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懂古玩,但根據網上資料,應該是有的(是否傳世未知)。
執壺又稱“註子”、“註壺”,隋代出現的酒具。唐前期器呈盤口,短頸、鼓腹,圓筒形或六角形短直流、曲柄,壺體較矮,鼓腹,假圈足。唐中晚期大量流行,基本取代了雞首壺、鳳首壺等。這時期執壺式樣繁多,有短流、長流、曲柄、直柄等數種;五代至北宋器身漸高,通體多壓4-6條瓜棱,流漸趨細長微曲,曲柄高於壺口,平底變為圈足並多有註碗相配;元器多為玉壺春瓶式,彎流與壺頸之間以S形飾件相連;明、清之後,造型增多,多用作茶具。唐宋時,越窯、長沙窯、耀州窯、景德鎮窯、繁昌窯、磁竈窯等均大量燒造。元明清時期,以景德鎮燒制的青花器為多,龍泉窯也生產部分青釉制品。
景德鎮窯景德鎮瓷窯,據元蔣祁《陶記略》記載,南朝時期即已有瓷業,唐代已燒白瓷,其時景德鎮名新平,又名昌南鎮。北宋初年,向京師貢白瓷,宋真宗景德年間貢瓷得到賞識,改鎮名為景德鎮,並設置監鎮,由官監民燒,創燒出影青瓷。
宋代五大名窯宋代五大名窯之說,始見於明代皇室收藏目錄《宣德鼎彜譜》:“內庫所藏汝、官、哥、鈞、定名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
北宋時期的官窯主要就是景德鎮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