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字
當瑪雅文明消失在未知的空間裏,當古巴比倫王朝在壹片硝煙中終結,當古羅馬鬥獸場成為永久的夢想,當古埃及的金字塔成為神秘的謎團...只有妳,依然昂首挺胸,站在世界的東方。妳躲過了戰爭和饑荒。妳步伐堅定,意誌堅強。妳怎麽教我不愛上妳——偉大的中國,偉大的傳統,偉大的文化!
但現在,對於妳,我鼓掌的同時更多的是難過——經歷了無數的苦難,為什麽要在無數的花叢中孤獨終老?為什麽要在這個和平年代緩慢而沈重地走向終點?是為了避免成為科技發展的絆腳石,讓13億中華兒女過上更富裕的生活嗎?或者說,我們這些孩子,為了追求那點物質上的滿足,已經無情地犧牲了妳,以至於妳不得不含著眼淚跟我們說再見?
2.宜興文化底蘊的構成是600字,5000年的洗禮,5000年情感的積澱,5000年智慧的凝結。
燦爛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黃河文明,無法舍棄的古韻情懷,厚重的歷史底蘊,永遠留在我的心裏。——題記:當瑪雅文明消失在未知的空間,當巴比倫王朝在壹片硝煙中終結,當古羅馬鬥獸場成為永久的願景,當古埃及的金字塔成為神秘的謎團...只有妳,依然昂首挺胸,站在世界的東方。
妳躲過了戰爭和饑荒。妳步伐堅定,意誌堅強。妳怎麽教我不愛上妳——偉大的中國,偉大的傳統,偉大的文化!但現在,對於妳,我鼓掌的同時更多的是難過——經歷了無數的苦難,為什麽要在無數的花叢中孤獨終老?為什麽要在這個和平年代緩慢而沈重地走向終點?是為了避免成為科技發展的絆腳石,讓13億中華兒女過上更富裕的生活嗎?或者說,我們這些孩子,為了追求那點物質上的滿足,已經無情地犧牲了妳,以至於妳不得不含著眼淚跟我們說再見?。
今天天氣很舒服,老師帶我們去參觀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鶴、福娃、龍蝦、孔雀、水壺組成...色彩鮮艷,非常漂亮。有紙剪出來的蝴蝶和竹子;有糖做的馬、蛇、龍、豬、長頸鹿;還有手工制作的花圈和冰淇淋娃娃。
用小珠子做成的小球。其中,花環最引人註目。大人戴著開大,小孩戴著關小。
也可以用螺絲擰在鉛筆頭上,或者用線綁在戒指的小環上作為項鏈。真的是多功能戒指。
看了這麽多作品,壹個個像真的壹樣,讓我大開眼界,增長了見識。我很開心。我以為我不會做了,又難過了。但是我想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我以後會好好學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觀察力,努力做到和老師看起來壹模壹樣。
4.小學生作文描寫宜興的名勝古跡、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
陵墓位於臨潼區歷山鎮以東5公裏處。經檢測,陵墓有內城和外城。內城呈正方形,周長2525米。外城呈長方形,周長6294米;陵墓高76米,呈疊鬥狀,底座485*515米,巍然屹立。
1.5km從陵墓往東就是兵馬俑坑。兵馬俑坑坐西向東,三個坑呈“品”字形。
壹號坑在南面,最大,深5米,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面積14260平方米。坑中有38隊,6000多尊真人大小的武士俑,24個陶馬俑牽引戰車,6輛戰車。
武士俑高1.8米,精神各異,栩栩如生。他們身著短衣或鎧甲,雙腿綁膝,姿態各異,個個威武雄健。二號坑位於壹號坑東端北側,面積6000平方米,呈曲尺形。它由騎兵、遠程車輛、步兵和射手組成。有超過65438個兵馬俑,它還配備了實用的武器。
