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紮了幾天,終於看到滄桑的帷幕落下。因為結局,我並沒有感到悲傷,但我真的驚訝於自始至終的準確,感謝孫的魅力。
從網上看了壹些資料,李青這個人物其實是於大成的壹個人物,集中了中國歷史上很多老壹輩革命家的軼事。比如李慶在東北任“不管部部長”的那壹幕,就是羅榮亨、黃克誠、何長工等人的影子。然而,“蘇聯人的勇敢”和“日本專家的幫助下發展彈藥”這兩座橋梁對孫來說卻是如此得心應手,令人信服。
有“蘇聯人獻殷勤”的那場戲,他時而狡黠壹笑,時而虎視眈眈,但用他的話說,在碰撞中掌握了分寸感,特別過癮。
他壹進日本專家休息的車間,鏡頭就跟隨著他的眼神和身影,借著日本人吃飯的優勢,表現他們的隱忍和紀律性,在舀湯的時候衡量他們對兵工廠主管的不滿,然後坐在日本朋友中間和他們吃壹頓飯。這種真誠的魅力伴隨著由扮演日本專家的演員發音的奇怪的“首席執行官”。在短短的幾個鏡頭裏,壹個制片人的大度、自省、真誠、熱切被傳遞,與那些扮演日本專家的演員產生了“兄弟情”。
編劇最終在這個兵工廠成功研制出日本專家的122炮彈,形成了生產力的起源,讓李青在醉酒後喜出望外回家,並最終通過酒的神力和成功的神力與妻子發生了性關系,將李青的“無慮大臣”角色推向了巔峰。
因為這部劇和《亮劍》是同壹個編劇寫的,而且他們的時代基本重疊,所以我們不得不經常拿孫的《士兵李青》和《士兵》做比較。知道了這個反差,很意外。因為孫的這個和的那個,雖然軍人的刻板和他們的本性壹樣詭詐,但都可以把自己的美好想法浪漫化。這幾個地方壹般都是同相的,但是遇到格鬥家,這個和那個就尷尬了,這個就露出職業魅力了。
就拿李青在抗日戰爭最困難時期帶著他的主力團進入壹個剛剛被日軍屠殺的小村莊的那場戰爭來說吧:戰士們活捉了壹個受傷的漢奸,帶到了李青。壹審發現,前面的炮樓裏只駐紮了壹個中隊的日軍,這個村子幾十個人被他們屠殺,壹旁的官兵都憋不住脾氣了,因為壹個團吃壹個中隊的日軍簡直是小菜壹碟!
然而,李清卻異常冷靜。他仔細詢問了那個漢奸傷兵,詳細詢問了他的火力分配,甚至詳細統計了他們的日偽軍,真的發現了傷兵匆忙中的破綻:他居然漏了幾門重炮火力和對應的日軍!劇中有很多地方讓人由衷地相信,這個主兒絕不是有勇無謀的主兒,黃埔的飯碗沒有白端。反映李青是地圖天才的地方實在太多了,讓人看不出明顯破綻的真的很少見。我想這就是孫在國內使用軍事家的信心的原因。更有意思的是,他玩的是身材的變化,效果也很好。我們可以對比壹下他在軍校時的挺拔,和他最終接受董建昌投降時的身材變化:壹個是緊張,挺直;壹個是不怒自威中的放松;難怪曾經是他老師職業的董建昌發出如此悲涼的聲音:“我以為我是伯樂,結果才發現原來是馬要吃的草!”哈哈!
李青作為地下工作者的戲份也可圈可點,但我覺得最爽的還是李青作為中國代表團的安保負責人,在兩國談判時,和立人的國民黨特務* * *談代表們安保的那壹幕。李青和他手下的衣著舉止都特別可樂,簡直比李仁還“密局”。但奇怪的是,因為男主角是孫,所以看起來壹點也不尷尬,反而讓妳信服。
我也喜歡李青身上的革命陽光。比如我最後和老董聊起事的時候,聊到屈恩的時候,他壹臉的恭敬和真誠,伴隨著屈恩曾經同樣熱切和真誠的面孔。它們相互交織,相互重疊,壹種嚴謹而神聖的光撲面而來,營造出壹種特別舒服的畫面。
有人說李仁的戲比李青的好。我不這麽認為。這部戲對孫的表演施加了巨大的時空重量,他的表演必須是立體的。而他,在這個立體的各個層面上,沒有壹次表現失敗。這真的體現了他深厚而不壹般的表演功底,絕對是這部劇的主創!如果說有什麽不滿意的,我覺得他演這種艱苦卓絕的戰時戲越來越胖有點奇怪。
在這部戲裏,立人的戲確實不錯,但他的戲最多是壹個由點到面的人物塑造過程,根本沒有達到立體的程度。也許正因為如此,立人的戲都很細致,對細節的雕琢能力特別強。當然,帥氣的外表和磁性的嗓音也為其加分不少。
但黃誌忠的表現還是有瑕疵的。比如昨天,當我看著他表演壹場終於要離開大陸的表演時,千萬種悲傷湧上心頭,那種巨大的沖動幾乎讓這個習慣了丟面子甚至強顏歡笑的男人第壹次哭了出來。
他的聲音處理極其到位,非常出色,但可以看出他此時應該走出來的內心激情戲並沒有演出來,所以人們看到的結果是:矯情,故作姿態。
相比之下,還有壹個角色嚎啕大哭的場景,就是林娥獨自像“母狼”壹樣嚎啕大哭的場景,聲音處理也特別驚艷。鏡頭處理她的時候,因為角度問題,我們看不到演員林娥的表演是否到位,所以現場的效果特別好。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黃執中先生或許可以說是倒黴的。哈哈。
然而相比之下,孫的全劇卻沒有這樣的漏洞,而且不容易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