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北宋)開國皇帝 (太祖) 趙匡胤 (“胤”讀yìn) 年號建隆(960~963年)、乾德(963~968年)、開寶(968~976年) 生卒927~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終50歲。葬於永昌陵(今河南省鞏義市) 在位960年~崩,***17年,稱帝時34歲。 生平 趙匡胤 出身軍人世家。公元948年投後漢樞密使 郭威 幕下,屢立戰功。951年 郭威 稱帝建立後周,是為後周太祖, 趙匡胤 任禁軍軍官。 郭威 死後傳位於養子 柴榮 ,是為後周世宗。 趙匡胤 深得世宗賞識,升至殿前都點檢(也就是禁衛軍老大),世宗死後恭帝即位,顯德七年正月初四(960年) 趙匡胤 以鎮定二州的名義謊報契丹聯合北漢大舉南侵領兵出征,在陳橋驛站(今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陳橋鎮),被眾將士黃袍加身高呼萬歲,擁其為帝(史稱“陳橋兵變”),遂返回都城開封廢恭帝,自立為帝,建立宋朝,定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改元建隆( 趙匡胤 當年在“陳橋兵變”中稱帝應該是並非自願,對之前部下的小動作可能是不知情的。甚至在登基後還有意將帝位還與後周)。 太祖登基後成功地通過“杯酒釋兵權”以和平的方式解決了分裂割據的局面(防止軍隊政變),加強了中央集權,為之後的經濟、文化的高度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終宋壹朝,沒有軍事政變發生。 太祖生活簡樸但並不吝嗇,總能將錢花到刀刃上。關心人民疾苦,寬減徭役,保持水土、治理環境。 太祖性格溫厚。由於自己的皇位是從後周末代皇帝 柴宗訓 處奪得,登基後頒布聖旨優待 柴宗訓 母子,賜柴氏“誓書鐵券”(相當於免死牌),立誓碑遺訓留給後世皇帝,遺言三條中的壹條即“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從而保證柴氏子孫永享富貴,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然而,建隆三年(962年) 柴宗訓 被遷往房陵(今湖北省十堰市房縣)居住之後,時任房州太守的 辛文悅 ( 趙匡胤 的啟蒙老師)馬屁拍錯了地方,於開寶六年(973年)三月把 柴宗訓 殺害(當時他只有20歲)。 趙匡胤 “聞之震慟”、“素服發哀,輟朝十日”,謚曰“恭皇帝”,歸葬於世宗慶陵之側。之後柴氏家族能夠與大宋朝***存亡,並得以升遷。 (個人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做人應像趙匡胤!)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太祖與弟 趙光義 飲酒***宿宮中,清晨暴死。太祖當時身體狀況很好,突然死得不明不白。《續湘山野錄》有“燭影斧聲”的說法。依現存證據,世人多認為是 趙光義 弒兄篡位,連 趙光義 的後代皇帝也都認可這壹說法。 宋朝是我國歷史上自東周後,第二個比較開放和寬容的時期。其根源就在於太祖皇帝 趙匡胤 的重文抑武和寬宏大量。太祖統壹中國後,通過杯酒釋兵權,實現了向文官治國的轉變,未殺有功大臣。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太祖制定了法律,規定不能在朝堂上鞭打大臣,不準辱罵公卿。宋朝不興文字獄,對知識分子比較寬容。但太祖執政後太過重文抑武,這也使得整個宋朝外強中幹,和外族戰爭屢吃敗仗。 盡管執行“重文抑武”的政策,但太祖本人從小練就壹身武功,武藝高強,傳我國武術界六大名拳之壹的“太祖長拳”即由其創立。“大小盤龍棍”(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雙節棍”)也是他發明的。宋太祖 趙匡胤 應該是我國所有皇帝中武功最高的(可能也是唯壹真正會武功的)。 因為太祖當年是歸德節度使,掌管宋州(今屬河南省商丘市),故稱帝後國號定為“宋”。太祖死時尚未統壹中原,大業是由其弟太宗完成的。 謚號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傳位太祖暴崩,二弟(晉王) 趙光義 即位(非正統傳位)。 宋朝(北宋)第二位皇帝 (太宗) 趙炅 (太祖 趙匡胤 二弟),(“炅”是多音字,這裏應該讀jiǒng,明亮的意義,如“炅炅有神”) 年號太平興國(976年十二月~984年十壹月)、雍熙(984年十壹月~987年)、端拱(988~989年)、淳化(990~994年)、至道(995~997年) 生卒939年~至道三年三月(997年),終58歲。 