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以“滿空”為題,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可選;②自決;(3)除詩歌外,文體可選。
寫作指導
從結構上看,“滿空”這個題目是壹個並列短語。在寫作中,“滿”和“空”都有涉及,任何壹方都不可偏廢。從內容上看,命題人意在引導考生關註社會、關註生活、關註歷史、關註文化,用辯證的、發展的眼光分析和看待事物和社會生活,體現了壹種人文關懷。我們知道,充實與空虛,既可以是現實事物的充實與空虛,也可以是抽象意義與精神層面的“充實與空虛”。很明顯,命題人寫問題的意圖更強調後者。為了方便考生寫作,提問者做了介紹。當今社會,什麽是“滿”——利益、壹切、世界、日子、心性,什麽是“空”——真、美、神、命、心性。這個介紹意在引導考生思考我們的社會現狀:到處都是名利,缺少的卻是真善美和精神的豐滿!
寫議論文時,要論點清晰突出,明確表達對“滿與空”的理解。壹位考生借鑒臺灣省作家張力軍的《捧空如盈》並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將自己的人生分為三個階段:捧空如空、捧空如空、捧空如滿。他使用各種方法,如推理,引用例子,比較論點。雖然他用的是著名作家的結構,但是他的文筆有他自己的風格!也可以寫成記敘文。壹位考生用第壹人稱,以盲人阿炳的口吻,表達自己對充實與空虛的看法:雖然“我”阿炳物質貧乏,“空虛”,但在苦澀的風雨中,也有“二泉映月”陪伴著“我”,但“我”的精神卻是豐富而充實的。壹位考生寫了小時候和父親壹起做“不倒翁”的過程。“不倒翁”裏面裝的太“滿”了,結果不管用。最後他得出了自己的理解:有時候“滿”不壹定是好事。只有留下空間和“空白”,他才能站在“不倒”的境界...總之要註意文章主題的挖掘,要重視。
考場傑作
男人與孔喬沂蒙
後院有壹條古老的走廊。
畫廊的墻是免費的,而且是滿的。到處雕龍畫鳳,或騰躍,或靜臥,表情各異,色彩斑斕,真是美不勝收。那空出來的空間呢?空出來的地方是墻上的壹個小木窗。有人認為在這美麗的墻上開幾扇窗顯得空曠,過於突兀,損害了這幅全圖的美感。空,總沒有“滿”來實現;窗戶總是沒有圖片精致。
事實上?
無月之夜,壹抹月光斜斜地照進空窗——這沒什麽,空空的——但當窗外臘梅的倩影溫柔而熟練地在窗上勾勒出壹幅梅影圖時,妳不得不佩服匠人的匠心。
枝藤曲折纏繞,梅花點綴其中。梅影斑駁,風動影動,姍姍可愛。這時候,如果能捧壹壺茶,邀上三兩好友,漫步在這變幻流動的梅影中,聊些私密的事,或者隨情唱首歌,該是多麽愜意的事啊!
壹片片的天窗、窗與窗連成壹片的梅子,即使有壹面是華麗的,那份飽滿,恐怕也再也比不上匠人匠心獨運的“空”了!
人心也是如此。當我們白天帶著壹顆“充實”的心走在人生的走廊上時,往往只能看到壹幅龍鳳呈祥的畫面,五彩繽紛,充實無比,而當我們贊嘆之時,卻總覺得空蕩蕩的。只有在月圓之夜,帶著壹顆安靜的“空”心走在樓道裏,拋掉淩亂的心情,才能欣賞到空窗裏傲然美麗的“疏梅屏月影”!
這時,工匠的真實意圖也了然於胸。如果妳真的有壹顆清澈的心,妳就不會錯過窗外的那棵李子樹,那種美麗、脫俗、靈動、飄逸的美也會充盈妳的內心,讓妳獲得安全感和舒適感!