第三坑位於第壹坑西端北側,東西長17.6m,南北寬71.4m,面積520m。飛機呈凹形,有戰車和68名警衛。好像是陸軍總司令,也配備了大量武器。
三個兵馬俑坑組成了壹支龐大的四兵種隊伍,分別是步兵、弓弩、戰車和騎手。兵馬俑坑是研究秦朝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藝術和技術的實物數據庫。
5.寫壹篇關於宜興古城的短文。我匆匆穿過上海和蘇州,來到江蘇無錫宜興。宜興靠近太湖西岸,正好在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交界處。這裏土壤肥沃,氣候溫暖,物產豐富。自古以來就是江南的魚米之鄉,是長江金三角以西的物華天堂、人傑地靈之地。宜興古城有4000多年的歷史。古稱靖西,秦稱洋縣,晉稱宜興,宋稱宜興,沿用至今。
宜興素有“陶豆”之稱,是紫砂之鄉。宜興出產的紫砂茶壺是國內外茶壺愛好者和收藏者追捧的對象。作為“陶都”,制陶歷史已達五千年,其中紫砂陶、鈞瓷、青瓷、精陶、彩陶被譽為陶瓷藝術的“五朵金花”,風靡全球。古書有雲:“人間珠玉足取,陽羨河土第壹丸”。正是這種宜興獨有的土坯,加上代代相傳的壹整套工藝和絕活,使得宜興紫砂壺成為中國文化藝術園林中的壹朵奇葩。尤其是丁蜀鎮和方圓方圓幾十裏,家家戶戶造坯,到處燒窯。如今,鎮上建立了壹個“陶瓷展覽館”。這裏的陶瓷小商品市場,陶瓷產品種類繁多。去宜興丁蜀,即使不買,也壹定要欣賞那些工藝精湛、造型獨特、人文精神復雜的紫砂工藝品。
妙壺自然需要名茶好水才有用。幸運的宜興人,恰好守著茶山,坐擁金沙之泉,太湖之水。“太湖很美,太湖很美,美在太湖”。太湖清甜爽口,滋潤著宜興數萬片茶園,讓宜興成為茶的綠洲。宜興產茶歷史悠久,是中國著名的古茶區。唐肅宗在常州時,常州刺史李啟運去了宜興。壹個和尚送來“洋縣茶”(也叫“洋縣紫筍”),李啟運會召集客人喝酒。“茶聖”陸羽認為,陽羨茶“香絕天下,堪為貢品”。於是每年都收兩千塊錢給朝廷進貢。唐朝的陸通寫過壹首詩贊美:“皇帝不曾嘗過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可以說,所謂“飲茶三絕”——茶美、壺美、水美,恐怕只有宜興能三者兼得。
宜興的自然景觀在竹林景觀中,宜興有“竹海”的美譽。張著和虎角山鄉被綠色的村舍環繞,山澗潺潺,竹竿搖曳,壹片汪洋。說到中國著名的“竹鄉”,宜興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宜興最奇妙的自然風光是遍布群山的洞穴。這些洞穴不僅景色壯麗,而且因承載了許多傳說和歷史遺跡而聞名。“舟在山中航行,漿在天中撐起”就像壹座石雕博物館,據說梁山伯與祝英臺就是在這裏被他的同學研究出來的。張公洞的美在於洞內有洞,洞內有洞,洞內溫度不同,溫暖不同;石洞和石洞雄偉壯觀,色彩斑斕,和石洞的傳說為它們增添了色彩。古靈洞又深又曲折,被淹沒100多年後才被重新發現。洞內許多詩詞與雄偉的鐘乳石相映成趣。這些壯麗的景色在宜興組合成壹個“洞穴世界”。
宜興是壹塊人文薈萃的福地,西晉名門望族周氏就生活在這裏。周初三害之後,多少名人在宜興留下了印記和墨跡,包括六朝文學家陸機寫的《周孝侯碑》,書法家王羲之;有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不朽詩篇。宋代著名文學家、畫家蘇東坡也與宜興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曾數次訪問宜興,並在此買田講學。至今宜興仍有東坡書院。此外,現代國畫大師徐悲鴻和他的父親徐張達也來自宜興。現在宜興有個“徐悲鴻紀念館”,他父親的“京西十景”也是山水畫中的奇葩壹筆。
目前,宜興已被列為太湖13景區之壹,即陽羨景區,遊客絡繹不絕。宜興,古城,適合觀賞和品嘗。這輩子妳容錯過嗎?