在位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壹日~崩,***22年,登基時38歲。 生平原名 趙匡義 ,太祖稱帝後為避諱更名 趙光義 ,本人登基後更名 趙炅 。 太宗比兄(太祖) 趙匡胤 小12歲,陳橋兵變時有他壹個(時年22歲),參與了太祖統壹天下的大業。 即位後,繼續進行始於後周世宗時的統壹事業並最終完成,鼓勵墾荒,發展農業生產,擴大科舉取士規模,編纂大型類書,設考課院、審官院,加強對官員的考察與選拔,進壹步限制節度使權力,力圖改變武人當政的局面,確立文官政治。這些措施順應了歷史潮流,為宋朝的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因為急功好利,幾次北伐攻遼都受挫,太宗轉而執行守內虛外的政策。晚年政治大計循規蹈矩,使宋朝漸漸形成了“積貧積弱”的局面,給宋代社會的發展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現已知的種種跡象表明,太宗是其兄太祖之死的頭號犯罪嫌疑人!太宗兄弟排行居中,本與皇位無緣。世人又多疑太宗“燭影斧聲”涉嫌謀殺兄長 趙匡胤 以篡帝位,連太宗的後代皇帝也都認可這壹說法。 從(真宗) 趙恒 起至南宋(高宗) 趙構 的宋朝皇帝都是(太宗) 趙炅 的後代。從(孝宗) 趙昚 起之後的南宋皇帝都是(太祖) 趙匡胤 的後代。這絕不僅僅是巧合,而是有意為之。也就是說宋朝皇室也認可當年“燭影斧聲”趙光義弒兄篡位這壹說法,而給死去的太祖壹個合適的處理結果。 太宗晚年“身帶舊瘡,每年發作,痛苦殊甚”,多年後瘡發去世。 謚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 傳位三子(韓王、襄王、壽王) 趙桓 宋朝(北宋)第三位皇帝 (真宗) 趙恒 (太宗 趙炅 三子) 年號鹹平(998~1003年)、景德(1004~1007年)、大中祥符(1008~1016年)、天禧(1017~1021年)、乾興(1022年) 生卒968~1022年,終55歲。葬於永定陵。 在位997~1022年,***25年,登基時30歲。 生平原名 趙德昌 。從真宗起至南宗高宗期間的宋朝皇帝都是太宗 趙炅 的後代。真宗也是壹位詩人。 在位期間治理有方,宋朝的統治日益堅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社會經濟繁榮,國力比較強盛。 民間傳說“貍貓換太子”即發生在真宗時期,故事裏面被換的“太子”即為真宗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仁宗 趙禎 。當然這個故事本身是虛構的。事實上, 趙禎 當年被劉皇後搶走並沒有故事裏那麽復雜誇張,並且從頭到尾也與 包拯 壹點兒關系也沒有。 謚號應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傳位六子 趙禎 宋朝(北宋)第四位皇帝 (仁宗) 趙禎 (真宗 趙恒 六子) 年號天聖(1023~1032年十壹月)、明道(1032年十壹月~1033年)、景祐(1034年~1038年十壹月)、寶元(1038年十壹月~1040年二月)、康定(1040年二月~1041年十壹月)、慶歷(1041年十壹月~1048年)、皇祐(1049年~1054年三月)、至和(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嘉祐(1056年九月~1063年) 生卒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嘉佑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終54歲。葬於永昭陵。 在位1023~崩,***42年,登基時13歲。 生平本名 趙受益 ,立為皇太子後改為現名。 仁宗死前遺詔喪事從簡。去世後全國百姓自發哀悼,連敵對國遼國皇帝(道宗) 耶律洪基 也握著大宋使者的手號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還將仁宗贈送的禦衣下葬為衣冠冢年年紀奠。 。 謚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傳位侄(鉅鹿郡公)趙曙(真宗之弟(商王) 趙元份 孫、(濮安懿王) 趙允讓 十三子) 宋朝(北宋)第五位皇帝 (英宗) 趙曙 (仁宗 趙禎 侄、真宗之弟(商王) 趙元份 孫、(濮安懿王) 趙允讓 十三子) 年號治平(1064~1067年) 生卒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15日,終36歲。 