我也想起幾年前看壹個藝術家做水墨畫,大畫布上只留下壹點點墨跡,卻有很多空白。見我不解,他笑著說:“這幅畫講究留白,讓真正有心的人明白留白的奧妙。如果滿了,就沒人看得懂畫了。”
是的,這幅畫,妳要留白壹些,這樣這幅完整的畫才會被體會和理解。
妳不能把這面墻都刷上,妳得開壹扇空窗,每晚月圓的時候妳都能透過它看到。
這顆心不能是滿的,但又得是“空的”。此時,人生走廊裏的“疏梅屏月影”終究不會被妳錯過。
評論
本文開篇就以脫俗的散文風格,向我們展示了壹幅美麗的畫卷:壹條古老的長廊,自由而飽滿,錯落有致,美不勝收。年輕的作者善於觀察,勤於思考,並不僅僅是描繪畫面,而是以此為基礎,發散思維,接觸生活,用古老的走廊和繪畫來描繪生活,從而升華主題,立意深遠。
充實而空虛的張靜
朋友有壹個青花瓷小碟子,上面刻著花紋,蘭花蝴蝶,線條流暢。是明朝宣德年間的好品,某天逛古玩店時偶然得到。這是壹件開心的事情,但是我沒有看到他笑,反而有點失望。壹問,才知道這個菜和壹個茶燈是壹套,現在又有壹個菜沒有壹個燈,豈不是令人失望?
聽完,我淡然壹笑。世間萬物追求完美是好事,但如果固執地不留遺憾,不如空手而歸,無牽無掛,自在自在。
不禁想起小時候和媽媽壹起上山拜佛的情景。佛堂前香煙彌漫,殿下的祈禱全是喃喃自語,祈求佛祖保佑。更有甚者,跪了半個香爐,祈求保佑。輪到媽媽凈手,燒香,交叉雙手,下跪。每壹步都簡潔虔誠。下山的時候,我問我媽:“妳要什麽?”媽媽傻乎乎地笑了笑:“我什麽都不要,只要扣上我的安心。”
我小的時候,不理解我媽。既然我什麽都不想要,為什麽還要爬三千級石階去拜佛?現在我明白媽媽“不求回報”的心了。
繁忙的市場,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是為了未來的利益。房、車、票成了大家的終極目標。看看我們的生活,我們是如此的充滿欲望,以至於連喘口氣的空隙都沒有。
看書!書店裏擺滿了各種暢銷書:《成功的捷徑》、《成為億萬富翁的秘訣》...我在找周作人的《苦茶》和梁實秋的《雅間》,只好把自己從人群中拉出來。收銀臺前排著長隊,手裏拿著壹本秘笈,我仿佛聽到了壹聲長長的嘆息。
喝茶!我找遍了這個城市的大街小巷,但沒有找到。不願深入幽僻深處,真的找到了。興高采烈地踏進去,裏面空無壹人,藤椅蒙上了壹層細密的灰塵。茶社老板聽到聲音,從櫃子裏出來。“我們要關門歇業了。”他擺擺手,看出了我的疑惑,只好又解釋了壹遍:“沒有客人,真的沒法維持。”“人呢?”他指著街對面豪華酒店門口進進出出的客人。
過於充實的生活,讓讀書和品茶成了壹種奢侈。我們認為豐富,當繁榮耗盡,留下孤獨的悲傷。給自己壹點閑暇,壹個喘息的機會,別無所求,妳的內心才會真正充實。
朋友告訴我,菜送人了。我問,願意嗎?
他笑了,感到空虛,但總體上是快樂的。
評論
與其固執地追求物質的充實,不如自由空虛,這就是本文的論點。但小作者別出心裁,沒有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是通過朋友得到了壹個小小的青花瓷碟,但還是想追求完美。“有碟無燈好失望”,聯系到年輕時和母親壹起拜佛的生活片段,以及自己對當下的思考:過於充實的生活讓讀書喝茶成了壹種奢侈。再次指出物欲橫流的社會充斥著“充實”,精神空虛。最後再回到朋友送盤這件事上,照顧開頭,印證我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