6.介紹歷史文物的作文在人們心中播下種子。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參觀了在洛陽博物館舉辦的‘秦漢-羅馬文明展’。來自中國和意大利70多個博物館的489件國寶將再現秦漢和羅馬帝國的燦爛文明。兩者相得益彰,大放異彩。
在歷史的長河中,秦漢文明和羅馬文明是兩種不同的文明。秦漢文明是農耕文明的代表,象征符號是龍,是東方文明的根基。羅馬文明是海洋文明的代表,象征符號是鷹,是西方文明的源頭。
秦漢羅馬文物展在新區博物館壹樓展廳。這個展廳是秦漢-羅馬文明比較展廳。進入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入口兩側的“龐貝古城”的“斷壁”和“長城”的“斷壁”,分別是古羅馬和古代中國的古老和代表性建築。這兩座建築是白色和棕色的,在這個展廳裏,它們代表了西方文化的優秀作品和古羅馬藝術的代表。
7.妳好,關於名勝古跡的作文!很高興回答妳的問題:善卷洞與比利時、法國裏昂的洞穴壹起被稱為世界三大奇跡,也是中國著名的旅遊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山清水秀,風景秀麗,洞景奇妙,素有“永恒的精靈”、“人間仙境之都”的美譽。從古至今,景點如繡,遊客如織。歷代名士文人留下了永不再傳唱的詩詞石刻。
善卷風景區位於宜興市西南20公裏的羅燕山。它宏偉而奇特。分為上、中、下三層,宛如壹座石雕建築,三國時稱為“石室”。中間洞內有高達七米的鐘乳石筍,直立於洞口,稱為柱峰,兩側青獅白象立於側,氣勢磅礴,栩栩如生。
洞內冬暖夏涼,四季如春,雲霧彌漫,稱為雲場。周圍鐘乳石眾多,形成了坐馬、噴個烏龍、蓮花倒影、白鶴蒼鷹等美麗景觀。
水洞是壹條120米長的地下溪流,有壹個彎曲、涼爽、深的通道。船在其中航行,聽著蜿蜒的水聲,看著燈光的倒影,如遊人間仙境;轉了三個彎之後,我的眼睛突然變得清澈起來。
登上小船,天空綠蔭掩映,令人心曠神怡。洞口有壹座古碑亭,內立唐代司像。書中的“碧仙寺”石碑。
重建後的瀛臺書院是金代的“閱覽室”,有壹組美麗、古樸、典雅的園林建築,怪石嶙峋,竹影婆娑。山上正在修復的童淵亭、百鬥壇、西域亭景觀,配合400米纜車和800米滑道。
附近有三國時,國山碑被稱為“江南第壹碑”,被列為國家保護文物,立於山頂,蔚為壯觀。景區內有5000年歷史的善卷洞文史館(愛國主義教育展覽館)和旅遊服務中心,為洋縣景區提供壹站式服務。
三星級涉外酒店“羅燕山莊”坐落在羅燕山腳下,與山卷洞相得益彰。善卷景區將是壹個集洞穴觀光、生態旅遊、宗教祭祀、休閑娛樂、陶藝、茶文化於壹體的羅燕景區,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讓他們心曠神怡,嘆為觀止。
如今的善卷景區已經以嶄新的形象展現在遊客面前,現在已經成為洞前的公園,洞內的花園,洞後的世外桃源、紫砂園等著名旅遊景點。張公洞,張公洞,又名“更桑洞”,位於宜興縣南湖鄉西南的玉峰山,距縣城22公裏。
相傳2000多年前,有壹位名叫耿桑初的老人,不肯做官,隱居在這座大山裏。《宜興縣誌》引用道家著作《白龜經》說:“天下有七十福地,此為五十八。庚桑公治之。”《劉滄子序》中有耿桑初來到毗陵玉峰洞定居耕耘的記載。
相傳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和張都曾在洞中修行。因都姓張,董由此得名。
張公洞,面積約3299平方米,觀光路線1000米。洞內有洞,洞內有72個洞,上下1500多級臺階。山洞裏有四個截然不同的季節。
前後有兩個洞窟,各有壹個大石廳,有小第壹,大第二,低第二,高第二,暗第壹,明第二。下壹個洞穴叫“海屋體育場”,大石廳有壹個深不可測的“石海”,圓頂如山頂,四周奇形怪狀的巖石、鐘乳石、石柱、石筍、石簾、石花。穿過大廳壹步壹步爬上樓梯,繞過無數的石階,再到山洞,這就是所謂的“海王殿”。它像壹座高大的龍宮,裏面有壹個平臺。據說是宋代縣令趙伯純所建。
穹頂上雲霧繚繞,無數巖石倒掛,令人眼花繚亂。如花環、郎朗、流蘇、瑪瑙,五顏六色。
兩棵古松古樹,傲然挺拔,猶如龍宮的兩根柱子;水滴長成懸巖,形成兩盞夢幻般的宮燈,晶瑩爛漫。熔巖滴水形成的12平方米的鼓形水池,映襯著“洞內藍天”。
在海王星大廳的兩側,有許多小孔,可以到達上面的天空,進入下面的地面。有盤腸洞、喬奇洞、鯉魚戲水、伏完來潮、天梯立交橋、曙光乍現、瓊崖望湖等景點。其中有壹個幾米見方的洞頂倒掛著,上面有隱約可辨的線條,似乎像棋盤,故稱“棋盤洞”。