在位嘉祐八年(1063年)~崩,***5年,登基時32歲。 生平即位後因尊生父還是仁宗為皇考的爭論(濮議),和群臣、太後爭論十多月。後因體弱,疑為心腦血管疾病駕崩。 大事治平三年任命 司馬光 設局專修《資治通鑒》,神宗元豐七年成書,神宗親作序。 傳位長子趙頊 宋朝(北宋)第六位皇帝 (神宗) 趙頊 (英宗 趙曙 長子),(“頊”是多音字,該讀xū或xù,他到底叫幾聲我還真不敢肯定,個人感覺應該是壹聲,否則他的兒子 趙煦 讀音不就和他父皇壹樣了嗎) 年號熙寧(1068~1077年)、元豐(1078~1085年) 生卒慶歷八年(1048年)~元豐八年(1085年),終38年。葬於永裕陵。 在位1067年~崩,***19年。登基時20歲。 生平對宋朝積貧積弱深感憂心,而他素來都欣賞 王安石 的才幹,故即位後命其推行變法,振興大宋王朝,是為 王安石 變法,又稱熙寧變法。但由於改革操之過急,不得其法,最終二十年後以失敗收場。 勵精圖治滅西夏,但壯誌未酬。 謚號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傳位六子(延安郡王) 趙煦 宋朝(北宋)第七位皇帝 (哲宗) 趙煦 (神宗 趙頊 六子) 年號元祐(1086年~1094年四月)、紹聖(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元符(1098年六月~1100年) 生卒1076年~元符三年(1100年),終25歲。葬於永泰陵。 在位元豐八年三月(1085年)~崩,***15年。登基時10歲。 生平登基時由高太後執政,任用保守派大官 司馬光 為宰相。 司馬光 壹上臺,就把神宗時的“王安石變法”(熙寧變法)全部廢止。哲宗對於 司馬光 與高太後的執政與壓制深感不滿。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後死,哲宗親政,追貶司馬光,並貶謫 蘇軾 、 蘇轍 等舊黨黨人於嶺南(今廣西壹帶),重用革新派 章惇 、 曾布 等人,恢復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減輕農民負擔,使國勢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紹聖”,並停止與西夏談判,多次出兵討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謚號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傳位無子嗣,傳位於弟趙佶 宋朝(北宋)第八位皇帝 (徽宗) 趙佶 (哲宗 趙煦 弟、神宗 趙頊 十壹子),(“佶”讀jí) 年號建中靖國(1101年)、崇寧(1102年~1106年)、大觀(1107年~1110年)、政和(1111年~1118年十月)、重和(1118年十壹月~1119年二月)、宣和(1119年二月~1125年) 生卒元豐年間(1082年)~天會十三年(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終54歲。被俘後病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照當地習俗火葬(這在我國歷史上是罕見的)。 在位1100~1125年,***25年,登基時19歲。 生平徽宗生前積極致力於發展書畫藝術,廣收字畫古物,擴充翰林圖畫院(宮廷書畫院),培養選拔書畫人才。徽宗本人的藝術造詣相當相當高,是我國著名的書畫家,作品非常多,流傳到今天的作品也很多,並且都是國寶級的。自創書法字體——“瘦筋體(瘦金體)”(這種毛筆字體看上去像是用鋼筆寫的,看上去很“清爽”,屬於“楷體”的壹個變種),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的“清明上河圖”五個字,即為徽宗本人用瘦金體所書。關於徽宗在藝術方面成就,即使使用本篇文章全部篇幅來介紹也不壹定夠用。 徽宗對足球運動(蹴鞠)也很感趣,草民 高俅 (史上確有其人)因也踢得壹腳好球而深得徽宗喜愛,在徽宗登基後最終被提拔為開府儀同三司(壹品官),這點很多文獻及文學作品(如《水滸傳》)中都有提到。 大事見“(欽宗) 趙恒 生平及大事” 徽宗時,爆發了著名的方臘起義及規模較小的宋江起義,根據這兩個歷史事件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於明朝初年經藝術加工後被寫成了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壹般認為作者是 羅貫中 ,或其老師 施耐庵 ,或由二人合作完成。 