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白的問題,延伸出來的無非就是解決方案和是否值得繼續盤玩。
這裏對於存在是否繼續盤玩的玩家,提個小小而又中肯的建議。當妳的那件綠松石是天然的情況下,要麽前期妳因為介意上面的白而沒有買,不然就都有必要盤下去。
因為天然的綠松石,誰都不能保證若幹年後他會變成什麽樣子?
在這裏,就針對綠松石的白稍、盤玩消失但放置又會出現(俗稱返堿)的現象,我結合自身經驗以及作為商家在與玩家交流的過程當中得到的壹些信息,將這個問題的答案通過後面的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分享給大家。希望能通過這篇文章能讓玩家在選擇過程中,得到壹定的參考,而不是全靠聽商家說,自己卻沒有判斷能力,導致最終產生誤會,從而交易也不是很愉快的局面。
在了解白這個問題上面首先要確定妳所看到的白,他是不是具備綠松石變色的特性。如果他根本就不能變色,那麽越到後期,隨著盤玩佩戴越久,綠松石的顏色越來越深,那塊白也就和他反差越加明顯。如果能變色,我們才有必要去了解他盤玩消失的原理和方法。這裏可能有些玩家會疑惑,會問了,我哪裏知道白那裏能不能變色?怎麽區別?其實這個不難。
如果實物在妳手上,用純凈水或者礦泉水泡壹下。因為白的出現和密度小有關,所以瓷度再高的綠松石最多也就泡幾個小時足夠。泡水看白色部分是否變色?如果泡水可以變色,也就意味著這個白在盤的過程中也能變色。如果不能變色,那麽也就代表這個白妳盤幾百年都不會有絲毫變化。(這裏如果還未到自己手中,可以要商家給妳拍泡水後的濕水圖妳看)
若單憑看圖片或者說肉眼區分,這裏主要靠形狀。
能變色的白,多數呈現圓點狀,有局部出現,也有整體出現。但是白點幾乎都不大,比較小,俗稱白點或白稍。
不能變色的白,幾乎體現為塊狀,或者線狀,面積所占比例普遍較大,這裏按行話應該叫白斑和白筋。
這裏實物上手的數量多了,自然就會發現,前者可以說是夾雜在綠松石裏面,而後者更像後期覆蓋在綠松石表面的壹樣(個人認為,這裏不能盤掉的白確實是在綠松石未被開采時因當時地理環境所產生的,與鐵線形成原因相同)
這壹點是目前連很多商家都混淆的,有些可能知道,但是估計解釋不清,所以導致很多玩家將綠松石盤透了,也就是變色很深了,定義為上了包漿。
這裏並不能說不對,但也不算錯,只能說對了壹半吧,而且這壹半是懵對的。為什麽?這個我等會解釋,先來說綠松石變色的原理。
綠松石的變色是和他的礦物成分以及松石本身密度的大小有關。對於他的成分,這裏我們不做地質研究,我也不懂化學,所以不能瞎說。如果有玩家想深入,對化學又有愛好的,查查百度百科,那裏有答案。
也正是因為這兩點的結合,所以才能出現變色的現象。因為他的成分不是無緣無故變色,而是遇水變色。綠松石盤玩變色是由於人體的皮膚有分泌物產生,就是汗液或者油脂。這兩者都屬於液體,只是成分不壹樣而已,所以與綠松石接觸都能造成變色。
高端玩家或者老玩家,應該發現有些瓷度到頂的綠松石,他們盤玩幾乎不變色,壹個原因是因為顏色深的綠松石瓷度肯定高。這裏的瓷度就是密度,為了直入主題,這裏的密度和瓷度還有顏色的關系,可以翻翻我前幾天發的文章,裏面有講到。
正是因為密度原因所以造成綠松石看似完整,但其實存在很多縫隙。這也就是為什麽將綠松石放進水裏會出現氣泡(水進入縫隙將裏面的空氣擠出來)。也就是這個縫隙給液體進入綠松石內部與之接觸,所以才能變色。能變色的白,他的變色也是這個原因。
這裏再解釋簡單壹點,這個就和壹張紙落入水中,濕了以後會顏色變深,是同壹個道理。
(這裏給點提示,很多玩家喜歡做物理鑒定綠松石的真假,就是泡水看有沒有氣泡,這個過程可以判斷出綠松石的密度大小,也就是瓷度高低。氣泡大,出現快,而且多,這種料子顏色絕對不深,且密度小瓷度低。如果瓷度很高的綠松石他的氣泡出現會有壹定時間,而且極小,附於表面不會浮出水面,且要離很近的看,視力不好的需要借助放大鏡)
現在來說說包漿的形成,同時解釋壹下為什麽前面說所謂盤透了是上包漿只對了壹半的原因。
其實包漿壹詞出自古玩界,在古玩界,包漿幾乎成為了鑒定古董的真假和年代最基本的條件。也就是說,包漿和時間有關。
這裏也就否定了,盤玩綠松石顏色變深就上了包漿的說法,而且很多古董非但不變色,甚至根本不需要盤玩。有誰見過搞收藏的整天抱著個大瓷瓶摸來摸去?拿副古畫蹭來蹭去的?
