校都開設了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國際文化貿易等相關專業的課程。但值得註意的是,在相關專業的設置過程中,更註重相關文化、傳媒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培養,與經貿的銜接存在較大不足。今後在專業和課程設置上,要著重解決文化與經貿的銜接,培養真正的“復合型”人才。

在完善相關專業和課程的同時,也要為外貿人才的交流和轉移提供便利。與文化貿易相比,中國在其他產品貿易方面有更多的經驗和成就。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經驗積累,中國擁有大量能夠熟練從事國際貿易和處理農產品、紡織等領域相關問題的高端人才。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對外文化貿易的不斷擴大,充分利用在其他領域成長起來的貿易人才是壹條值得嘗試的捷徑。對內,對優秀貿易人才可聯合文化、外經貿等相關部門進行登記備案,根據意向進行文化創意產業培訓;對外,政府部門可以牽線搭橋,促進國內機構與國外文化企業的聯盟與交流,邀請相關人員培訓國內非文化產業高端貿易人才。此外,還可以設置專門的培訓和資格考試,定期組織其他領域的國際貿易人才參加。

(五)明確目標市場定位,加強對目標市場的研究與合作。

壹般物質產品的消費是普遍的。比如中國的紡織品價廉物美,各國都是如此,無論是歐美發達國家還是非洲落後國家。因此,我們可以將按照相同質量標準生產的紡織品出口到不同的國家。然而,文化創意產品卻並非如此。文化創意產品是以其中包含的文化內容為基礎的。如果文化創意產品的內容與目標市場國家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不相容甚至相悖,那麽文化產品在目標市場國家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在將北京文化創意產品推向國際市場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目標市場定位,並針對目標市場加強研究與合作。

早在1927,美國商務部就公布了壹份由駐華使領館人員提供的中國市場調研報告,詳細把握了“中國電影利益”,特別提醒制片方“三角戀和兩代人沖突的題材,因為違背傳統倫理,所以不受中國人歡迎”,還把“大團圓”和“善惡分明”總結為美國電影能占領中國市場的原因。對目標市場國家文化習慣和市場的深入了解,是美國文化產品能夠風靡全球的原因之壹。

在推動北京文化創意產品走出國門的過程中,也要有針對性地了解目標市場國家的文化習慣和文化市場狀況,根據目標市場國家的實際情況制作和發行文化產品,做到事半功倍,避免不必要的糾紛。在具體措施上,可以成立專業研究機構,對全球文化市場進行深入研究,定期發布各國市場研究報告,供行業參考;在行政審批過程中,還可以提供演出總結報告、展覽總結報告等國外市場信息,作為收集國外文化市場相關信息的條件,既方便管理部門的宏觀規劃,也可以在今後的相關申請中為申請人提供建議和指導。

中國古人說:“借勢不如造勢,借力比發力強。”加強與目標市場國家的合作,挖掘合作夥伴的資源優勢,對提升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國際影響力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六)重點培育壹批國際知名的大型文化創意企業。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際文化貿易的主導地位開始從壹國政府向跨國公司轉移。新聞集團、時代華納公司、迪士尼等大型跨國文化集團在國際文化市場上具有明顯的壟斷地位。在規模經濟的作用下,這些大型跨國集團可以集中資金、技術和人才優勢,形成具有知識產權的產品鏈,然後以各種形式向全球文化市場推出,獲得競爭優勢。今天,跨國公司已經成為全球文化貿易的真正主體,國際文化市場的競爭也成為壹種巨頭之間的競爭。沒有自己的大型跨國文化公司,就很難真正實現“走出去”的戰略目標。

針對北京文化創意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綜合實力不強的實際,鼓勵本地企業之間、本地企業與外地企業之間的兼並重組,形成具有壹定規模和實力的企業集團。在充分的企業整合過程中,應將行政整合和市場整合統壹起來,使企業整合後實現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改變國內文化企業整合的政府運作模式,避免出現“大而不強”的局面。

  • 上一篇:古董解釋
  • 下一篇:幫忙寫2篇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