謚號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 傳位長子 趙恒 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 (欽宗) 趙桓 (徽宗 趙佶 長子) 年號靖康(1126年~1127年四月) 生卒1100~1156或1161年,終60歲左右(死期不詳)。 在位1126~1127年,***2年,登基時27歲。 生平及大事宣和七年(1125年),金人南下入侵,徽宗無法應對,於臘月急忙傳位於兒子 趙恒 ,自己則當上了“太上皇”,並帶了 蔡京 、 童貫 、 蔡攸 等壹幫親信逃命到南方。 趙桓 接過了父親徽宗的亂攤子,即了皇帝位,是為欽宗。即位後立刻貶 蔡京 、 童貫 等人,然後重用 李綱 抗金。但他懦弱無能,優柔寡斷。後來聽從奸臣讒言,罷免了 李綱 ,向金人求和。靖康元年(1126年),徽宗回到了都城東京(汴梁)。同年八月,金人再次大兵壓境並於十壹月兵臨東京城下,欽宗入金營下跪求降,但未果。靖康二年(1127年),欽宗二次入金營談判,但從此被扣留。同年四月,金人將被俘的欽、徽二帝及皇子、皇孫、後妃、公主、宮女、大臣(包括 秦檜 )、內侍、僧道、醫蔔、娼優、百工、技藝、民間少女等***3000多人以及掠奪的巨多金銀財寶、古玩字畫等等等等返回金國。這壹事件史稱“靖康之變”。同年,(金太宗) 完顏晟 下詔廢徽、欽二帝,貶為庶人,強行脫去二帝龍袍。冊封宋臣 張邦昌 為帝,國號“大楚”,北宋就此滅亡。 靖康二年七月,二帝被上遷到中京(今北京)。 靖康三年(天會六年,1128年)八月二十壹日抵達金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哈城區)。二十四日,二帝著素服跪拜太祖廟,行“牽羊禮”,在乾元殿拜謁金太宗。(金太宗) 完顏晟 封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十月,二帝遷往韓州(今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偏臉城)。 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又將二帝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城北舊古城)軟禁。 天會十三年(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徽宗病死於五國城,死後被金人焚燒制成燈油。 大約在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欽宗去世。死因眾說紛紜,《大宋宣和遺事》中說是金國皇帝 完顏亮 叫當時57歲的欽宗和81歲 耶律延禧 去比賽馬球,欽宗從馬上跌下來,被馬亂踐而死( 耶律延禧 企圖縱馬沖出重圍逃命,結果被亂箭射死)。五年後的紹興三十壹年(正陵六年,1161年)欽宗死訊才傳到南宋,這使得對於欽宗去世於1156年還是1161年也產生爭議( 耶律延禧 是遼國末代皇帝,也為金國俘虜。但《遼史》則稱其早在金太宗天會六年(1128年)就病死了,死時只有54歲,而不是《大宋宣和遺事》中說的81歲,二者差了相當大)。 故,欽、徽二帝至死也沒有回到大宋國土。 謚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 傳位宋(北宋)亡後,其弟(康王) 趙構 南遷都城稱帝,另起爐竈延續趙宋王朝,統治南部殘存的半壁江山,史稱“南宋”。 =============== 北宋至此滅亡,我中原淮河以北大片國土被外族侵占,人民塗炭。 =============== 都城臨安時期,史稱“南宋” (公元1127~1279年,***153年,歷9帝) 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 (高宗) 趙構 (徽宗 趙佶 九子、欽宗 趙恒 弟) 年號建炎(1127年五月~1130年)、紹興(1131~1162年) 生卒1107~1187年。終81歲,為宋帝之最,這個壽命在我國所有的帝王裏可以排在第四,即使在醫療衛生水平發達的今天也算是高壽了。葬於永思陵(今浙江省紹興市寶山)。 在位1127年~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36年,登基時21歲。 生平及大事靖康之變時(1126年),(康王) 趙構 以親王身分在金營中為人質,但金人懷疑他並非皇子而被遣還。之後金人馬上發現是自己看走眼了,遂以大兵追趕,但最終還是被 趙構 逃脫到了南方,事後他自己還虛構了壹個荒誕的“泥馬渡康王”的故事來告訴別人是神靈助他大難不死。種種經歷使得 趙構 的後半生對金人聞風喪膽。 紹興十壹年,被金人關押在五國城的高宗生母韋氏托人送信給高宗,高宗在得知生父徽宗已死後,以能接回自己母親為條件與金國訂立和議誓約,即《紹興和議》。