但綠松石的變色,需要時間盤玩,包漿的形成也和時間有關,所以前面才說對了壹半,而且是懵對的。
但是包漿不是說非要很久,和古董壹樣,幾百年甚至更久才能出現,它是覆蓋在物體表面,由物體表面的微量元素和空氣接觸後,產生的化學反應所形成的壹種致密狀保護膜。(其實這個當綠松石盤玩的第壹天就會出現)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壹層壹層的累積覆蓋,所以會有厚薄的說法,並且包漿的特征體現於物體的表面,並非物體裏面的變化,而且幾乎絕大部分原素都會和空氣形成包漿,只是形成包漿後所的體現形式不壹樣(這裏說完如果不信,可以拿著這段話去當地古玩市場去問問專業搞收藏的人,他們會告訴妳我說的對不對)。
上面,應該解釋清楚了綠松石變色和包漿的原理。如果要不跑題,這個第三點必須要說。
我們都知道,當水置於空氣中,會慢慢揮發,越來越少,最後消失到沒有,具體原因這個不去過多解釋,肯定這個現象就行。
綠松石盤玩過程中靠汗液變色,同樣是液體,當他與空氣接觸時,同樣會揮發。而且隨著每個人汗液中的酸堿性程度不壹樣,導致揮發後留下的包漿也不壹樣。壹件有汗的黑色衣服在汗幹了以後,應該有見過留下白色的汗斑吧。
壹顆盤變色了的綠松石,放壹段時間顏色就會變淺。商家的解釋都是說這是原礦的特征,對沒錯,但是原因是因為導致綠松石變色的汗液與空氣接觸後產生了揮發的化學反應,失去了水分綠松石自然也就會還原初始顏色,然而有些甚至會莫名其妙出現白點(汗斑)。這裏就是很多商家說大汗不要盤綠松石,但是又解釋不清楚的最真實原因。
還有壹句話,很多商家也說,盡量靠皮膚的油脂變色,但是為什麽呢?這裏真的不用過多解釋,妳見過妳臉上冒油後,自然幹了的情況嗎?
這裏已經說到了文章的重點了,前面說到能盤下去的白也是綠松石的成分,所以利用汗液變色了以後當水分流失,自然又會變白。而且資深壹點的玩家都知道白色的綠松石沒瓷度,也就是沒密度,就說明,綠松石白稍處因為比其他部位密度偏小,所以當壹顆有白的綠松石被盤玩變色以後,被置於空氣中,當其他密度大的地方汗液還沒有被完全揮發的時候,有白的他就由於密度偏小,提前失去水分,提前變回原來的白色,這也就出現了目前滿世界都出現了盤著沒有,壹放白就出來了的現象。
利用時間為條件創造包漿所形成的保護膜,阻止變色後因液體和空氣接觸後產生揮發的現象。只有在這個時候,白盤下去後自然不會出現。
說到這裏如果認為我說的有道理,可以繼續看下去,如果認為沒道理,換個頁面看看別的吧,後面的和妳無關。因為接下來的就是我結合以上所述的三點,總結出來的盤玩經驗,從而達到最終我們大家都想要的完美品相。
1、皮膚的油脂當中多少也夾雜著汗液的成分在其中,所以就算妳沒有接觸汗變色,單純靠油脂去使他變色,同樣會出現返堿。
2、包漿就算形成了,同樣可以去除掉。而且包漿越薄越容易因外界摩擦而消失。人的皮膚相當於壹張3000目的砂紙,有些粗糙的甚至可以達到2000目都沒問題。這種條件下,妳每天都在盤,自然那些剛上包漿的部位很容易被摩擦掉。沒有白,當然體現不出來,有白且密度松散的料子那就體現的再明顯不過了。
結合上面兩點,對於有白的綠松石,只要密不是那麽的松散,白稍不是很大的,正常貼身佩戴就好,盡量避免和大汗接觸,順其自然的去讓他變色和包漿,刻意的盤玩並不能使白絕對消失不說,反而出現的頻率會很高。只有這壹種方法經過壹定的時間才能將這種反白或者返堿的現象杜絕掉。
說到了方法,同時也提示玩家,我上篇文章有提到過,品相好的綠松石價格很高,有白的綠松石由於他盤玩的料性問題,自然會影響其價值,對於玩家而言,就會有漏出現。但是介於上面說提到的盤玩方法,會結合料子的不同(也就是白稍部位的密度),最終杜絕掉返堿或者反白,使之不在出現的時間長短是不能確定的天然因素,所以在選購綠松石之前壹定要考慮清楚(時間短的盤玩壹天就沒了,時間久的,估計要以年計算)。實在沒耐心,建議多花點錢,選壹件品相再好點的。有耐心的,買回去的只要是天然的,好好盤玩,千萬不要半途而廢。
以上不是我憑空捏造,和我經歷有關,也結合實際現象加以分析,從中總結。如果不是看到不懂裝很懂的人在別人的問題後面瞎回答,我也不會長篇大論。
但還是要提醒大家,文章前面有提到的壹句話,僅供參考,此文章僅限友情提示!
另外有其他看法的老玩家可以添加:xiaowuqu(微信)進行交流。 如果覺得有幫助的,可以使用分享功能,讓更多的人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