《宜興縣誌》上說:“唐代姚盛賞遊張公洞,舉燭行十余裏,見道士下棋,又累又餓。道士指著旁邊有綠泥當食物,試著嚼了嚼,很香。道士說,我去了就對這個世界無語了。
生而拜還,惜其餘,以示於市民。綠泥像石頭壹樣堅硬。賈虎壹看,大吃壹驚,說,這龍吃。
生活訴說著它的故事,它與時俱進地去尋找它,但那裏有巨大的石頭,沒有出路。“洞穴最深處有壹座千年古松,枝葉繁茂,造型逼真。
出朝天洞,即玉峰山之巔,巖壁上有袁楊偉貞題寫的“海中奇觀”字樣。站在山頂,可以看到桃鬥的湖光山色、竹海茶園等美景。1994年,經人民批準,在張公洞旁恢復了“洞靈觀”道教活動場所。
古靈洞,古靈洞,位於宜興西南牛山南麓,洋縣茶場內,距市區30公裏。唐代詩人陸龜蒙在宜興探茶時,發現了這個山洞,並雇人挖掘,但因工程艱巨而作罷。
是在1979搜到的。經過兩年的開發整理,於1982 7月1日正式開通。古靈洞占地865,438+060m2,遊覽距離65,438+065,438+065,438+03m,共有七個石廳。
第壹個石室名為“古靈·文遠”,墻上有許多古代墨跡。這裏小洞頻發,最奇妙的是40厘米縫中的“蟹洞”。
第二個大廳被稱為“古靈舞臺”,它似乎看到壹個小舞臺上演著“進行曲”。第三石廳最大,名為“百江會海”。
底層布滿洞穴和七條隧道;頂上掛的是石頭圖案,五條天河交匯。第四石廳為深廳,深谷間有石簾“瀑布”,高26米,寬7米。
第五石廳名為“聚寶”,由巖流堆積而成的鐘乳石猶如水晶宮,熠熠生輝。第六殿是“千佛山”,山上布滿* * *石筍,像成千上萬的佛像。
最後壹個大廳叫“龍宮”,裏面有壹個黃龍飲靈泉。沿石階出洞,便是牛山的陽羨茶場,洞旁有“古靈天碧”壹景。
怡園,俗稱“宮媛園”,位於宜興市學前巷。
8.對中國歷史文物構成和省級文物展覽的看法。妳壹定知道,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孕育了古老的中國文明,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之壹。歷史文物是古代發展的壹面鏡子,可以讓我們直觀清晰地看到我國的發展進程;而古生物化石是壹座回到古代的橋梁,可以讓我們面對面的回到古代世界。這個妳可以去省博物館了解壹下。請跟我進省博物館的展廳。
甲骨文和壹個頭骨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殷商時期盛行甲骨文,即他用刀在龜甲骨上刻字。因為動物的骨頭比較硬,大多是直的,很少是圓的。雖然圖形文字沒有定型,而且大小不壹,很隨意,但從可辨認的字來看,我覺得像是英文字母。但是頭有什麽奇怪的?因為這是五千年前動過手術的頭骨!據說那個人已經活了壹段時間了。這說明古代人也有開顱術!
玉雕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考古發掘表明,玉在中國已經被發現和使用了幾萬年。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出現了第壹個玉器高峰時期,即東漢袁康所說的“玉武士時期”。《越絕書》中說:“軒轅、神農、須賀當兵的時候...他們在黃帝時,是帶玉的兵”。在這個時代,人們用當地的玉石制作了大量的玉器。當時有三個玉器生產中心:壹是良渚,是江浙南部的文化中心;第壹,遼北地區以紅山文化為中心;第壹,西北以昆侖山和和田玉為中心。根據考古學家的說法,這個時代是中國文明的起源。每壹塊玉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古人沒有現在這麽好的工具,怎麽能雕刻出比現在更好的玉雕呢?看來這和古人的勤勞有很大關系。他們太聰明了,也太細心了!
在恐龍化石展廳,妳可以看到各個地方出土的所有化石:鋒利的象牙,高大威猛的恐龍……各種化石令人嘆為觀止。中國雲南祿豐縣恐龍山方圓,面積10平方公裏,是世界聞名的恐龍之鄉。考古學家在1938第壹次在這裏發現了完整的恐龍化石,隨後又陸續發掘出數十塊恐龍化石。現已鑒定的恐龍有24屬30余種,是世界上最原始、最古老、最豐富、最完整的脊椎動物化石群。
在動物標本展廳裏,各種標本栩栩如生:漂亮的長尾雞,精美的鴕鳥蛋...各種標本讓人拍手稱快。
在藝術石雕展廳裏,各種石雕造型各異,細致入微:站立的佛像,整齊端莊的壁畫...各種石雕讓人心曠神怡,心馳神往。
這次展覽讓我真正知道了什麽是“美”;讓我知道古人的智慧和歷史的偉大;就像帶我回到史前時代,零距離接觸古生物學。