金人提出的條件包括殺嶽飛等人,以防止十萬嶽家軍攻入黃河以北。 紹興十壹年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高宗和宰相 秦檜 以“莫須有”(大概可能吧、也許有吧的意思)的罪名殺 嶽飛 、 嶽雲 父子及部將 張憲 於都城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至此,高宗和宰相 秦檜 以稱臣賠款,割讓從前被 嶽飛 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為代價,簽定《紹興和議》,兩國東以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高宗也於處死 嶽飛 後立刻馬不停蹄地成功迎回生母韋氏。 紹興三十壹年(1161年),《紹興和議》被(金海陵王) 完顏亮 撕毀。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高宗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禪位給養子(太子) 趙眘 ,是為孝宗。孝宗登基後馬上為 嶽飛 等人平反, 趙構 卻沒發表任何意見,既不支持,也不阻撓。這也就說明,對於 嶽飛 的錯殺,高宗心裏是非常清楚的。 高宗和其父徽宗壹樣,也為我國著名書法家,只要沒什麽大事就天天練字。元代書法大家 趙孟頫 早年即以高宗書法為榜樣。 謚號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傳位元懿太子夭折後無子嗣(高宗當年逃命時被金人嚇得沒了生育能力),傳位於養子 趙眘 。 宋朝第十壹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 (孝宗) 趙昚 (高宗 趙構 養子、太祖 趙匡胤 次子(秦王) 趙德芳 的七世孫,秀安僖王 趙子偁 子),(“眘”讀shèn,同慎) 年號隆興(1163年~1164年)、乾道(1165年~1173年)、淳熙(1174年~1189年) 生卒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27年11月27日)~紹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終67歲。葬於永阜陵。 在位1162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27年,登基時35歲。 生平本名 趙伯琮 ,入宮時更名 趙瑗 、過繼高宗時更名 趙瑋 、立為皇太子時更為現名。 孝宗是宋朝較有作為的皇帝。登基後立誌光復中原、收復河山,遂平反 嶽飛 ,謚號武穆,追封為鄂國公。並命令老將 張浚 北伐中原,但在符離遭遇金軍阻擊,大敗。接著金軍趁勝追擊,南宋軍隊損失慘重。 雖然不是高宗親生而只是養子,但孝宗對養父仍非常孝敬,被尊為“孝宗”名符其實。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高宗病卒,孝宗為了服喪,讓太子趙惇參預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又禪位於太子,是為光宗,孝宗自稱太上皇,閑居重華殿,繼續為高宗服喪。 盡管孝宗本人很孝,但他的兒子光宗卻不像他這樣。與父不和,長年不去探望孝宗。為此孝宗郁悶致病而崩。 從孝宗起之後的南宋皇帝都是(太祖) 趙匡胤 的後代。 謚號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 傳位禪位於三子 趙惇 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第三位皇帝 (光宗) 趙惇 (孝宗趙昚三子),(“惇”讀dūn) 年號紹熙(1190~1194年) 生卒1147~慶元六年(1200年)春,終54歲。葬於永崇陵(今浙江省紹興市寶山)。 在位1189~紹熙五年(1194年),***5年,登基時43歲。 生平體弱多病,沒有安邦治國之才,是壹們比較昏庸的皇帝。聽取奸臣讒言,罷免 辛棄疾 等主戰派大臣,又由心狠手辣的皇後 李鳳娘 來執政,奸佞當道,朝政從孝宗時的清明轉向腐敗,光宗自己卻不思朝政,沈湎於酒色之中。 光宗歷來就與孝宗不和,孝宗遜位後他長期不去探望。紹熙五年(1194年),孝宗得病,光宗既不請人看病也不去探望,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喪。因此,大臣 韓侂胄 和 趙汝 愚經過太皇太後的允許,發動政變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讓位於太子 趙擴 ,自己閑居臨安壽康宮,自稱“太上皇”。 