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真正的漢代銅相比,仿漢有以下的特點:
壹、銅質有別。
由於宋以後是我國銅合金成分發生重要變化的時期,含錫量明顯地減少,含鉛量增多,鋅的比例也加大。因此銅質、色澤均有變化。這應是辨別仿漢鏡與真鏡的壹個重要方面。宋仿鏡壹般質較軟,黃銅質, 黃中閃紅。
二、品相有異。
合金成分的變化,帶來的質地和色澤的不同,也必然影響到銅鏡的優劣。宋仿鏡銅質粗糙,紋飾模糊,線條粗放,顯得板滯。
三、形制不同。
銅鏡雖然壹般不大,鏡背面積小,但在這壹小塊天地中,各時代的匠師在紋飾、銘文、外形、劃分紋飾的圈帶、邊緣、鈕、鈕座等各個方面花樣翻新、極盡變化。我們對比不同時代的各部位的特征,掌握哪怕是微小的變化,也是區分真鏡與仿鏡的重要方面。
四、增加內容。
在用原鏡摹本仿照制模時,當時匠師又加上壹些紋飾和銘辭。壹般來說,所增加的圖紋和銘銘文在內容及形式上,雖然隨意性很強,沒有非常明確的規律,但從許多仿制鏡增加的內容看,增加銘文的占絕大多數,而這些後加的銘文,最多的又是那些鑄鏡 作坊、店鋪和匠師的名號,極少數應是銅鏡使用者的姓名。這些增加的內容,有的極明顯,有的則比較隱蔽,需要仔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