趙擴 主持完爺爺孝宗的葬禮後登基稱帝,是為寧宗。 謚號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 傳位次子 趙擴 宋朝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 (寧宗) 趙擴 (光宗 趙惇 次子) 年號慶元(1195年~1201年)、嘉泰(1201年~1204年)、開禧(1205年~1207年)、嘉定(1208年~1224年) 生卒1168~1224年,終58歲。葬於永茂陵。 在位1194~崩,***31年,登基時27歲。 生平及大事因其父光宗不守孝道,大臣 韓侂胄 和 趙汝愚 經過太皇太後的允許,發動政變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讓位於太子 趙擴 ,自己閑居臨安壽康宮,自稱“太上皇”。 趙擴 主持完爺爺孝宗的葬禮後登基稱帝。 金銀。 韓侂胄 死後 史彌遠 成為寧宗的宰相兼樞密使,獨攬宋朝大政。 史彌遠 恢復了 秦檜 的王爵和官職。 寧宗時期,宋朝比較安定,百姓比較富裕。寧宗還恢復理學地位。 謚號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傳位寧宗先後有8個兒子,但都未及成年就夭折了,他立 趙竑 為養子和太子,但因為 趙竑 對史彌遠專權不滿,因此寧宗崩後宰相史彌遠廢黜了 趙竑 ,另立寧宗養子 趙昀 為皇帝。 宋朝第十四位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 (理宗) 趙昀 (寧宗 趙擴 養子),(“昀”讀yún) 年號寶慶(1225年~1227年)、紹定(1228年~1233年)、端平(1234年~1236年)、嘉熙(1237年~1240年)、淳祐(1241年~1252年)、寶祐(1253年~1258年)、開慶(1259年)、景定(1260年~1264年) 生卒1205~1264年,終60歲。 在位1224~崩,***41年,登基時19歲。 生平本名 趙與莒 ,過繼沂王時更名 趙貴誠 ,過繼寧宗後更為現名。本不是皇子,寧宗死後,宰相 史彌遠 篡詔廢太子 趙弘 ,而立 趙貴誠 為帝,是為理宗。 謚號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 傳位元子嗣,傳位於侄 趙孟啟 宋朝第十五位皇帝、南宋第六位皇帝 (度宗) 趙禥 (理 宗趙昀 侄),(“禥”讀qí,同“祺”) 年號鹹淳(1265~1274年) 生卒1240~1274年,終35歲。葬於永紹陵。 在位1264~1274年,***10年,登基時25歲。 生平原名趙孟啟,1251年賜名趙孜,1253年立為皇子後賜現名。 謚號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傳位次子 趙隰 宋朝第十六位皇帝、南宋第七位皇帝 (恭帝) 趙隰 (度宗 趙孟啟 次子、端宗 趙昰 之弟、宋末帝 趙昺 兄),(“隰”讀xí) 年號德祐(1275~1276年四月) 生卒1271年~1323年,終52歲。 在位1274~1276年,***3年,登基時3歲。 謚號孝恭懿聖皇帝 傳位兄趙昰 宋朝第十七位皇帝、南宋第八位皇帝 (端宗) 趙昰 (恭帝 趙隰 兄),(“昰”讀shì,同“是”) 年號景炎(1276年五月~1278年四月) 生卒1268~1278年,終10歲。葬於永福陵(今廣東省江門市)。 在位1276~1278年,***3年。被立為帝時7歲。 謚號裕文昭武湣孝皇帝 傳位弟 趙昺 宋朝(南宋)末代皇帝 (永國公、信王、廣王、宋衛王、宋帝昺、宋少帝、宋幼主) 趙昺 (度宗 趙禥 子、端宗 趙昰 弟),(“昺”讀bǐng,光明的意思) 年號祥興(1278年五月~1279年二月) 生卒1271~1279年,終8歲。 在位1278~1279,***1年。被立為帝時7歲。 端宗死後,南宋軍心渙散,無心戀戰,當時 陸秀夫 在碙州梅蔚(今香港大嶼山梅窩或廣州市)擁立 趙昺 做皇帝,改元“祥興”,並逃往崖山(今廣東省新會市南海灘)避難。元朝命令大將 張弘範 大舉進攻崖山的趙昺小朝廷。當時的宋軍還未到岸,壹行人還在海上。宋軍水師在 張世傑 的指揮下進行頑抗,在崖門海域裏與元朝軍隊交戰,史稱“崖門戰役”,結果宋軍全軍覆滅。 公元1279年3月19日,43歲的丞相 陸秀夫 見大勢已去,背著8歲的小皇帝 趙昺 跳海殉國,二人壯烈犧牲。隨行十多萬軍民在敵軍面前不做亡國之臣、與國家生死與***,相繼跳海殉國。宋王朝滅亡。
上一篇:【天元藏推薦】大明成化青花束腰紋杯下一篇:什麽是客家小吃,怎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